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0章 老臣辞官(1 / 2)
京都皇城-朝堂之上
几日后的朝会,金銮殿内并未如往常般肃穆,反而充斥着一片压抑不住的嗡嗡议论声,诸位身着朱紫绯袍的大臣们交头接耳,神色各异,目光不时瞟向工部队列的方向。
珠帘之后,太后的声音带着明显的不悦,提高了声调:“肃静!肃静!尔等皆是朝廷股肱,位列九卿,如此喧哗,成何体统?!”
接连两声斥责,才勉强将殿内的嘈杂声压了下去。
“石太傅,”太后的声音转向队列前方,带着询问,“方才你们都在议论什么?何事能让诸卿如此失态?”
太傅石锦朝手持玉笏,出列躬身,语气平稳却暗藏机锋:“回禀太后,臣等方才只是在讨论一个边陲小县的些许奇闻异事罢了,扰了朝堂清静,请太后恕罪。”
石太后的声音从帘后传来,带着一丝了然和不易察觉的烦躁:“边陲小县?呵,莫非又是那个叫什么……高阳县的地方?近来这名字,听得哀家耳朵都快起茧子了。”
左相赵明诚见状,立刻出列,声音洪亮地补充道:“启禀太后,正是高阳县。然臣等所议,并非仅仅那偏僻小县,更关乎其地那位小小的县令——张经纬!”他刻意加重了“小小县令”四字,意在引人深思。
“一个七品县令而已,”太后的语气透着漫不经心,她日理万机,自然不会刻意去记一个微末小官的名字,尽管此人已在朝堂被多次提及,“又能有何惊天动地之才,值得诸位爱卿一再讨论?”
石锦朝微微一笑,接口道,话语却如投石入水:“太后有所不知,此县令确非一般。如今整个河东道驻军换装的新式军械,十之七八皆出自其手笔。乃至北境声名鹊起、获利颇丰的‘皇甫军行’,据查,背后真正的操盘者,亦是此人。”
“皇甫军行?”太后的注意力被吸引了过来,“皇甫奏!河东的皇甫家,可是你的族亲?”
一位身着狮纹绯袍、气势威武的老将应声出列,声如洪钟:“禀太后,皇甫长水正是微臣的侄儿。先前他任云州主将,亦是微臣以其军功和能力向朝廷举荐。”此人正是皇甫家在朝中的代表,皇甫奏。
太后轻笑一声,语气莫测:“哦?你皇甫家倒是出了个能人啊。一个边将,一个县令,竟能搅动风云,让这满朝文武都为之侧目沸腾。”
皇甫奏心中一凛,连忙低头:“微臣惶恐!侄儿他只是一心为国戍边,绝无他意!”
就在这时,一直沉默的工部贡建司监正公输丹,手持笏板,缓步出列,他的声音不大,却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太后,老臣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太后似乎对这位技术重臣颇为尊重:“公输爱卿但说无妨。”
公输丹深吸一口气,朗声道:“说来也不怕太后怪罪。老臣前些时日,未曾禀报,私自去了一趟那高阳县,也亲眼见了那‘军行’工坊。恕老臣直言,那军行虽冠以皇甫之名,实则是皇甫家那位女婿——县令张经纬一手创办经营!老臣见过那年轻人,与之探讨良久,此子之博学多识,思路之奇诡,远超其龄!其所造之军械,结构之精巧,威力之巨大,堪称天机奇械!许多设计理念,纵使是老臣……也深感望尘莫及!”
此言一出,满殿再次响起一片倒吸冷气之声!公输丹何等身份?鲁班后人,工部技术泰斗,竟对一个边陲县令给出“望尘莫及”的评价!
太后闻言,语气中也带上了几分惊疑和审视:“公输爱卿此话,是否有些过于夸大其词了?连你这鲁班传人都自叹弗如,莫非哀家该立刻下旨,将那小县令擢升入京,塞进你的贡建司才不算埋没人才?”
公输丹却仿佛下定了决心,慨然道:“老臣绝无半分夸大!太后!我朝军工制造,延续古法已有数百年,虽稳却旧!是时候做出变革了!高阳所见所闻,让老臣深信,未来之战,绝非仅凭人力与勇气!”
太后似乎被他的坚持惹得有些不快,声音微沉:“变革?公输爱卿,莫要忘了!当年李贼所献之火药枪械,威力虽大,却弊端丛生,炸膛伤己之事频发,且受潮即废,最终也不过助朝廷收复北云十六州后便大多封存。哀家就不信,那张经纬所造之物,还能强得过当年的火器?!”
公输丹昂首反驳,语气激动:“老臣无能!想我公输家,仗着千年传承,居于先祖余荫之下,向来以天下第一工匠世家自居,目无余子!然而,前有李载贽所造之‘赤壤大炮’,于北境一战轰破北戎引以为傲的铁浮屠,震惊天下!今有张经纬之鬼斧神工,所造滑轮重弩、模块化投石机,皆让老臣这故步自封的老东西大开眼界,方知天外有天!这天下,早已有了让朝廷必须低头服软的新东西、新人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