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十全老人?就那个作诗水准跟五岁稚童一般的那个?(1 / 2)
“孙儿只是听说族叔生病了,所以过去探望了一下。”
赵昚看到宋太祖赵匡胤的脸色似乎有些不愉,连忙跪在了地上解释道。
“行了,朕没有怪罪你的意思,起来吧。”
“孙儿多谢太祖爷。”
赵昚擦了一下额头上冒出的冷汗,从地上站了起来。
“赵构那个废物东西,以后不必管他了。”
“朕只是将他贬为庶人,一应吃喝可没少了他的。”
“他会走到如今的地步,说到底都是对皇位的贪婪。”
“御医怎么说的?”
宋太祖赵匡胤跟赵昚稍微解释了一下赵构的病因。
赵昚恍然大悟。
他说呢,身体一向不错的族叔赵构,怎么突然就患上心病了呢。
“孙儿问过了御医,御医说此乃心病,忧思成疾,怕是撑不过这个月了。”
赵昚对于族叔赵构的情况有些唏嘘。
皇位真的就这么重要么?
没了皇位,竟然患上了心病,一副病入膏肓的模样。
“不管那个废物了,你看看,这些奏章上都是管朕要钱的。”
“朕前些时日让人查抄了秦桧的家才搜出了一千万两银子,几百万两银子才给几个县拨下去,这才多久,另外几个地方的地方官也给朕上奏要银子。”
要钱,要钱,全娘的找他要钱。
若不是国库还算充裕,自己过来的时间也算早。
国库的那些银子怕是都要被赵构那个废物点心送给了金人。
宋太祖赵匡胤是越想越气,整个人都不好了。
就在这个时候,一个小太监低着头双手捧着一份战报从外面小跑着进来了,脸上满是激动。
“禀太祖皇帝,前线大捷。”
殿内,宋太祖赵匡胤和赵昚往小太监的方向看了过去,
“捷报?”
“呈上来。”
宋太祖赵匡胤对此丝毫不意外。
赵昚几步走到了小太监跟前,将战报拿到手里,然后回到了原来的位置,躬身将战报呈放在了宋太祖赵匡胤面前的御案上。
宋太祖赵匡胤随手拿起御案上的战报,打开翻阅了一下后,然后扔给了面前的赵昚。
“看看吧。”
“曹彬传回消息,汴京已经被收复,那个金国的元帅完颜宗弼和城内的金兵,已经被割下首级,筑成了京观。”
宋太祖赵匡胤的语气十分的平淡,似乎对曹彬的这份捷报毫无兴趣。
赵昚接过战报后,一目十行的看了起来。
然后他的脸色也因为激动变得涨红不已。
“太祖爷,大胜,这是上百年未曾有过的大胜啊!!!”
也难怪赵昚如此失态。
自宋太宗赵光义登基以来,大宋对异族用兵,少有胜仗。
多是以岁币买和。
北宋一百多年的国祚,其中最少有四十年的和平是大宋皇帝秉承着花钱买平安的想法,通过给辽国、金国、西夏送钱换来的和平。
再加上宋太宗赵光义对武将的压制,和对文官的重用,导致大宋一朝,男子多以能在东华门唱名为荣。
以贼配军来称呼大宋的军队。
凡是犯了事儿的,多以发配到边疆充做贼配军。
而大宋与异族交战,靠的也是这些数量庞大的贼配军。
一方面需要贼配军来抵御异族,另一方面又看不起这些贼配军。
大宋的富裕程度远超汉唐,可是战斗力,嗨,也就开国太祖赵匡胤在的时候,大宋军队还有一丝战斗力,后面嘛。
高粱河车神的称号,懂的都懂。
百多年一直用钱买的平安,情况严重点的还得割地赔款的大宋,如今竟然能够打回汴京城,甚至将金国的天下兵马大元帅完颜宗弼给杀了。
这般胜果,实属百年难得一见啊。
也难怪赵昚如此激动了。
“太祖爷,曹帅在捷报中说,此战岳云率领背嵬军身先士卒,全歼了汴京城中金国守军,劝降了完颜宗弼麾下大将韩常。”
“如今,我大宋十万兵马正向蔡州城进军,待拿下蔡州城后一路北上,直取金都上京会宁府。”
此时的赵昚无比的激动,与平日里稳重的模样不同,可见此次宋军大胜对他的影响了。
“赵昚,记住了,为君者,当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
宋太祖赵匡胤看着有些激动的赵昚,缓缓开口道。
赵昚:“o_o”
不是,太祖爷,这话您怎么好意思说的???
这一个多月里,您几乎每天都要发一通脾气。
现在却跟我说,泰山崩于前面不改色。
这合适么?
当然,这话赵昚是不敢说出来的,也就在心里蛐蛐几句。
这段时间与自家太祖爷相处,赵昚已经知道了,太祖爷是打算将自己培养成皇帝。
自己可不能关键时候不争气啊。
“是,孙儿谨记太祖爷教诲。”
赵昚向宋太祖赵匡胤恭敬一礼后,表情随之一变,恢复了往日的云淡风轻的模样。
宋太祖赵匡胤看到这里,心中对赵昚更为满意了。
此子有帝皇之资。
“赵昚,你说我大宋能否顺利收复蔡州城?”
宋太祖赵匡胤打算考一考赵昚,这个月里,像这样的考校十分常见。
宋太祖赵匡胤处理完当日的奏章后,会让赵昚将自己批阅完的奏章重新看一遍。
给其半个时辰的时间思考后,宋太祖赵匡胤便会就奏章里的那些问题,出题考校赵昚。
赵昚从最开始有些生疏稚嫩,到如今能就事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足以证明其才能。
听到自家太祖爷的问话后,赵昚丝毫不慌,在脑海中沉思了一会儿后,缓缓开口说出了自己的见解。
“太祖爷,天下异族对我大宋的看法只有一个。”
“软弱可欺。”
赵昚开口便是王炸。
宋太祖赵匡胤却是表情未变,示意眼前的赵昚继续说下去。
得到自家太祖爷的眼神鼓励后,赵昚脸上的表情一正,侃侃而谈起来。
“自太宗时期起,异族时常南下侵扰我大宋边境,边境地带的百姓生活苦不堪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