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八章 重拳(1)(2 / 2)
“不必用这个眼神来看朕。”
楚凌神情自若的端起茶盏,看了眼二人说道:“先看看这份简报吧,安和县的水挺深,不是一时半会能查清的。”
讲到这里时,李忠低首走上前,将两份简报递到二人跟前,这上面写的,是涉及臧浩查明的种种。
二人短暂沉默后,很是默契的拿起简报,便翻开看了起来,很快,二人的表情就有了变化。
惊愕。
愤慨。
凝重。
……
在这期间,楚凌喝着茶,没有出言催促二人。
他想看看二人有什么想法。
反观徐云,是没有表情的,但心底是有情绪起伏的,楚凌察觉到了这些,但他没有说什么。
作为他的皇后,哪怕有些事,跟她没有牵扯,是与其母族有所牵扯,这都是要有所深思的。
徐黜这是死了,徐恢这是废了。
而在重要抉择下,徐云及其兄徐彬,都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为此,有些事才没有牵扯到他们身上。
但有句话说得好,防患于未然。
楚凌需要有所敲打,不至于说自己的后宫,在今后会出现失控的倾向,哪怕是倾向,楚凌也是不允许的。
正统朝的后宫配置,起的实在是太高了。
任何一处变化,都可能形成连锁反应。
所以楚凌必须要权衡利弊才行。
不过对自己的后宫配置,楚凌从没有埋怨自家祖母的意思,因为他知道,恰是这样的后宫配置,才能使他在掌权初期,在做一些事情时,没有出现公然反对他的场景,一切都是有定数的。
包括现在,大虞勋贵这一群体,多数是围聚在皇权之下的,这固然有他所做的因素,但也与后宫有紧密相连。
既然宗藩能倚仗的不多,那就要从其他群体身上找补,总不能在遇到一些事时,让他这个天子顶在前面吧?
真要是这样,天子威仪就没有了。
“这就难怪了。”
不知过了多久,楚徽的声音响起,打破了此间平静,“在回来前,臣弟还与黄龙聊及此事呢,觉得在安和县藏有大秘密,却不想竟藏着此等大秘密!!”
“皇兄,此事不能只在安和县查,还要在虞都查,特别是这个宗藩,到底是谁,必须要查清楚!!”
“这是想敢什么?!私藏金矿开采,为了此事,不惜罗织各种事来,以此掩盖住安和县的锋芒,这难道是想跟朝廷叫板?!!”
楚徽的情绪激动起来。
“长寿,莫要如此激动。”
见楚徽如此,楚凌笑了起来。
“皇兄,这如何能不激动啊!”
楚徽却丝毫没有平静的意思,“好家伙,安和县这个私藏的金矿,是在皇考在世时就有的,那个时候,暗中支配此矿的,是楚洪这个王八蛋,他这是想要干什么?!!”
“楚洪这蠢货,因为他愚蠢的行径,得到了应有的惩处,可这个金矿,却没有叫朝中有司知晓,反倒叫林凡、温绍这帮奸贼据为己有了!!”
“按大虞律令,私藏,私开矿藏,一经查出,是要逮捕杀头的,严重的,株连九族也是必然!!”
自家皇兄这一路走来有多不容易,楚徽是一清二楚的,扪心自问,让他处在那个位置上,能不能玩转这一切,楚徽是没有信心的。
这一路的算计,艰辛,挑战,困境有多大,大到楚徽只是了解一些,就觉得被压的喘不过气了。
可自家皇兄呢?
自始至终就没有抱怨过什么。
“陛下,臣觉得殿下说的没错。”
楚徽话音刚落,黄龙立时便道:“臣斗胆插句嘴,这天下什么贼都可恨,但唯独这家贼最是可恨!!”
“以林凡、任峻彦为首的这条线,是要严查,但对虞都的宗藩,也不能有所懈怠,必须要揪出来才行!!”
“臣现在就怀疑一点,在安和县发生的事,在大虞其他道府县是否也有,如果真有的话,这事儿就大发了!!”
开什么玩笑,安和县治下有金矿,这事儿中枢都被欺瞒的死死地,为此有很多人在这件事上做了遮掩。
这可不是什么简单的事啊。
这简直是无法无天啊。
看到二人的态度,楚凌表面没有变化,可心底却生出欣慰,这就是他想要看到的。
不管是在什么时候,都会坚定不移的站在自己这边,哪怕自己的抉择,到最后可能出现偏差,没有达到预期成效,在私底下可以提出不同意见,但是在公开场合,必须要绝对忠诚才行。
“长寿。”
“臣弟在!!”
楚凌话音刚落,楚徽立时起身。
看到此幕,徐云表情有所变。
直到这一刻,她才突然明白,自家夫君为何对这个弟弟,表现得格外不一样,这从根上来讲,就不是自幼养到大那样简单。
“以你的名义,派人赶回虞都去。”
楚凌伸手道:“在廉政总署抽调一批,你觉得可靠的人,以巡察的名义出动,去道城那边审理冤假错案。”
“锦衣卫这边,会配合把这出戏演好。”
“还有,宗正寺那边,朕觉得要筹设一个隐秘组织,就叫皇城司吧,人选可慢慢挑选,今后作为暗中监察组织,有些不适合公开的,就叫皇城司来出面解决。”
“臣弟遵旨!!”
楚徽压着心头惊疑,立时便作揖拜道。
这个皇城司,在楚徽看来,跟锦衣卫是一样的,宗正寺是明面上的监察和管理组织,但是有很多事吧,不是只有明面这一套的,还有藏在暗处的。
对付暗处的,不能用明面上的来解决。
毕竟敌在暗,己在明,这不是一举一动都被人把控的死死地?
但有了皇城司就不一样了。
今后,涉及到宗藩这一块,他们在暗处有什么布局,行走在隐秘战线的皇城司,会通过一些手段将其查明,如此便起到很好的防患于未然。
事实上,楚凌考虑的要更深远。
宗藩这一特殊群体,今后肯定是不断增多的,但如何管理好他们,是必须要设法解决的,不可能说以放养的态度去解决,真要这样的话,早晚是要出问题的,更别提今后大虞还要有王大臣,还要海外移藩两条线并存,难保这中间不出现什么状况,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有些事必须要提前谋划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