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楼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言情 >芳明1128 > 第992章 第九九〇章 青霉素

第992章 第九九〇章 青霉素(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石柏年一皱眉:「定要全线执行?敌地难免牵扯政治……」

方梦华冷道:「我自知,然此行是以江湖救急名义开恩,不是与人讲和,而是给百姓留命——谁敢阻我救人,便是灭绝人性。」

甄琼低头,沈声:「喏。即日启行。」

洞庭湖畔,春风拂柳,苍翠堤岸上搭建起一座简易木台,台下数千名大楚义军列队而坐,军前站着一位身着白衣的年轻医者,正持着一张绘有「细菌形态」的画布。

他名「赛庐医」郭凡,出身原属钟相时期大楚势力的江北蕲黄十八寨,淮西解放投奔明国后精研金陵大学医科,自称「气毒流变学徒」。此刻他指着画布,洪声宣讲:「眼睛看不见,不代表它不存在!这就是能致病的东西——名曰‘病气虫’,我们用牛痘苗防它、用青霉之汁杀它。」

台下官兵面面相觑,略有不信,但坐于主位的杨幺听得眼亮,拍手大笑:「好!赛庐医,尔所言合吾心!当年大姐亦言,蒸汽看不见,却能动舟车;今汝言病气虫无形,却能致病,亦理也!」

他一挥手:「传我令,全军强制施种,凡疫重之地,派郭凡入驻,回春营护士随行支援,不从者军法办!」

自此,大楚境内无论军士百姓,皆视细菌理论与青霉素为「明道天理」,尊郭凡为「除毒真人」,极短时间内完成推广。

但在大楚之外,局势却迥然不同。

汝州为伪齐疫区之一,粮尽药绝。商队进城时,街上横尸遍地,民众已开始烧尸求神。

商队伪装为「济州老号」,由吴加亮亲自领行。他以道士之姿穿袍执印,宣称带来「天书种子」,可抵瘟鬼,实为牛痘苗。

部分百姓视之为神符,自愿求种。一日后,士卒家眷亦争相求苗,竟引发城中抢苗之乱。

刘豫之子刘猊初欲严禁外药入境,后因其侧妃种痘后三日止发,被传为「观音传天德」,遂不得不默认其存在,转而低调放行商道。

刘猊初坐于高榻,冷眼看着桌上的玻璃皿中蓝绿霉块与牛痘痂皮。

身旁太医周仲元躬身奏道:「此物名‘明药’,其效殊奇,臣府中老父服之痊疮日减……但那什么‘看不见的虫’,实不可论于殿前士人,恐坏名教正道。」

刘猊初冷笑:「妖言惑众之罪可大可小。可用药,不可用言,将此归为‘天女赠药’便是。」

他令左右密刻药方,藏于禁宫药库,仅供王室与高级武官暗中使用,并派密探到汝南、陈州等疫区扶植「神医社」,假借神明祈祷,实则施打牛痘。

坊间传言纷纭:「妖女施法,但命真能保。」

方梦华翻阅最新一批密报,淡然问方敏:「这世上的人,信神不信理,是常情吗?」

方敏笑而不答,只回道:「姑姑,理者,心之明;明者,须待时。」

王士元在旁笑道:「待千万人被救,自会有万人信理、百人著书、十人讲说、一人成经。」

方梦华低声:「我不为成经,只为有人活命。」

她将牛痘与青霉素的生产扩大令签押完毕,命人向回春营、各省医道院送发。

一纸令下,命千万生民与未来诸世代,脱离天花与疠疾之苦。

那一夜,金陵风雨初霁,天光微明,如照万户生机。

明国民间诗人谢泽之在《壬子杂咏》中书:

女主传苗救万方,银针浊酒起沈疴。

残国垂亡犹得命,江山不识敌与戈。

百姓自此以「当今女官家」为「护命主母」,各地为其立石刻木牌,春秋致祭。

一年之内,「青霉元液」从最初的陶缸与布滤法,逐步改进为陶釜精萃、真空蒸馏、凝胶沉淀。由叶承灏与吴淑姬设计的初代「连续式浓缩管」装置问世,成功将日产剂量提升三倍。

尽管依然远不及后世之规模与纯度,但对明国而言,它是医药革命的起点,是人民自伤病与脓血中翻身的第一剂药。

而在金陵大学医药研究所外的墙壁上,工匠雕刻下一行字:「人类与病魔之战,始于火,胜于霉。」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