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楼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武侠修真 >穿越做皇帝,体验三千嫔妃 > 第383章 边境义诊踏风沙,少年仁心连两疆

第383章 边境义诊踏风沙,少年仁心连两疆(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阿豆转身取来艾灸和瑞国的活络油:“陈爷爷说,您这是风湿,得用云罗的艾灸熏,再配合瑞国的按摩法。我先给您涂活络油,您忍忍,可能有点热。”

他学着陈松的样子,将活络油倒在手心搓热,轻轻按在老汉的膝盖上,手法虽稚嫩却认真。阿山在一旁看着,忍不住称赞:“这手法跟陈神医差不多了,咱们云罗的老人都信这个。”

义诊的消息像长了翅膀,传遍了附近的牧场。牧民们纷纷赶来,有的牵着生病的牛羊,有的带着受伤的家人,小小的共守亭前很快排起了长队。孩子们分工合作,阿禾和王砚之负责诊脉开方,翠儿和阿豆掌管煮药配药,狗蛋则专司外伤处理,配合得愈发默契。

一个瑞国牧户牵着一匹病马过来,焦急地说:“小神医们,能给马看看吗?它不吃不喝,还咳嗽,再这样下去就活不成了。”

王砚之虽没学过兽医,却记得陈松说过“人畜同源,治法相通”,他仔细查看马的舌苔,又听了听马的呼吸,笃定地说:“这马也是风热感冒,跟人一样,用金银花和青翘草煮水,凉了之后灌下去,剂量是人的十倍。”他让牧户取来大陶罐,亲自配药煮水,“记得每天三次,连灌三天。”

牧户半信半疑地接过药汁,刚要离开,就被阿山叫住:“按小神医说的做,陈神医以前也给我的马治过病,就是这么办的。”

风沙渐大,张勇让人在亭边搭起临时帐篷,挡住漫天黄沙。帐篷里,孩子们围坐在火堆旁,就着风沙吃着干粮。翠儿咬了口麦饼,忽然笑了:“以前在都城觉得学医难,现在才知道,在边境给人看病更难,既要懂医术,还得会应付风沙。”

王砚之点头:“这才明白陈爷爷说的‘医者要能吃苦’是什么意思。你看那些牧民,生病了都舍不得去镇上的医馆,咱们能来这儿,真是做对了。”

阿禾望着帐篷外排队的百姓,轻声道:“等回去了,我要把边境的常见病整理出来,编一本《边境合璧医方》,比如用瑞国的防风配云罗的麻黄,治风寒感冒效果肯定好,这样牧民们就能自己照着方子抓药了。”

狗蛋立刻接话:“我还要学兽医,陈爷爷说边境的牛羊比人还金贵,能给它们看病,牧民们会更高兴的。”

陈松和李修远从巡逻兵口中得知孩子们的义诊情况,正快马赶来。远远望见共守亭前的灯火,李修远笑着说:“这些孩子比咱们预想的更能干,没让人跟着,也把义诊办得有声有色。”

陈松勒住马缰,望着那片在风沙中摇曳的灯火,眼中泛起暖意:“这就是传承啊。咱们当年在边境行医,不也是这么一点点摸索过来的吗?现在轮到他们了,比咱们当年更有见识,也更有担当。”

当两位老者赶到时,孩子们正准备给最后一个病人看诊。那是个云罗小女孩,被毒虫咬伤了手臂,红肿了一大片。阿禾用青翘草捣成泥,加了瑞国的蜂蜡,做成膏剂敷在伤口上,轻声道:“别怕,这药膏能解毒,明天就不肿了。我们给你留些,记得每天换一次。”

女孩的父亲拿出一袋云罗的葡萄干,非要塞给孩子们:“这是自家晒的,甜着呢,谢谢你们这些好孩子。”

夜色渐深,风沙终于小了些。孩子们收拾着药箱,准备回营帐休息。张勇和阿山提着灯笼送他们,灯光在沙地上投下长长的影子。

“明天我们去西边的牧场,那里还有不少牧民等着,”阿禾望着远方的星空,星星在风沙中若隐若现,“陈爷爷和李爷爷说,医者的脚步,要跟着病人走。”

王砚之点头:“等把边境的常见病都摸清了,咱们就编医方,刻在共守亭的石碑上,让后来的医者也能照着用。”

属于林羽与三千嫔妃的故事,在这边境的风沙与灯火中继续铺展。而瑞国与云罗的土地上,少年医班的孩子们还在夜色中前行,他们的药箱里装着的不仅是药材,更是跨越国界的仁心;他们的脚印印在沙地上,终将连成一条通往安康的路,让双邦的情谊,在风沙的洗礼中,愈发深厚,愈发绵长。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