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一十章 致富路上的带头人(1 / 2)
要想真正致富,全面实现共同富裕,首要的一点,就是要让农民从田间地头走出来。
于是,在永河县全面推行农业产业化,就成了首先要完成的工作。
这个想法,很早以前就是李天明提出来的,只不过当时条件还不成熟。
毕竟,不是每个村都能像李家台子一样,有那么厚实的家底。
当年李学国将这个计划整理成材料,上交领导以后,也曾受到过重视,还在全国范围内选择了几个试点推行。
有的取得了一些成绩,有的……
因为种种原因,最终只能宣告失败。
如今李天明再次提出来……
“要做成这件事,资金这一块就不好解决,而且,农业产业化以后,农村大量的剩余劳动力,要怎么安置,同样是一个大问题!”
李学国说的第一个问题,李天明已经考虑过了。
“资金方面,可以用村集体的名义,县政府提供担保,用土地的经营权向银行贷款,除了保留部分耕地用于种植粮食以外,剩余的土地,大规模种植经济作物,棉花、西瓜、蔬菜、水果,销路方面,我来解决!”
只要解决了销路问题,基本上可以保证,最多两年就能回本。
“你解决?天明,你知不知道,整个永河县的耕地面积有多少?前年刚统计上来的数字,全县283个村子,耕地总面积93万亩,这么多产出,要解决的话,可不是容易。”
李天明既然提出来了,心里自然已经有了成算。
“叔,这样吧,在保证咱们全县老百姓吃粮的基础上,再加上战备储备粮,对其他的耕地,县农业局先做一个整体规划,计算出大致的产出,剩下的全都交给我来解决!”
“当真?”
就算是按李天明说的,留够老百姓的口粮,再存够储备粮,剩下的耕地转而种植经济作物,产出依旧是一个天文数字。
想要解决销路问题,并不容易。
可李天明这么有信心,倒是让李学国有点儿含糊了。
“当真!”
李学国听了,也在心里盘算起来。
刚刚李天明提到的,以村集体的名义,抵押土地的经营权,向银行贷款,这个倒是可以操作。
今年上面刚开了会,着重强调了要发展农村经济。
为的也是消除农村和城镇之间的贫富差距。
如果能有一个完整的计划,上面应该能批准贷款。
“剩余的劳动力呢?”
这个才是大问题。
农业产业化之后,必定会有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被闲置,总不能让这些人坐等分红,在村里当懒汉吧。
肯定要让这些人走出去,创造更多的价值才行。
可李学国知道,单单是李家台子全面实现农业产业化以后,那些闲置的劳动力,都用了好几年的时间,才慢慢地消化掉。
一部分人进了厂,一部分人进了施工队,还有一部分人做起了小生意。
现在要面临的可是整个永河县,将近40万人口,其中农村就占了四分之三,一下子多出来二十多万闲置劳动力。
这要是解决不好的话,对社会的治安稳定也是个巨大的挑战。
“建厂!”
想要解决这个问题,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将农业人口转化为产业工人。
李学国闻言皱眉:“天明,继续扩大李家台子工业区的产能……消化得了吗?”
以前各地面临的问题是产能不足,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国内工业化进程的推进,现如今产能不足已经逐渐演变成了部分产能过剩。
继续扩大产能的话,如何消化?
“不是扩大村里的工业园区。”
李家台子工业园区的产能,目前基本上已经饱和了,继续扩大没有意义,一旦产能过剩,还会成为负担。
“那你的意思是……”
“我原本计划等明年在河北再建一个工业园区,现在我准备……将其放在岳兴镇!”
魏城庄帮着找回了振北,这份恩情是一定要回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