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1章 包产到户?(2 / 2)
乡里人家想要进一趟城,几乎是不现实的事情。《陈奂生上城》就是一个生动的例子,一个晚上五元钱的招待所,而农民劳动一天通常只有七八角的收入,这悬殊实在太大,哪个敢睡那么高级的房间哦。
想要均平富,光靠包产到户,怎么可能!关键还是要修路,让路路通达,让山区有路可以出山。
华夏人民勤劳、憨实、质朴,干活儿不惜气力,过日子精打细算,却常年生活困难,要是遇到三病两痛,轻点的靠身体硬挺,重点的靠赤脚医生、乡区的卫生院,要是患上大病,基本上就是躺在床上等死了。
不管是谁,都希望自己和家人肚里吃得饱,身上穿得新,如果得以实现,便会萌发精神生活的要求,渴望得到“神气”的机会,渴望得到人们的尊重。
可现实却是到了1980年,皖西大别山老革命根据地,战争年代十万农民参军参战,人称“将军县”的地方,一些农民食不果腹、衣不蔽体,一家七口人只有一床破被絮,锅里是用地瓜面和胡萝卜缨子煮成的黑糊糊。
有些生产队上报的产量比实际产量偏低,原因是群众怕征过头粮,怕留粮标准低,自己种粮食的吃不饱。
这是农民群众对过去的浮夸风和高征购的反抗,是错误政策逼得农民不敢讲真话,要农民讲真话就必须政策对头。
说到底,还是国家政策曾经出现了偏差。以往征收粮食只顾国家一头,忽略了农民群众的利益,有的干部甚至为了完成征购任务,不顾群众死活,这种行为严重打击了群众生产积极性。
“小李啊,修路是好事,可是咱们得从实际出发啊,道路哪那么好修哦,人力财力不说,就修路的碎石头和水泥咱们都满足不了一个省的需求。全国这么多省市县,想要把道路全部拉通,那得很长一段时间,远水解不了近渴啊!”
“是啊,现在最关键的还是让贫困人口吃饱穿暖,所以嘛,皖省有的地方在偷偷实行了包产到户之后,当年就实现了大丰收。我看,我们可以学习皖省的经验,进行包产到户嘛。”
我靠,原来他们在这里等着我呢!李旭东心里暗自苦笑,包产到户怎么就成神了呢?小型农用机械没有生产出来,农民包产到户,他们连头牛都买不起,靠肩膀扛着种地么?
李旭东并不否认农民的积极性得到了提高,自己的土地,自然会精耕细作,原本敷衍的上工,七分力气能使出十二分的劲儿来。可农业还能进步么?毫无疑问,华夏的农业将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内进入长期停滞期。
小农经济在本质上是一种原始的、落后的生产方式,它不能进行大规模资本积累和基本建设,也不能容纳现代生产力。
在短期,小农经济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克服官僚主义集体农业的一些问题,能在量上提高生产力,但是这种量的提高是建立在集体经济所创造的本质上更高的生产力的基础上的。
小农经济作为一种个体生产方式,无力进行大规模资本积累。另一方面,在小农经济占统治地位的情况下,劳动力价值规定着农产品价格的上限,农业投资无利可图,导致国家和“集体”投资“向非农产业倾斜”。
更关键的是,广大农村的水利工程多修建于20世纪70年代前。如果水利设施长期无人修缮,事实上,农民只会管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集体利益不再与自己挂钩,那么一旦遭灾,后果会是怎样?
“各位领导,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不管是分田单干,还是公社的生产队,都应该朝向高度的农业机械化发展,提高整个农业的水平。那几年粮食产量有增加,主要原因是化肥的大量施用,优良品种的推广,农业学大寨的平整土地、改良土壤等,与分田单干关系不大。”
“1974年,国家投建了13个大型化肥厂,从1978年开始逐步投产,从而保证了化肥的供应。籼型杂交水稻的推广使用,也让南方的粮食得到了极大的保证。大家要知道,我们曾经用了二十七年时间,先后共建成大、中、小(10万立方米以上)型水库8.6万座,塘坝640万口(10万立方米以下),总库容4200多亿立方米。还整治了长江、黄河、淮河、海河、珠江、辽河、松花江等大江大河。其中,人工河渠总延长300多万公里,各类堤防总长度16.5万公里,配套机井220万眼。全国大面积洪涝灾害得到有效控制,各地农田产量才从根本上得到保障。”
“让农民各自为政,眼睛只盯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谁还会不计报酬地去修水库,恐怕至今种地还要看老天爷的脸色呢!我们华夏历史就是一部挨饿的历史。南北东西气候不一样,总会有干旱、洪涝、蝗灾。要是单干能解决温饱,朱元璋就只是个农民了。”
“当然,包产到户这个政策应该说也是需要分地方来看的,平原地区这些适合大规模机械化生产的地方,你包产到户反而让个体家庭劳作效率降低,尤其一些地广人稀的地方,这也是合作社产生的原因之一,因为合作社可以机械化生产,弥补个体劳作慢,大型生产工具个人难以持有的缺点。相对应的,丘陵地带不适合大型机械化劳作,地块小且分散,不用机械纯靠人工,这时再搞合作社一套就没有优势,反而可以让一部分人偷懒耍滑,影响出力多的人,导致整体劳作效率降低,反而不如包产到户。”
“还有一点,小日子的农业也是家庭农业,但是他们基本上实现了农业机械化。小型农用机械和他们本民族的自尊心让他们的农业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而我国的农机厂都只会生产大型农机,而不会生产小型农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