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楼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言情 >天启朝第一搅屎棍 > 第471章 天子上课

第471章 天子上课(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两日后,朱由校在太和殿广场召见2000多名预备官员训话,五军都督府及内阁还有几位尚书一起陪同。

看着眼前浩浩荡荡的人群,朱由校起身问道:“你们都是大明栋梁,或来自江南任学官,或丁忧被夺情,或从京营转任。

即将去地方造福百姓,临行前,西直牌楼的刑场,你们都去看过了吧?

那些贪官就是前车之鉴,望你们时刻警醒。”

除京营出身者外,众人皆神情一凛,深知那些贪官污吏的惨烈下场。

朱由校又道:“地方官最难当,也最好当—,只要让百姓吃饱穿暖不受欺负,就是好官。

若想贪污欺压百姓,自有大明律法和太祖《大诰》盯着,也别抱侥幸。”

众人吓得低头屏息,唯有京营出身的将领神色如常,他们早就见惯了尸山血海,如今一心只想为民办事,自然无惧贪官下场。

朱由校拍了拍手,几名锦衣卫抬来几筐粮食:“民以食为天,让百姓吃饱是学问。

你们看看这几筐粮食,能看出什么?”

部分人上前细看,准确说出产地、年份与优劣,朱由校点头赞赏。

“借这三筐粮食,朕教你们一个道理:有功者赏,有过者罚。”

朱由校指着第一筐玉米,“这产自山西太原府军田,百姓与士兵用心耕种,稍后传旨嘉奖。”

又指第二筐稻谷,“产自湖广黄州府,因先前毁田种桑,如今稻谷长势极差,黄州知府满门抄斩,湖广不少官员因此获罪。”

再指第三筐小麦,“这是太仓公粮,霉烂生虫,足见官员渎职,稍后严查太仓。”

广场上的人吓得低头,江宁却觉似曾相识,貌似历史上老朱也用过这招,没想到朱由校学会了老祖宗手段。

就在这时,只见朱由校大喝:“都抬起头!

这三筐粮食背后,是贪官、庸官与能臣。

朕对臣子,赏罚分明。

你们即将赴任,还望牢记今日朕之言,把百姓放在心上。”

随后,朱由校赏赐每人两匹北方棉布,笑着说道:“你们多赴任北方及西南任职,你们其中不少是南方人。

但在朕眼中,地无分南北,人无分南北,都是大明子民。

当年太祖起兵抗元,从南打到北,当年北方百姓也在抵御蒙元。

前些年江南遭灾时,是北方军粮救了你们。

北方苦寒,这棉布做成衣服,望你们记住北方百姓的活命之恩,不负朝廷期望。”

众人领旨谢恩,杨贺带领他们出宫赴任。

江宁被单独留下,进入御书房后,朱由校屏退左右,神情激动地手舞足蹈:“江兄,天大的好消息!”

说着从一堆奏折下抽出一份公文。

江宁打开一看,惊得目瞪口呆——竟是郭允厚与杨涟联名奏报,称找到传国玉玺了!

朱由校得意道:“这是今早通过锦衣卫快马送到的,朕起初不信,读了三遍才确认是真的。”

江宁也赶忙开口说道:“恭喜陛下!

传国玉玺重见天日,大明江山永固!”

江宁由衷道贺。

朱由校嘴上谦虚道:“玉玺只是块石头,治理好天下才重要”,但是脸上得意之色却藏不住。

朱由校让江宁亲自去洛阳接回玉玺,又赐下调兵圣旨。

江宁告辞离开之后,返回五军都督府又签下调兵公文,到京营调集5000骑兵,又让人去锦衣卫镇抚司找来张文和。

五千人马火速出京,直奔洛阳而去。

张文和疑惑问道:“侯爷,咱们去洛阳做什么?”

江宁告诉了张文和,郭允厚找到传国玉玺一事。

随后又笑道:“总不能告诉天下人玉玺是郭允厚从地里挖出来的吧?

所以,文和你的春秋笔法该派上用场了,得给这事添点神秘感。”

张文和会心一笑:“侯爷放心,这事卑职最拿手。”

江宁又叮嘱道:“玉玺回京之后,陛下要昭告天下,到时《天启时报》也得大肆宣扬一下。”

张文闻言,赶忙点头。

江宁率军亲自出马,这让东厂的老魏却急了。

江宁这等身份亲自出马,莫非又查出巨贪了?

可东厂竟毫无消息。

他琢磨半天想不通,只能痛心疾首道:“朋友一生一起走,谁要单干谁是狗,江侯爷您怎能吃独食!”

与此同时洛阳的杨涟与郭允厚正苦苦等待京城回信,一日没有收到京城的回信,心他们便不能安心。

没过多久周王朱恭枵来找郭允厚,说要去河道衙门巡视一番,希望郭允厚能够一同去。

这时坐在旁边的杨涟却笑道:“殿下若无事,可去河道工地看看左大人需不需要帮忙,河道衙门年后再去不迟。”

朱恭枵虽疑惑,但却知道杨涟履历不凡曾经可是东林党骨干,有大明一级抬杠运动员之称,更是朝堂之前赫赫有名的铁骨头。

如今转行干起了锦衣卫,也获得了第一刑讯高手的名号。

横跨文武两界,如此惊人的履历,放眼整个大明朝也找不出来几个。

所以杨涟话中必有深意,便告辞前往河道工地,协助左光斗治理河道去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