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破群,你诽谤朕,你这是诽谤朕啊!!!(1 / 2)
“死太监,你神气什么,老夫这就取你狗命。”
“杀了他。”
孔德操看着死到临头了还在嚣张的传旨太监,也懒得跟他废话了,至于外面的大军,他已经顾不上了。
或者说他根本不担心朝廷会真的杀了他。
“呛呛”
一阵武器出鞘的声音传来,孔府的家奴们已经拿着砍刀冲了过来。
“保护大监。”
传旨太监身旁的护卫同样拔出了腰刀,将其挡在身后。
两边瞬间战成一起。
孔府的家奴攻击颇有章法,看着有些像是军中传出的合击法门。
可是这次出来的时候,隆兴皇帝赵昚便预料到了现在的情况,派的人手都是精锐。
不断的有人被刀砍中,倒在血泊中。
孔德操看的很清楚,自家的家奴们虽然勇猛,可是对面的太监带来的护卫,好像还要能打一点。
这样下去不行啊。
孔德操已经有跑路的想法了,孔家在山东盘踞千年,深知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
全国各地都有孔家的产业,山东混不下去就去别的地方。
想法是美好的,可是现实却依然残酷。
还没等孔德操有所行动,场上的战斗已经结束。
看着架在脖子上的长刀,孔德操憋屈不已。
他想不明白,数百人的战斗怎么如此之快就结束了。
直到他看到朝廷派来的大军手中的火铳。
这种火器,他也只是听说过,在之前大宋与金国开战的时候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孔德操绝望的闭上了双眼,他知道,孔家山东曲阜这一脉,从他这一代开始走向衰落了。
聊天群内。
宋太祖赵匡胤在群里冒泡了。
“@贞观皇帝李世民@洪武皇帝朱元璋,李兄,朱兄。”
贞观皇帝李世民:“(???`*)”
洪武皇帝朱元璋:“???”
宋太祖赵匡胤:“你们是不知道啊,这次抄了山东曲阜的孔家,搜刮出来的财富,顶的上朝廷二十年的税收啊!!!”
宋太祖赵匡胤到现在都还记得,手底下的太监将从孔家抄家所得记录成的册子放在他面前,他看到上面那个数字时的场景。
贞观皇帝李世民:“@宋太祖赵匡胤,朝廷二十年的税收???”
虽然不知道宋太祖赵匡胤口中朝廷一年的税收有多少,但是一个世家的家底竟然能抵得上朝廷二十年税收,那恐怕是一个天文数字了吧。
若是自己也学宋太祖赵匡胤那般,那大唐明年远征的军费…
太极殿内,龙椅上,贞观皇帝李世民朝会开到一半的时候忽然走神。
台下文武百官也有些发懵。
程咬金更是凑到了长孙无忌那边小声道:“长孙匹夫,陛下这是在跟其他大唐其他皇帝沟通么?”
有过几次异世界征战的经历,在场的人也习惯了自家陛下不时走神的样子。
长孙无忌黑着脸瞪了一眼程咬金,死胖子真是不会说话。
“老夫也不知。”
“什么都不知道,你上朝来干什么的?”
程咬金嫌弃的看了一眼长孙无忌后,走回了自己的队里。
长孙无忌:“┗(`ー′)┓”
不生气,老夫不生气,不跟老混蛋计较。
文臣队列中,国子监祭酒孔颖达看到龙椅上的陛下,忽然觉得背后一凉。
不知为何,他总有种要破财的感觉。
而洪武皇帝朱元璋是知道宋朝有多富有的,没想到山东曲阜的孔家竟然这么有钱。
他是不是也得去干他一票。
嗯?
咱怎么会有这样的想法?
这是土匪的做法,不好,不好。
咱应该光明正大的拿才是。
崇祯皇帝朱由检也在群里吱声了。
“@洪武皇帝朱元璋,太祖爷,自古以来,皇权不下乡,地方上多为世家大族自治。”
“那些士绅豪强们鱼肉百姓,欺上瞒下,从百姓的身上搜刮民脂民膏,腰缠万贯,每家每户几乎都能搜刮出万两白银。”
“之前建奴祸乱江山时,这些世家大族背着我大明勾结建奴,孙儿在拔出了建奴这个心头刺后,对江南的士绅动手了。”
“抄家得来的银子,竟然顶的上我崇祯朝十年税收。”
“我大明若想山河太平,这些趴在百姓身上吸血的蛀虫就必须清理掉。”
洪武皇帝朱元璋听到崇祯皇帝朱由检的话时有些疑惑,这个懦弱的子孙什么时候变得这么果决了。
洪武皇帝朱元璋:“@崇祯皇帝朱由检,你是怎么做的?那些士绅没反抗?”
其他朱家皇帝们也有些好奇。
崇祯皇帝朱由检不好意思的笑了一下后在群里解释道。
“@洪武皇帝朱元璋,太祖爷,孙儿只是让京营将士们换上建奴的衣服,假装是建奴余孽,流窜到了江南一带,搜刮军费。”
“那些人到现在还以为是建奴余孽打不过我大明江山,想要掠夺一波财富退守关外呢。”
其他大明皇帝们:“……”
这招…真是简单又直接啊。
他们的朝代里,天下已经尽在大明之手。
那些地方上的士绅豪强们,在大明军队的威慑下,行事已经越来越低调了。
他们也怕大明清算啊,毕竟哪家没干过违法乱纪事儿啊。
这些大明皇帝之前没动他们,不过是牵扯有些麻烦,懒得搭理他们罢了。
不过嘛,猪养肥了是要杀猪吃肉的啊。
这些士绅豪强欺压百姓多年,也是时候清理掉了,没有了他们,大明的百姓会变得更好。
百姓的日子变好了,大明的国运不就增强了么。
想到这里,群内的一众大明皇帝们已经琢磨着怎么对那些地方上的士绅豪强动手了。
反正之前推行的一条鞭法已经得罪了他们一次,也不在乎得罪彻底一点。
如今的大明各朝的皇帝兵强马壮,而且手里还有延寿丹这种逆天的东西。
只要拿出去,说是为大明贡献最多的人可以获得一枚延寿丹。
还怕朝中衮衮诸公跟皇帝唱反调么?
他们最初寒窗苦读数十年,不就是为了金榜题名当官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