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1章 让大明再次伟大(2 / 2)
自从买了商会股份,日子着实宽裕不少。
朝廷虽给官员加了三倍俸禄,且全发实银,但对有些人而言仅够维持生计,想攒家底并不容易。
如今有了分红,不用贪污受贿也能攒下不菲家产,将来告老还乡,足能当个富家翁。
更要紧的是,这分红合规合法,商会背后最大的靠山是天子,所有生意都按律纳税,拿得踏实。
工作人员按名单将钱递到各人手中,官员们喜不自胜。
郭允厚笑着对江宁道:“侯爷当初这法子真是高!
既让官员们不用贪腐也能有进项,做事反倒更尽心了。”
江宁笑了笑,没多言语。
他心里清楚,当初一时疏忽,将大明皇家商会股份定为永久制,意味着商会背后站着整个朝堂。
若管控不力,很可能演变成后世那般的财阀。
所以他一直在琢磨,如何在不打压商会的前提下加以约束。
至于他与几位大佬的分红,钱正秋一早便派人送上门,有的直接存入了皇家银行。
总部外,京城其他商会的话事人聚在不远处酒楼里,看着这边的热闹,个个红了眼。
这么多官员持股,商会崛起的路他们看在眼里,只恨当初没赶上这好事,否则自家生意定能更上一层楼。
唯有秦商商会的秦有德、秦有义兄弟,一边喝酒一边谈笑风生,他们替朝廷给九边运粮,又占了海外贸易的先机,这两年赚得盆满钵满,更别提替郭允厚售卖文物的利润了。
分红结束,官员们也各自散去。
江宁让人叫来钱正秋、钱三万父子,先夸了他们一番,肯定其功绩。
钱正秋忙道:“侯爷谬赞!
正秋不过做了分内之事。
商会能有今日,全赖陛下与侯爷关照,正秋不敢居功。”
钱三万也笑道:“是啊侯爷,若无陛下与您扶持,我父子能在京城立足就谢天谢地了,哪敢想这般大的产业。”
江宁点头:“居功而不自傲,正秋做得好,不愧是本侯看中的人。
不过,本侯有件事要你牵头来做。”
钱正秋起身行礼:“请侯爷吩咐。”
“如今皇家商会与秦商商会崛起,其他各省商会也陆续壮大,虽不及你们,却也不可小觑。”
江宁缓缓道,“朝廷如今对商人宽容,不再像从前那般打压。
但无规矩不成方圆,若不加掌控,将来怕是会像江南那般,与朝廷走到水火不容的地步。”
钱正秋父子心头一紧,江南的局势他们再清楚不过了,先前他们想在江南拓展生意,却被江南当地商人联合抵制,最后无功而返。
秦商商会也去了,也碰了一鼻子灰。
他们知道,对这种不受朝廷管控、公然作对的势力,朝廷绝不会坐视不理,正等着动手的时机呢。
江宁继续道:“朝廷打算组建‘大明工商总会’,由皇家商会牵头,把北方、西南各省有影响力的商人都集合起来,总部就设在北京。
参照皇家商会的模式,各大商会得有话事人常年驻京,与朝廷对接。
朝廷也会派人监管约束,保证各家和平共处,不扰乱市场,同时各地调控物价。
朝廷不干涉正常生意,但绝不允许偷税漏税、囤积居奇、压榨百姓。
据本侯所知,这两年大明皇家商会就出过不少作坊工人死伤的事,还闹了官司,有这事吧?”
钱正秋神色一凛,忙道:“回侯爷,确有此事。
不过卑职已妥善处理,给了家属赔偿。”
“你做得好,没有为富不仁。”
江宁点头,“但其他商会未必如此。
就说江南,多少工人没日没夜干活,因为做工致残致死却得不到补偿?
那边的商人压榨百姓,又兴奢靡之风,使得百姓家无余粮,手无余财,只能依附他们,稍有不从便可能饿死街头。”
钱正秋点头称是。
正因为如此,当初作坊出事后,他才第一时间妥善处理,之后立马上报,没敢隐瞒。
这时郭允厚开口笑道:“钱东家,侯爷说的都是陛下与朝廷的意思。
这几年朝廷鼓励经商,给了不少政策优惠,海贸生意更是红火,如今大明的瓷器、茶叶、丝绸、棉布远销东洋、西洋,订单多得很,单靠大明皇家商会与秦商商会,根本吃不下这么大的订单。
让其他商会也参与进来,才是正理。”
理藩部尚书刘文明也道:“郭大人说得是。
朝廷的原则是有钱大家赚,只要合法合规就行。
工商总会成立后,大家能互帮互助,总好过单打独斗。”
钱正秋心里透亮:皇家商会这两年崛起太快,虽不敢说富可敌国,但是在整个北直隶已是一家独大,这还不算在整个北方数省,和已经开始经营发展的西南数省的影响力。
朝廷自然不会放任其独大,先前扶持秦商,明显有制衡之意。
如今秦商也起来了,两家若抱团,足以让朝廷忌惮。
是以他忙点头:“侯爷与诸位大人的意思,正秋明白了。
组建工商总会,正秋全力赞成。
秦商那边想来没问题,其他商会,正秋也会去尽力游说,这两年托朝廷的福,他们都赚了不少,如今有海贸的份额,定然乐意。”
见钱正秋应下,江宁满意点头,随后与郭允厚等人告辞,一同回宫向朱由校复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