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0章 商行里,大家都这样?(1 / 2)
“正是。”
褚彦甫解释道:“简单说,就是派专人或委托可靠的本地人,深入街巷,村落,码头,市集,去观察,询问,记录。”
“百姓日常买些什么?价格几何?最缺什么?对官府和商行有何看法?不同行业的工匠,农夫,小贩生计如何?甚至天气变化对收成,运输的影响...这些看似琐碎的信息,都会被收集起来,汇总分析。”
他指了指自己的脑袋,笑容更浓了几分。
“这些东西,就是我们做决策的依据。”
“比如在何处开新铺,进什么货,定价多少,甚至何时放粮平抑物价,都与之相关。”
“驸马爷常说,数据不会骗人,这些调研出来的数据,恰恰最能反映一地真实的民生百态,比听几个官员汇报要实在得多。”
“儿子负责协助处理不少文书,汇总各方信息,自然就对辽东的情况比较熟悉了。”
褚遂良沉默了片刻,手指无意识地在书案上轻轻敲击。
他第一次意识到,这套商贾运作的方法背后,竟然蕴含着如此细致入微的观察和严谨的推断。
这与他所熟知的依靠官员奏报,士绅风评来了解地方的方式截然不同。
后者往往带着主观和片面的色彩,而前者...似乎更接近真实的地气。
这里头,确实有大学问!
让他心头,泛起一丝异样的波澜,既有对商贾之能的新认识,也隐隐感到一丝自身所倚仗的传统手段可能存在的局限。
书房内一时安静下来,只有烛火偶尔的噼啪声。
父子二人,一个沉浸在对新方法的思索中,一个等待着父亲的回应。
窗外,夜色更浓了。
不知过了多久,褚彦甫看了看天色,轻声提醒道:“父亲,时候不早了。”
“您一路劳顿,还未用晚饭吧?我们商行的大食堂应还未收餐,儿子带您去用些便饭。”
“虽比不得家中精致,但胜在方便快捷,菜品也还干净。”
褚遂良从思绪中回过神来,眉头习惯性地微蹙道:“去商行?这...不妥。”
“你我虽是父子,但我是朝廷命官,你是商贾之人,身份有别,过于接近,恐惹人非议。”
他骨子里的清流矜持,和对官商界限的敏感,立刻占了上风。
褚彦甫似乎早料到父亲会如此反应,平静地说:“父亲多虑了。”
“只是去吃顿员工餐,就在大食堂,并非什么宴席雅间。”
“况且,父亲身为安抚使,体察民情本就是职责所在。”
“这食堂里汇聚了竹叶轩辽东分行上千人,从账房先生到搬运工夫,从大掌柜到新学徒,形形色色,正是观察商贾行当内部运作,感受市井百态的一个窗口。”
“只是吃顿饭,听听看看,不涉公务,不议朝堂,谁能说什么?”
“体察民情...”
褚遂良沉吟着。
这个理由,让他有些动心。
他确实需要更深入地了解辽东,了解这个庞大商业帝国的一角。
而且,看着儿子平静却隐含期待的眼神,拒绝的话也一时说不出口,最终,他缓缓点了点头道:“也罢,那就...去看看。”
父子二人出了安抚使府,步行前往不远处的竹叶轩辽东分行。
分行占地颇广,后院的灯火通明处,便是大食堂。
还未进门,便听到里面传来阵阵人声,并不喧嚣,却充满了生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