第943章 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治蜀后治(1 / 2)
当荆襄之地还在洪水与战火中挣扎时,川蜀的崇山峻岭间,一支五千人的大乾军队正沿着蜀道缓缓前行。
种冽勒住马缰,望着眼前云雾缭绕的剑门关,眉头微蹙。
川蜀地势险要,自古便是“蜀道难,难如上青天”之地,更兼部族繁杂、势力盘根错节,若处理不当,轻则引发叛乱,重则拖延天下一统的进程。
出发前,姜齐特意将种冽引入宫中御花园内,仔细嘱托,“川蜀归附,重在‘安’而非‘压’。若能和平接管,便是大功一件。”
种冽深知此理,因此在入川途中,他并未急于行军,而是多次派人携带书信,前往联络川蜀的核心将领吴玠、吴璘。
信中,他没有摆出胜利者的姿态,而是坦诚传达大乾的承诺。
“原有将领可继续留任,兵权归属大乾统一调度,但日常治军仍由诸位负责,川蜀百姓免去三年赋税,凡因战乱流离者,皆由官府安置返乡。”
起初,吴玠、吴璘对这份承诺充满疑虑。
他们担心归附后会被剥夺兵权,更担心部族亲眷的安危。
种冽得知后,特意挑选几名川蜀旧部出身的士兵,让他们返回成都,当面告知吴玠、吴璘:“种将军已在军中设立‘川蜀旧部安置营’,诸位将领的家眷可先行入营居住,衣食住行皆由大乾供应,绝无半分亏待。”
这份诚意,终于打消了川蜀将领的顾虑。
当种冽的军队抵达成都城外时,吴玠、吴璘率领麾下将领出城迎接,双手捧着川蜀兵权印信,对种冽说道:“我等愿率川蜀军民归附大乾,只求陛下能善待百姓,保川蜀安宁。”
种冽接过印信,郑重回应:“诸位放心,陛下以‘仁’‘法’治天下,定会兑现承诺。从今往后,咱们同为大乾将士,共守这川蜀大地。”
没有刀光剑影,没有血流成河,川蜀的兵权交接在一片平静中完成。
种冽入城后,立即下令:全军不得擅自进入百姓街巷,不得抢掠财物,违令者斩!
同时开放成都粮仓,向贫苦百姓发放粮食。
这些举措,让川蜀百姓悬着的心渐渐放下,街头巷尾的议论声中,多了几分对未来的期待。
川蜀军事接管顺利推进的同时,洛阳城内的开科取士正进行得如火如荼。
与以往科举不同,此次考试的考场内,没有吟诗作对的风雅,取而代之的是“如何治理山地农田”“如何兴修水利防洪”“如何化解部族矛盾”等实务题目。
这一切,都源于姜齐的明确指令:“川蜀之地,需‘实务型’人才。若只会舞文弄墨,不懂百姓疾苦,如何能推动改土归流?”
主考官李助严格按照这一导向选拔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