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7章 腊月(1 / 2)
腊月,小年刚过。
南京城的冬寒尚未褪尽,秦淮河畔的青石板路凝结着薄霜,房屋檐角还留有未融雪花与红灯笼相映。
灶糖的甜香混着腊肉的咸香,从巷口茶肆的蒸笼里袅袅飘出。
小贩挑着竹担,来回吆喝着:“糖瓜(南京小年祭灶糖食)!糖瓜,灶王爷尝甜头的糖瓜哟!”
一个粗布衣衫的中年妇人,手里提着新买的春联。看到小贩挑着糖瓜行过,妇人把他喊住:“那货郎,来一块糖瓜,帮我再切一下,我带回家给孩子吃。
“好嘞!”
小贩笑着放下担子,箩筐中取出一块糖瓜,将其熟练切成小块,用糖纸包好递给妇人。
除了卖糖瓜的,亦有卖糖葫芦、茶叶蛋等小吃摊贩,跟着沿街叫卖。
“糖葫芦,又大又甜的糖葫芦!”
“茶叶蛋,好吃不贵!”
“……”
妇人时不时停下,买些孩子爱吃的甜食小吃。
大汉虽然接管南京城才刚满两年,但南京城内的烟火气却早已恢复,甚至变得比从前还要更加繁荣。
这很正常,南京可是前明的陪都,所以满清接管了南京以后,在此设立了南方最大的满城,直接以前明的紫禁城围墙划开。
一个满城就几乎吞噬了南京城绝大部分的财政赋税,数万旗人如同寄生的蛀虫,没把南京吃垮就不错了,还指望南京能繁荣起来?
开什么玩笑!
南京城战前在满清治下,人口约为100万上下。现在战后大汉接管,并作为朝廷京师以后,人口短短两年就已经增长到了150万左右,多为外来流入人口,甚至还有不少都是湖广跑过来的移居户口。
南京城变成新朝京师,那些既有能力又有远见的豪绅,可是早早就做好了准备,趁着大汉朝廷没有拆分他们的家族之前,便主动分出来部分族人,带着钱财提前跑到南京买房置产。
大族豪绅惯用的分篮之计,老传统罢了!
大汉朝廷现在分这些豪族们的家,同样也是历代王朝的老传统,王朝君臣也不是傻子,知道家族坐大肯定会影响朝廷的统治管理。
哪怕“宰相要用读书人”的宋朝,同样也数次拆分地方豪族,将拆分后的蒙族全部强制移民外地。
皇帝行宫。
南京百姓已经在贴春联,准备迎接新年了,而身为大汉皇帝的聂宇,还在带头加班内卷。
不加班不行啊!忙不过来了。
今年的地盘扩张太大了,北伐一战差点打空大汉的库,接近三个省的地盘收复,到处都是政务要他这个皇帝来批复和决定。
内阁以及各部院,甚至主管军事的都督府,全都跟着忙的脚不洁地。
礼部尚书顾景、兵部尚书王若愚,两人手中各自捧着一挪奏章来到皇帝跟前觐见。
“陛下,这是兵部与都督府拟定,北伐一战各路大军的战功记述!”
“陛下,这是礼部拟定,此次论功行赏及封爵赐田的章程!”
聂宇只是透出要封赏爵位的口风,礼部、兵部、都督府几乎是加班加点的连轴转,将北伐的战功统计,还有怎么封爵合适,全都给搞定出来。
“嗯,”
聂宇轻轻点头,从秘书官手里接过两本奏章,优先翻看起了战功记述。
记述战功的写的很详细,而且各方面的条例都很明确,也很严格,这是为了防止军中将领有可能的杀良冒功。
这并非聂宇的手笔,纯粹是古人的智慧,古人不是傻子,他们知道军队都是什么德行。
就拿前明来举例,当时的朝廷为了防备边军将领屠杀汉人村民,伪装成鞑子头颅来冒领赏赐,专门培养了一批鉴定官员。
他们能够仅靠摸首级的头骨形状,判断首级到底是杀了百姓伪装成的鞑子,还是真鞑子头颅。
甚至于,关于鞑子头颅的辫子样式、毛发纹理等等,他们的研究比鞑子自己都还要清楚。
当然,这并没什么卵用,因为不少将领确实不杀百姓了,他们改从鞑子的手里去买真鞑子头,买来的真鞑子头都来白鞑子攻打的其他部落停虏。
花了半个时辰,认真看完北伐战功记述,里面还有每场大战役的详细战报过程,以及指挥的主帅都是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