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1章 三个小寡妇征婚记(4)(2 / 2)
赵建国“哦”了一声,像是对这个回答还算满意。可紧接着,他又抛出一个问题:“那你前夫的抚恤金,现在还能领吗?能领多久啊?我不是图这个钱,就是想知道你这边的情况,以后过日子也好有个打算。”
这话一出,翠娥手里正摆弄着筷子的动作瞬间顿住,心里那刚刚燃起的一点期待,像被一盆冷水当头浇下,瞬间凉了半截。她下意识地看了看身边的翠红,翠红的眉头已经紧紧皱了起来,还悄悄给她使了个眼色,那眼神仿佛在说:“姐,这人不对劲。”
翠娥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平静一些:“赵大哥,抚恤金的事我自己能处理,以后过日子,我也能靠自己的手吃饭,不用你操心这个。我更看重的是两个人能不能好好相处,能不能一起把日子过好。”
赵建国听她这么说,脸上原本热情的笑容淡了几分,眼神里闪过一丝不悦。但他还是很快调整过来,继续问道:“那你家里的地,以后打算咋弄啊?要是跟我过,你是打算跟我去镇上住,还是还在村里待着?我那修理铺忙,可没时间帮你下地干活。”
一直没说话的翠仙终于忍不住了,她抬起头,直视着赵建国,毫不客气地开口说:“赵大哥,我们姐找对象,是想找个能互相帮衬的人,不是找个甩手掌柜。我姐在家种地、照顾婆婆,已经够累了,要是成了家,你连地里的活都不愿意帮,那日子咋过啊?”
赵建国被翠仙问得脸上一阵红一阵白,尴尬地摸了摸头,解释道:“我不是不愿意帮,主要是我那修理铺离不开人,要是天天去村里帮忙,生意就没法做了。再说,女人在家种地、照顾老人,不是天经地义的吗?”
这话彻底让翠娥凉了心。她原本以为赵建国是个踏实人,没想到他不仅跟赵四海一样算计实际利益,还满脑子这种陈旧的观念,觉得女人就该包揽家里所有的活。这样的人,就算嫁了,以后日子也不会好过。
这时,服务员把热气腾腾的羊肉面端了上来,浓郁的香味弥漫在空气中。可翠娥却没了胃口,她拿起筷子,只是机械地扒拉了两口面,然后慢慢放下筷子,表情认真而严肃地说:“赵大哥,谢谢你请我们吃面。不过我觉得,咱们俩可能不太合适。我想找的是能一起分担、互相体谅的人,不是只想着自己的人。”
赵建国愣了一下,显然没料到她会这么直接地拒绝。他张了张嘴,想要辩解:“翠娥同志,我这也是为了以后过日子考虑啊,我没别的意思。”
“过日子不是只考虑自己,”翠娥坚定地站起身,眼神里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决然,“赵大哥,你的情况我了解了,谢谢你的好意,以后咱们就不用再联系了。”
说完,她拉着翠红和翠仙,转身就走。翠仙还不忘回头冲赵建国撇了撇嘴,小声嘟囔着:“什么人啊,还想让我姐当免费保姆!”
走出面馆,外面的太阳已经高高升起,阳光洒在身上,暖烘烘的。可翠娥的心里却有点沉甸甸的。翠红拍了拍她的肩膀,安慰道:“姐,你别难过,这样的人就算成了,以后也得气着你。咱们没跟他成,是好事!”
翠仙也在一旁附和:“就是啊姐,咱们再找,肯定能找到比他好的。林老师不是还在帮咱们留意吗?说不定过两天就有更好的人联系咱们了!”
翠娥点了点头,心里的失落感慢慢消散了一些。她看着身边的两个姐妹,又想起婆婆在家里的支持,心里又重新燃起了一丝底气:“你们说得对,这样的人本来就不是我的良人。咱们慢慢来,总能找到对的人。”
往村里走的路上,三人没怎么说话,可心里都有了同一个想法——就算再难,也不能将就。要找,就找个真心对自己好、能一起分担风雨的人。
回到村里时,已经是下午了。翠娥刚走进院门,就看见婆婆坐在院子里的石凳上,手里拿着个针线筐,正等着她。看到翠娥回来,婆婆立刻放下手中的针线,关切地问:“回来了?咋样啊?那赵建国是个啥样的人?”
翠娥走到婆婆身边,在石凳上坐下,把见面的事一五一十地说了。婆婆听完,轻轻叹了口气,拍了拍翠娥的手:“唉,我就怕遇到这样的人。没事,闺女,咱们不着急,好饭不怕晚,总能找到合适的。”
晚上,明月高悬,月光如水般洒在翠娥家的院子里。翠娥、翠红和翠仙三人又聚在了一起。月光下,她们的身影被拉得长长的。翠娥看着翠红和翠仙,认真地说:“以后不管是谁找对象,咱们都一起把关,可不能再遇到赵建国这样的人了。”
翠红和翠仙都用力地点了点头。翠红坚定地说:“咱们三个一条心,肯定能把日子过好,也肯定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
那天晚上,翠娥躺在床上,虽然经历了与赵建国见面的失落,但更多的是对未来的坚定。她知道,自己的“征婚”之路不会一帆风顺,会充满坎坷和波折,但只要有姐妹的陪伴,有婆婆的支持,她就不会放弃。她相信,总有一天,她会找到那个能跟自己一起扛风挡雨、一起过好日子的人,就像在黑暗中坚信黎明总会到来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