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0章 蝴蝶君/开心元元(1 / 2)
第500章蝴蝶君/开心元元
「嗨,米勒先生!」
「Mr.Why,恭喜,我看到新闻了。
在时代广场,魏明见到了上次来美国时认识的戏剧大师阿瑟·米勒。
雨果奖的结果算是最近文化圈最著名的事件了,而纽约又是美国的文学和出版业中心,阿瑟·米勒想不知道都难。
魏明把龚槽引荐给对方,米勒竟然也听说过:「我知道中国最著名的两位女演员,其中之一我在燕京人艺见过,没想到今天见到了另一个,幸会幸会。」
听他提起朱霖,龚鳕笑道:「我和朱霖也是很好的朋友。」
米勒:「不过你的英语说的比她好。」
其实朱霖的英语在人艺已经算是不错的了,英若成不在的时候还能凑合著给阿瑟·米勒当个临时翻译,只不过这一块的天赋确实不如龚雪。
今天魏明约见米勒,也是想让这个纽约坐地户带他们领略一下百老汇的人文景象。
百老汇大道是纽约市曼哈顿区一条南北向主干道,全长25公里,百老汇剧院区则是以时代广场为中心,涵盖西41街至53街范围,早在19世纪初这里就已经是美国戏剧艺术中心了。
米勒指著脚下的时代广场道:「百老汇的剧场大部分都不在百老汇大道上,而是以这里为中心分布开来,你们是想看话剧还是歌舞剧?」
魏明问:「近期最火的剧目是哪个?」
「那肯定是来自伦敦西区的《猫》了。」
听到熟悉的名字,魏明问:「是原班人马吗?」
「自然不是,伦敦那边依然票房火热,而且莎拉·布莱曼现在是全球知名歌手,已经很少上台了,韦伯只是把授权给了百老汇的公司进行重新编排,也更加适应美国人的口味。」米勒道。
去年《猫》原班人马来到百老汇演出,盛况空前,然后就把这部剧留在了百老汇,一年时间过去了,依然是最卖座的。
也不知道韦伯制作中的《狮子王》到哪一步了。
「那就《猫》吧,我也看看美版是什么风格。」
百老汇也分为内百老汇和外百老汇,前者在核心区域,演出的也都是经过考验的成熟商业剧目,后者则以实验性作品为主。
阿瑟·米勒请魏明两人去的是位于百老汇大街1634号的冬季花园剧院,这座剧院也有著上百年的历史,无论外观还是内里都非常漂亮。
以阿瑟·米勒在戏剧界的地位,拿到的都是VIP位置的票。
不出所料,《猫》依然全场爆满,热度不减,毕竟今年刚刚在托尼奖上拿到了包括最佳音乐剧、最佳导演、最佳编剧、最佳作曲等在内的七项大奖,另外格莱美和奥利弗奖也都拿到了重量级奖项,能够得到观众热捧也就不奇怪了。
甚至这里都成了纽约的一个旅游景点,很多美国外地甚至外国音乐剧爱好者为了这部剧特意飞来纽约。
而且在他们落座后开场前,还有人过来跟米勒大佬打招呼,有些也都是这个圈子里的人,米勒顺便介绍了一下Mr.Why的大名。
其中有一个魏明比较注意,因为他是一个华人面孔,而且魏明前世跟他见过面。
他叫黄哲伦,26岁,非常年轻,不过在百老汇戏剧界已经有了一定名气,他创作的「美国华裔三部曲」《新移民》《舞蹈与铁路》《家庭忠诚》是了解这个群体很好的艺术载体。
不过他最著名,也是为他获得最多荣誉的还要数几年后的《蝴蝶君》,就是尊龙演的那个《蝴蝶君》,是先有的话剧版后改编的电影。
这部剧也为黄哲伦拿到了美国戏剧界最高奖—托尼奖。
虽然知道这个故事是根据真实事迹改编的,魏明还是觉得很扯,直到他在抖音上看到了开心元元。
魏明前世见过黄哲伦是在小姑魏翎翎的六十大寿上,他们是史丹福大学的校友,同岁同届,而且因为姑奶奶和黄哲伦的父亲是朋友,也是合作伙伴,所以两家曾有意撮合这两人,虽然最终没有成,不过两人一直是很好的朋友。
米勒在向魏明介绍黄哲伦的时候多说了几句,显然很看好这个年轻人。
而魏明干脆跟他说起了中文:「可以用中文交流吗?」
「当然。」黄哲伦虽然是美国生,美国长,不过他的家庭教育很好,中文是必修课。
「听说你是史丹福大学毕业的?」
「是的,之后又读了耶鲁的戏剧学院。」本硕都是美国顶尖名校。
魏明道:「巧了,我姑姑也是斯坦福的学生,法律和管理双学位。
他一说到这,黄哲伦脑子里立即蹦出了一个人名:「魏翎翎?」
魏明故作惊讶道:「你认识我姑?」
「当然,我们是好朋友!」刚刚已经跟魏明握过手的黄哲伦又跟魏明握了一次手,笑容明显真诚了许多。
黄哲伦父亲是个银行家,创建了全美第一家华资银行一远东国家银行,说起来姑奶奶家的银行还是摸著他家的银行过河的。
自己做了金融业,黄哲伦父亲就特别希望他能学法律,美国的律师太他娘强了,在儿子执意要走创作这条路后,他得知了石家老夫人有这么一个斯坦福学法律的侄女,而且才貌俱佳,顿时萌生了撮合的想法,跟魏琳笛一拍即合。
黄哲伦还想跟魏明打听一下魏翎翎的近况,不过身边的女朋友提醒他:「演出开始了。」
黄哲伦只好作罢,等散场后再聊。
美国版的《猫》相对于英国版确实有明显的改变,首先没了那股地道的英国伦敦腔,总感觉差了点什么,但表现力上更时尚,演员也更漂亮,好几只小母猫都长在了魏明的审美上。
百老汇是全球戏剧商业化做得最好的地方,全球干这行的都把这里当做实现梦想的地方,能在这里演上大卖作品的主角,这些演员都是演技和颜值俱佳的。
《Meory》这首《猫》的灵魂之歌龚槽之前早就通过磁带听过了,今天还是第一次听现场,那种震撼的感觉叫人特别沉醉。
这剧院空间的设计肯定也很有门道,感觉声音都是立体的,演员在前面,但声音却是从四面八方传过来的。
演出结束后,所有演员上台谢幕,全场鼓掌,主演看到了前排的阿瑟·米勒还特意提到了他,并感谢了他的到来。
米勒只好站起来向后面的观众鞠躬致敬,再次收获了热烈的掌声,这老哥们几在百老汇的影响力确实很强。
现场演唱的魅力就在于「不同」,这跟魏明上次在英国看到的不同,恐怕他下次再来纽约,再来这里看,还是会有不同和惊喜,所以不以曲折剧情取胜的经典戏剧可以常看常新。
接下来魏明和米勒还约了饭,散场前他也特意跟黄哲伦说有机会一起吃饭。
黄哲伦当即道:「明天怎么样,明晚有一个编剧沙龙,要不要过来玩玩。」
「都是和你一样的戏剧编剧吗?」
「不,还有电影编剧,可能还会有演员。」
「好吧,我很有兴趣。」
黄哲伦给魏明留了一个便签,魏明也把自己的酒店的电话写给了他。
晚饭的时候阿瑟·米勒跟魏明讨论起创作:「你写的那些有些惊悚的青春小说我也翻过,但那应该不是你的真实实力,据我所知,你在中国可是获得过最高文学奖的人。」
魏明摊摊手:「但这里毕竟是美国,英语也不是我的母语,我还在学习中,而且接下来会和我妹妹一起在美国留学,学习英语文学。」
听到魏明接下来要留学进修,米勒很惊喜:「那你有没有想过为百老汇写剧本?直接用英文!」
米勒自己就有相关公司,他这么大人物主动做地陪,除了文学上的惺惺相惜,以及对中国的好感外,肯定也是希望能有利可图的,毕竟他已经过了创作巅峰期,写不出卖座的作品了,所以发掘新人倒也不失为一种延续自己在百老汇影响力的方法。
魏明微微一笑:「未尝没有这种可能,如果我真的写了戏剧剧本,到时候肯定首先找你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