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2章 第八九〇章 合兵南征(2 / 2)
湄南河上游,素可泰南郊,连夜搭起的联军大营如同一座流动的城邦。火光摇曳中,帷帐中央,泰军与哈利奔猜诸将共聚于一处,商议南征罗涡之策。帐外战鼓微鸣,帐内炊烟绕梁,气氛却凝重如铁。
傣人与孟人初合之军,虽未完全整编,却已然呈现一股浩荡之势,声势盖过往昔的任何一支部族军队。
帐中主位已然换上「大泰国军议堂」的旌旗,召坎哈·苏瓦拉居于左席,景栋土司绍帕芒阇耶、大理国女使段婆娑跋、掸邦共主芒迦罗列坐左右。阿迪查拉王则居中而坐,衣甲斑驳,神色庄重,帕亚·苏提维帕亲王立于其后,满脸忧色。诸傣族将领如维拉·巴图萨、帕那伽跋、帕维阇、芒维阇尼等皆神色恭敬,拱手请策。傣人诸酋衣冠鲜丽,神情恭谨。此刻帐内的中心,并非年轻的泰国盟主们,而是坐于一旁席榻之上的一位老王。
阿迪查拉王身披白袍,銀发披肩,面容虽老却目光如炬。昔日为哈利奔猜王朝横戈奋战的君主,如今成为这场南征的军师,他的沉默本身就如铁令,不容忽视。
召坎哈·苏瓦拉率先拱手:「护国公熟知罗涡虚实,愿借王策一战功成。我等傣军初南下,不识其地,若能得王上指点江山,自当奉为谋主。」
阿迪查拉微微颔首,指着铺开的地图缓缓开口:「罗涡虽小,却非弱国。」阿迪查拉目光炯炯,语声如钟。「地形环水,城郭坚固。河口设重楼连桩,能拒水军;城中有象军、高棉亲军与大批婆罗门僧侣组织的祭司团,可调动民众与士卒之信仰死守不退。」
召坎哈·苏瓦拉点头:「罗涡今已为高棉所控,其王帕亚·维拉瓦迪虽非英主,然高棉将领如因陀黛维·舒提卡拉、毗罗库马拉·瓦普等皆悍将,若强攻,恐损我泰军锐气。」
「故不宜直攻。」阿迪查拉沈声道,「孤愿自率旧部三千,自清迈水路南下至林查班、尖竹汶,诱罗涡南防。傣军主力则自北陆破境入攻华富里西城与本部,孤与苏提维帕亲王将自海陆之间两面夹击,使其首尾难顾。」
「罗涡虽为高棉之藩,但实力并非不堪。其国王帕亚·维拉瓦迪乃老成持重之君,领兵虽不锐,守城却有法。罗涡有三险:北城墙高水深,西有林泽,南有潟湖,易守难攻;但其国内部不稳——罗涡贵族反对高棉王室干政,对中央集权心存不满。」
「先前我军南征,虽攻不克,却探得其要害:罗涡之兵依仗象军冲锋,步卒训练散漫,一旦象军受挫,士气即溃。其兵粮来自东方洞里萨湖平原,一旦截其粮道,罗涡如无根浮莲。」
掸邦的绍帕芒阇耶听罢点头称是:「护国公所言甚合军理。我等可派轻骑绕行东南,封其粮道于水陆要津——金边至罗涡之间,设有两个粮转重镇,一在达兰因陀河口,一在那空拍侬交界,可双击断之。」
段婆娑跋亦道:「高棉军虽远在罗涡东境,然其国女军统领因陀黛维·舒提卡拉勇猛机警,须提防其回援。若王上知其行军路线,可否设伏其归途?」
阿迪查拉轻抚须髯,道:「因陀黛维虽善行军,却忌讳湿地。她必避开沿湖盐泽,取象道北还。若我军于象道之南布阵,大象难行其前,其兵可断。」
段婆娑跋道:「护国公深谙罗涡虚实,又有民心相应,此策稳妥。我主慕容国师亦有言:以旧敌为新主将,可乱敌心,且显我泰国胸襟。」
芒迦罗含笑而言:「我掸邦军愿为右翼,自湄公河北入,扼其粮道,断其后援。」
绍帕芒阇耶则提道:「可由我军佯攻达兰因陀·克隆驻地,使其调兵西援,再由帕那伽跋率景栋骁兵出奇兵取罗涡后门。」
阿迪查拉王长叹一声:「昔我哈利奔猜五百年江山,终落至今;但我孟人尚有一战之力。若能与傣人合心一统湄南,新国之中,我孟裔虽居少数,亦必有一席。」
召坎哈·苏瓦拉起身一拜:「护国公之策与忠心,当为我大泰根基。未来国都若立清迈,王上之族可为外藩孟人之主,护一方风俗血脉不绝。」
帐中众傣人闻言皆起立拜伏:「请护国公为我泰军之谋主!」
阿迪查拉微微抬手,淡然道:「吾虽老,尚有一志。昔日哈利奔猜立国于林泽山间,终困于无海之地。今泰国兴起,若真能南下罗涡,开国于水陆要津,则为万世之基。吾愿以余年,报国与佛。」
众人齐声拜曰:「请护国公领军!」
夜深帐外,密林中传来阵阵象鸣与风声。泰国诸军在这夜里,有了真正的方向。军议至此,诸将齐声应命,虎符、火契、羽书分派四路,镜灯照地图,万军齐出。
帐外星河渐沈,而一场灭国之战,亦悄然揭开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