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洞房花烛(2 / 2)
赖头道士灌了口酒,用脏兮兮的袖子抹了抹嘴,醉醺醺地指着亭外一株枯树。
“你看那树,春生夏长,秋枯冬藏。世人只道它冬时寂寥,可谁又知它根下蓄力,心中藏着一整个春天?”
他转过头,浑浊的眼珠盯着方平。
“会元郎,你心中空空,是因你只得了那枝头的繁华叶,却忘了泥土下的根。
功名富贵,金玉满堂,是那冬树上的枯枝败叶,好看则好看,却非根本。
你的根呢?你的春天藏在何处?”
方平心头剧震,如同被一道无形的闪电击中。
这看似疯癫的话语,却像一把钥匙,瞬间捅开了他心头那层模糊的迷雾。
“根?春天?”他喃喃自语。
过往寒窗苦读,家人期盼,金榜题名,权力旋涡……
种种景象纷至沓来,却都像水中月镜中花。
“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赖头道士摇晃着站起身,打着酒嗝道:“眼见他起朱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万丈红尘,不过黄粱一梦。
状元郎,你灵台本有光,何苦自蒙尘?莫等白了少年头,方知大道只在白云深处……”
话音未落,他竟似站立不稳,一个趔趄,身形摇晃间,仿佛融入了山间的薄雾,眨眼间便不见了踪影。
方平呆立亭中,浑身冰凉。
道士的话,像是一道惊雷,在他原本稳固的世俗认知中炸开。
他浑浑噩噩地回到城中,赖头道士那似疯似癫的禅机,如同魔咒般在他脑中盘旋不去。
殿试如期而至。
皇帝高坐龙庭,听闻方平乃连中两元之才,又刚洗脱冤屈,诗词名动京城,对他格外关注。
金殿之上,皇帝果然问及北疆边患与治世之道。
方平虽见识缺乏,但才学根底深厚,结合沈相之前的提点,将胸中韬略娓娓道来,条理清晰,见解深刻。
皇帝果然龙颜大悦,当殿朱笔御批,亲点方平为状元。
金殿传胪,方平高中一甲头名,真正实现了连中三元的旷世功业。
满朝文武,无不侧目。
皇帝对他恩宠有加,不仅授翰林院修撰之职,更赐下诸多金银财帛、宅邸奴仆。
一时间,方平风头无两,成为大梁朝最耀眼的新贵。
宰相沈儒林对这位才学,品性,气度皆为上乘的新科状元更是青睐有加。
这日,他设下家宴,郑重邀请方平入府。
席间,沈相谈及方平尚无家室,言语间流露出招婿之意。
沈清涟侍立一旁,闻得父亲话语,顿时霞飞双颊,羞涩地低下头去。
方平看着眼前温婉清丽,才情卓绝的相府千金,又想到她对自己的数次援手与情意,加上念及沈相提携之恩。
于情于理,他都无法拒绝。
他压下心头那莫名的悸动与赖头道士的偈语,拱手应道:“承蒙相爷厚爱,清涟小姐不弃,学生……愿与小姐结秦晋之好。”
消息传出,整个京城都轰动了。
新科状元,连中三元,简在帝心,如今又得宰相青睐,将迎娶相府明珠。
这简直是所有士子梦寐以求的人生巅峰,人人皆道方平真乃天选之子,鸿运齐天,羡慕者有之,嫉妒者有之,赞叹之声不绝于耳。
然而,方平心中却无半分得意与沉醉。
赖头道士那番话语,如同附骨之蛆,日夜啃噬着他的心神。
时间一晃而逝,大婚之日。
相府张灯结彩,宾客盈门,喧嚣震天。
方平身着大红喜服,脸上挂着得体的笑容,周旋于满堂宾客之间,接受着如潮的恭贺。
夜深人静,宾客渐散。
方平在众人艳羡的目光和暧昧的调笑中,步入洞房。
新房之内。
红烛高烧,暖香浮动,一片喜庆的旖旎。
沈清涟身着凤冠霞帔,端坐于锦帐之中,盖头低垂,身姿曼妙,流露出新嫁娘特有的娇羞与期盼。
方平的心跳得厉害,他走到床边,缓缓坐下。
红烛的光映照着新娘子窈窕的身影,也照亮了他内心的迷茫。
他伸出手,指尖微微颤抖,轻轻触碰到那绣着鸳鸯戏水的鲜红盖头。
就在指尖即将挑起盖头的瞬间,赖头道士的声音如同洪钟大吕,在他灵魂深处轰然炸响。
“根下蓄力,心中藏着一整个春天。”
“眼见他起朱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
“灵台本有光,何苦自蒙尘?莫等白了少年头……”
刹那间,仿佛一道闪电撕裂了重重迷雾。
方平浑身剧震,眼中骤然爆发出前所未有的清明。
他终于明白了。
这满室的红烛锦帐,娇妻美眷,功名利禄,世人艳羡的一切,都不过是镜花水月。
那道士所指的大道,不在金銮殿,不在宰相府,更不在这温柔乡里,而是在那渺渺白云深处,在天地之外,在自性本心之中。
一念至此,方平心中再无半分犹豫与眷恋。
他猛地收回手,霍然起身。
动作之大,带倒了旁边的烛台。
“夫…夫君?”
盖头下的沈清涟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惊到,声音带着茫然和一丝不易察觉的惊慌。
方平没有回答,甚至没有回头再看一眼那代表着人间极致美满的新娘。
他目光坚定如铁,穿透了满室的喜庆红光,仿佛看到了云雾缭绕的仙山深处。
他毅然转身,大步流星离去。
“哐当!”
沉重的房门被用力推开。
门外守夜的丫鬟婆子,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惊得不知所措。
方平身影融入了门外清冷的夜色之中。
只留下洞房内红烛摇曳,以及锦帐中,那依旧顶着盖头,身体僵住,不敢相信发生了何事的沈清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