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楼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重生 >中篇小说集世间百态 > 第27章 《张仲景教我治痈疽肿瘤》巴氏腺囊肿诊疗的传承与思索

第27章 《张仲景教我治痈疽肿瘤》巴氏腺囊肿诊疗的传承与思索(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艾灸则采用温和灸法,选取患处局部及关元、气海、血海等穴位。关元、气海为任脉要穴,位于人体下焦,与肝肾经络密切相关,可培补元气、温阳化湿;血海属足太阴脾经,有活血养血、化瘀通络之功,能促进局部气血运行。点燃艾条后,在穴位上方2-3厘米处回旋施灸,使局部皮肤产生温热舒适感。艾灸的温热之力通过经络传导,温通气血、散寒除湿,使气血得温则行,痰湿得化则散。现代研究表明,艾灸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增强机体免疫力。临床观察发现,艾灸配合中药内服,可显着缩短囊肿消退时间,减轻疼痛症状。

六、刺血疗法与经络排毒

刺血疗法在巴士腺囊肿急性发作期具有独特优势。根据中医"菀陈则除之"理论,通过刺破局部瘀滞的血络,可迅速排出湿热瘀毒,缓解肿痛。人体经络系统内联脏腑,外络肢节,气血在经络中周流不息。当经络气血运行不畅,形成瘀血阻滞时,就会引发各种病症。巴氏腺囊肿急性发作时,局部经络气血壅滞,热毒内蕴。此时采用刺血疗法,选用三棱针或一次性采血针,在囊肿周围红肿最明显处及委中、血海等远端穴位点刺。

局部点刺时,以三棱针快速浅刺3-5下,深度约0.1-0.2,挤出黯紫色瘀血5-10滴,直至血色转红。这种操作直接作用于病变局部经络,使瘀滞的气血得以排出,减轻局部压力,缓解肿痛。委中为足太阳膀胱经合穴,"膀胱经为诸阳之属",具有清热凉血、解毒化瘀的作用;血海属足太阴脾经,能活血化瘀。在这两个穴位采用缓刺法,使血液自然流出,出血量控制在5-15l,可通过经络传导,调节全身气血运行,从整体上改善机体状态。刺血后需用碘伏严格消毒,覆盖无菌纱布。研究表明,刺血疗法配合中药坐浴,可使急性肿痛症状在24-48小时内显着缓解。但需注意,体质虚弱、凝血功能障碍及孕妇禁用此法,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七、现代西医干预治疗

现代医学认为,巴氏腺囊肿多因巴氏腺管阻塞,分泌物积聚而成,感染时可发展为巴氏腺脓肿。对于较小且无症状的囊肿,西医常采用保守观察;若囊肿较大或反复感染,则需手术干预。主流术式包括巴氏腺囊肿造口术和巴氏腺囊肿切除术:造口术通过切开囊肿引流,并缝合边缘形成新开口,保持腺管通畅,该术式保留腺体功能,但存在复发可能;切除术则将囊肿连同腺体一并切除,复发率低,但可能影响局部分泌功能。

从解剖学角度来看,巴士腺位于大阴唇后部,其导管开口于小阴唇与处女膜之间的沟内。当导管因炎症、损伤等原因阻塞时,腺体分泌物无法排出,就会形成囊肿。手术治疗直接针对病变部位进行干预,解决腺管阻塞问题。术后常规使用头孢类或喹诺酮类抗生素预防感染,同时配合高锰酸钾坐浴促进伤口愈合。西医治疗注重局部病变的处理,具有见效快、针对性强的特点,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八、巴士腺囊肿与癌症肿瘤的关联

巴士腺囊肿本身恶变概率较低,但存在潜在风险。囊肿长期存在,反复感染、炎症刺激,可导致局部组织细胞异常增生,增加恶变可能性。从中医角度解释,若痰湿瘀毒长期盘踞下焦,耗伤正气,使机体阴阳失衡、气血亏虚,无法制约病邪,邪毒内陷,便可逐渐侵蚀脏腑经络,导致病情恶化。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与巴氏腺区域恶性肿瘤相关。当囊肿患者免疫力低下,合并高危型HPV持续感染时,病毒可整合到宿主细胞基因组,干扰细胞正常生长调控机制,促使细胞癌变。因此,对于长期不愈、反复发作的巴氏腺囊肿患者,建议定期进行妇科检查、HPV筛查及局部组织病理活检,以便早期发现恶变迹象。中西医结合防治时,中医通过扶正祛邪、调理脏腑经络改善机体整体状态,西医借助先进检查手段和手术治疗,两者协同降低恶变风险。

九、术后恢复锻炼与注意事项

(一)伤口护理

术后需保持外阴清洁干燥,每日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坐浴2-3次,每次15-20分钟,以达到杀菌消炎的作用。坐浴后需用干净柔软的毛巾轻轻蘸干水分,避免擦拭。从中医角度看,外阴部为肝经、脾经、肾经所过之处,清洁护理可防止湿热毒邪再次侵袭,影响经络气血运行。更换卫生巾或内裤时应注意手卫生,防止交叉感染。若伤口出现渗血、渗液增多、异味或剧烈疼痛,需立即就医,这些症状可能提示伤口感染或愈合不良,会影响经络气血的正常流通,进而影响整体康复。

(二)运动康复

1.卧床期:术后24小时内需卧床休息,可适当抬高臀部15-30度,促进局部血液回流。每2小时翻身一次,避免伤口受压。中医认为,卧床休息有助于身体气血恢复,减少活动对伤口的刺激,防止因气血消耗过度而影响经络气血的生成与运行。

2.过渡期:术后2-3天,可在他人搀扶下短时间站立或缓慢行走,每次不超过5分钟,每日3-4次。避免大幅度下蹲、劈叉等动作,防止伤口裂开。此时适当的活动可促进气血流通,但要注意活动量不宜过大,以免损伤经络,影响伤口愈合。

3.恢复期:术后1周后,可进行低强度运动,如散步(每日30分钟)、瑜伽中的盆底肌训练(凯格尔运动)。凯格尔运动需收缩盆底肌肉3秒后放松,每次训练10-15分钟,每日3组,可增强盆底肌肉力量,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从经络角度分析,适当的运动可激发经络气血的活力,使气血运行更加通畅,有助于身体康复。但需避免骑自行车、游泳等可能摩擦伤口或引发感染的运动,直至伤口完全愈合(通常术后2-4周),防止因外界因素影响经络气血运行,导致病情反复。

(三)饮食与生活管理

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多摄入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鸡蛋、鱼肉、豆制品)、维生素C丰富的新鲜蔬果(如橙子、猕猴桃、绿叶菜),促进伤口愈合。从中医营养学角度看,这些食物具有补气养血、滋阴润燥的作用,可补充身体所需营养,增强气血生成,有利于经络气血的充盈。严格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花椒、酒精)、油腻食物及海鲜等发物,防止加重湿热内生。辛辣食物易助火生热,油腻食物易生痰湿,这些都会影响脾胃运化功能,导致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日常生活中应穿着宽松棉质内裤,避免紧身裤;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适度减轻精神压力,可通过听音乐、冥想等方式调节情绪,增强机体免疫力。中医认为,情绪与脏腑经络密切相关,良好的情绪状态有助于肝气疏泄、气血调和,促进身体康复。

我翻开案头泛黄的《伤寒杂病论》抄本,泛黄的纸页间夹着几片干枯的药草标本,墨迹在岁月侵蚀下有些模糊。书中虽未直接记载巴士腺囊肿,但"肠痈之为病,其身甲错,腹皮急,按之濡,如肿状"的论述,却为我指明了思路。此病多因湿热下注、气血瘀滞,蕴结于下焦而成,当以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为法。

我起身走到药柜前,药斗拉开时木质的清香混着草药气息扑面而来。抓出败酱草、薏苡仁、附子,又添了蒲公英、紫花地丁增强清热解毒之力,再加入皂角刺、穿山甲片以通经透络、溃坚消肿。老药工接过药方时,我特意叮嘱:"此药需武火急煎,头煎取汁300毫升,分早晚两次温服;二煎之药汁,待温后坐浴,每日两次。"

与此同时,我取出陈年艾绒,将其搓成细细的艾条。点燃后,在妇人患处上方保持适当距离温和灸烤,袅袅青烟升腾而起。"灸法可温通气血,助药力直达病所。"我一边操作一边解释,"但切记温度不可过高,以皮肤微微泛红为度。"妇人起初因疼痛有些紧张,随着艾热渗透,紧锁的眉头渐渐舒展:"暖和和的,疼痛倒是轻了些。"

待治疗完毕,我又在宣纸上写下食疗方与康复指南:"取鲜马齿苋200克,洗净后加粳米煮粥,每日食用。马齿苋清热解毒、散血消肿,可辅助药力。平日里需保持私处清洁干燥,穿宽松透气的棉质衣物,切不可久坐湿地。术后康复需循序渐进,严格遵循伤口护理与运动指导..."家属仔细收好资料,千恩万谢地离去。

望着他们渐行渐远的背影,我轻抚《伤寒杂病论》古朴的封面。古人虽未言巴士腺囊肿之名,但其辨证论治的智慧却跨越千年,为现代病痛的诊治点亮明灯。传承古医之道,正是要在经典中汲取精华,在实践中灵活运用,让千年医典与现代医学相互补充,共同守护人类健康。从经络气血的运行规律出发,我们能更深刻地理解巴氏腺囊肿的发病机制,也为中西医结合治疗提供了理论基石。在临床实践中,不少患者因早期忽视囊肿症状,或仅依赖单一治疗手段,导致病情反复,甚至出现病情加重的情况。这更凸显了综合治疗与日常调护的重要性。

对于那些采用手术治疗的患者,术后结合中医调理能显着改善恢复效果。曾有一位患者,在接受巴士腺囊肿造口术后,伤口愈合缓慢,且时常感到局部坠胀不适。通过辨证,发现其存在气虚血瘀、湿热未尽的情况。于是在术后恢复阶段,为其开具了补中益气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的方剂。方中黄芪、党参、白术健脾益气,以补后天之本;当归、川芎、桃仁、红花活血化瘀,促进局部气血运行;再佐以黄柏、薏苡仁清理残留的湿热之邪。同时,配合艾灸关元、气海、足三里等穴位,温阳补气,增强机体免疫力。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理,患者不仅伤口顺利愈合,身体整体状态也得到了明显改善。

在预防方面,中医“治未病”的理念同样适用于巴氏腺囊肿。日常生活中,可根据个人体质,选择合适的茶饮进行调理。对于湿热体质者,可常饮荷叶茶。取干荷叶10克,洗净后用沸水冲泡,代茶饮用。荷叶具有清热利湿、升发清阳的功效,能有效预防湿热下注导致的囊肿。而对于脾虚痰湿体质者,茯苓陈皮茶是不错的选择。茯苓15克、陈皮6克,加水煎煮20分钟后饮用,茯苓健脾渗湿,陈皮理气化痰,二者合用可调理脾胃功能,减少痰湿内生。

此外,适当的经络按摩也有助于预防疾病发生。每晚睡前,可沿着足厥阴肝经的循行路线,从大腿内侧根部开始,用拇指指腹轻轻按压至足大趾,重点按摩太冲、行间等穴位。太冲为肝经原穴,能疏肝理气、清肝泻火;行间为肝经荥穴,可清泄肝火、凉血解毒。每次按摩10-15分钟,以穴位处产生酸胀感为宜。长期坚持,可促进肝经气血流通,调节肝脏疏泄功能,降低巴氏腺囊肿的发病风险。

从西医角度来看,定期进行妇科检查是早期发现巴氏腺囊肿的重要手段。一般建议女性每年进行一次全面的妇科检查,包括外阴、阴道、宫颈等部位的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囊肿的早期迹象。对于已经患有巴氏腺囊肿的患者,除了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外,还应注意个人卫生习惯的养成。保持外阴清洁,勤换内裤,内裤应选择棉质、透气性好的材质;避免使用刺激性的洗液清洗外阴,以免破坏阴道的正常酸碱平衡。

值得注意的是,心理因素对巴士腺囊肿的治疗和康复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许多患者在患病后,因疾病部位的特殊性,容易产生焦虑、自卑等负面情绪。而长期的不良情绪会导致肝气郁结,进一步影响气血运行,加重病情。因此,在治疗过程中,不仅要关注患者的身体状况,还要重视心理疏导。医生可通过与患者耐心沟通,解释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和治疗方法,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患者自身也可通过听音乐、练习书法、旅游等方式放松心情,调节情绪。

展望未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于巴氏腺囊肿的治疗和研究也将不断深入。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模式有望取得更多突破,通过发挥中医整体调理、辨证论治的优势,结合西医精准诊断、快速干预的特点,为患者提供更加个性化、高效化的治疗方案。同时,中医经络理论在疾病防治中的应用也将得到进一步拓展,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人体生理病理机制,预防疾病的发生。相信在中西医的共同努力下,巴氏腺囊肿这一疾病将得到更有效的防治,为广大女性的健康保驾护航。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