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8章 陈文欧的又一成功(2 / 2)
随即,陈光良起身,露出壮实的身体,充满爆发力。
纽约奥尔康公司的办公室里,陈文欧(维多克赫本)看著桌上排列整齐的「椰菜娃娃」,手指轻轻拂过娃娃脸颊上的小雀斑——这些娃娃有著不同的卷发、直发,浅棕、金黄的发色,有的穿著碎花裙,有的套著背带裤,连眼神都带著不一样的灵动,真正做到了「千人千面」。
「维多克先生,电视台的GG片已经剪辑好了,您要再看看吗?」市场部经理敲门进来,手里拿著一盘录像带。
陈文欧点点头,起身走到放映机前。
屏幕亮起,画面里,一个扎著羊角辫的小女孩抱著「椰菜娃娃」,认真地在领养证上签字,旁边的妈妈笑著帮她把娃娃的出生证放进小信封。
画外音温柔响起:「每个椰菜娃娃都有自己的名字和故事,你愿意成为它的爸爸妈妈吗?」
「很好,」
陈文欧关掉放映机,语气坚定,「从明天开始,在周六早间卡通时段密集播放,每天至少五次。另外,洛杉矶、芝加哥的『集体领养仪式』场地确认好了吗?」
「都确认了,洛杉矶儿童博物馆已经布置好『领养台』,还准备了小护士服装的工作人员。」
经理递上日程表,「您下周要亲自去洛杉矶主持首场仪式,芝加哥那边由副总监代劳。」
陈文欧接过日程表,手指在「洛杉矶」字样上停顿——这是他离开父亲羽翼后,独立主导的第二个项目。
前者是红牛,后者是椰菜娃娃,但无疑都是需要营销手段。
从「椰菜娃娃」的设计到产业链规划,每一步都藏著他的野心。
他想起父亲陈光良的话:「抓住消费者的情感需求,比卖产品本身更重要。」
而「椰菜娃娃」的核心,就是用「领养」的仪式感,填补美国社会因离婚潮、战争创伤留下的情感空缺。
GG上线的第一天,纽约的一户人家就掀起了波澜。7岁的艾米坐在电视机前,盯著屏幕里的椰菜娃娃,眼睛发亮:「妈妈,我想要那个娃娃!它叫莉莉,还有自己的出生证!」
妈妈玛丽无奈地摇头:「家里已经有很多娃娃了。」
「不一样!」艾米急得站起来,指著屏幕,「它需要我领养,还要签领养证,我会好好照顾它的!」
这样的场景,在全美各地不断上演。
周六早间的卡通时段,原本吵吵闹闹的孩子会突然安静下来,盯著GG里的椰菜娃娃;家长们则被「出生证」「领养证」的细节打动——这不是普通的玩具,更像一个需要被呵护的「孩子」。
一周后,奥尔康公司的电话被打爆了。「请问哪里能买到椰菜娃娃?」
「我想给女儿领养一个,需要带什么证件吗?」
客服人员忙得不可开交,而陈文欧看著销售数据,嘴角扬起笑意。
洛杉矶儿童博物馆人声鼎沸。
门口挂著「椰菜娃娃集体领养仪式」的横幅,工作人员穿著白色护士服,抱著一个个包装精美的娃娃,站在「领养台」后。陈文欧穿著深色西装,胸前别著「领养见证人」的徽章,微笑著迎接前来的家庭。
「维多克先生,我能领养两个吗?一个给我女儿,一个给我侄女。」一位名叫莎拉的女士抱著文件夹,里面夹著提前准备好的领养申请。
陈文欧笑著点头:「当然可以,每个娃娃都有独一无二的身份,您可以先挑选喜欢的款式。」
莎拉走到展示台前,拿起一个金发碧眼、穿著粉色连衣裙的娃娃,翻到娃娃的臂部——那里印著「接生人员」的蓝色印章,还有一串小小的脚印。「太逼真了,」她忍不住感叹,「就像真的有了一个小宝贝。」
仪式开始后,孩子们排著队,在领养证上歪歪扭扭地签下自己的名字,再从「护士」手里接过娃娃和出生证。艾米也在其中,她抱著属于自己的「莉莉」,小心翼翼地把出生证放进小钱包里,抬头对陈文欧说:「先生,我会每天给莉莉讲故事的。」
陈文欧蹲下身,摸了摸她的头:「那莉莉一定会很幸福。」
这场仪式,被当地媒体全程报导。
报纸上,孩子们抱著娃娃的笑脸占据了头版;电视新闻里,陈文欧主持仪式的画面被反复播放。
一时间,「领养椰菜娃娃」成了美国最热门的话题,芝加哥、波士顿的后续仪式更是场场爆满,有的家长甚至提前一天排队,只为给孩子争取一个领养名额。
随著热潮发酵,越来越多的「极端案例」出现——纽约的一位妇女一次性领养了100个椰菜娃娃,家里专门腾出一间房摆放;洛杉矶的玩具店门口,黄牛党把娃娃炒到原价的三倍,依旧有人抢购。
奥尔康公司的会议室里,团队成员兴奋地汇报:「配套的婴儿床单已经卖出20万套,推车也卖了15万辆,产业链完全跑通了!」
陈文欧却没有满足,他指著市场调研报告:「很多家长反映,希望能给娃娃定制衣服。我们可以推出『季节限定款』,比如圣诞装、复活节装,再开放定制服务,让家长能给娃娃绣上自己的名字。」
「可是这样会增加成本……」
「情感需求是无价的,」
陈文欧打断他,眼神坚定,说道:「我们卖的不是玩具,是情感寄托。只要能抓住顾客的心,成本不是问题。」
「是,总裁」
椰菜娃娃上市仅三个月,销售额就突破1亿美元,而且增长速度越来越快。
有媒体报导出,椰菜娃娃的背后企业,玩具巨头美泰公司也参股一半,一时间美泰公司的市值已经突破30亿美金。
连续的成功,让奥黛丽赫本这一房,也开始在商界站稳脚步。(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