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144.猎归助人,温情满村(2 / 2)
老赵头笑得脸上的皱纹都挤成了团,缺了半颗的门牙在灯光下闪着光。
他也给自己盛了一碗,蹲在门槛上,用筷子头敲着碗沿念叨:
“咱们这村子,祖祖辈辈靠山吃山。
早些年到了年关,全村人凑在打谷场,杀年猪、包饺子。
小孩儿在雪地里打滚,女人们围着火盆纳鞋底,那叫一个热闹……”
“那现在咋不办了?”林晓峰扒拉着粉条,看见碗底沉着两颗被炖得透亮的八角。
老赵头夹菜的手顿了顿,叹了口气,碗里的热气在他眼前氤氲成雾:
“世道变喽,年轻人都往城里跑,村里就剩些老骨头。”
他突然抬头,眼里闪着光。
老赵头苍老的手指点着林晓峰:
“不过这邻里间的情分,啥时候都不能丢!就像你今天……”
煤油灯的光晕在墙上摇晃,把两人的影子拉得老长。
窗外,月光爬上树梢,给小院披上银纱,偶尔传来几声狗吠,更衬得夜色静谧。
王婶坐在角落的矮凳上,纳鞋底的银针在月光下泛着冷光。
她听着两人说话,时不时插上一两句,笑声惊飞了屋檐下的麻雀。
林晓峰摸着圆滚滚的肚子起身告辞,晚风裹着饭菜香,混着老赵头“常来玩”的叮嘱,一路陪着他走向家的方向。
村口的老槐树在月光下投下斑驳的影子。
他踩在落叶上,听着自己“咯吱咯吱”的脚步声,突然觉得,这山里的日子,虽然清苦,却比任何地方都要踏实。
生产队的院子里,气灯“嘶嘶”地吐着白光,将黑夜撕开一角。
林德生挽起袖子,指挥众人把野猪抬上长木凳,猪身压得木板“吱呀”作响。
林大海抄起磨得发亮的杀猪刀,刀刃在气灯下泛着冷光。
他用拇指轻轻刮过刀锋,满意地点点头:
“好家伙,这皮比我家案板还厚!”
林麻子蹲在一旁,往灶里添着干透的枯树枝,火苗“腾”地窜起,映得他脸上的麻子红一块紫一块。
刀尖刺入的瞬间,林大海手腕猛地发力,血水如喷泉般涌出,溅在青砖地上,热气混着血腥味弥漫开来。
“按住了!”他大喊一声,几个壮汉立刻死死压住野猪抽搐的四肢。
林德生拿着搪瓷盆接血,嘴里念叨着:
“这血旺留着,明早给队里的娃娃们煮面吃。”
刀刃游走在皮肉之间,发出“嗤啦嗤啦”的声响。
林大海手法娴熟,不一会儿就将猪毛刮得干干净净,肥硕的身躯在灯光下泛着油亮的光泽。
与此同时,林晓峰推开自家木门,温暖的灯光和饭香扑面而来。
“爹!娘!我回来了!”他的声音里还带着兴奋。
母亲从灶台前转过身,围裙上沾着面粉。
她眼睛笑得眯成缝:“快洗洗手,给你留了红薯稀饭!”
父亲坐在破旧的八仙桌旁,吧嗒着旱烟袋,嘴上却硬气:“哼,我就知道你小子能行!”
“那野猪凶得很,差点就爬出来了!”林晓峰故意压低声音,惹得全家哈哈大笑。
……
夜深了,林晓峰坐在院子里的木盆前,看着热水里泡得发白的双脚,白天的疲惫渐渐散去。
月光洒在屋檐上,远处传来生产队里零星的谈笑声,混着煮肉的香气飘过来。
他擦干脚,躺在土炕上,满心都是踏实。
明天太阳升起时,又要背着猎枪走进山林。
想着想着,他嘴角上扬,在月光的温柔注视下,渐渐沉入梦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