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0章 架出去(2 / 2)
内阁大佬们再也坐不住了,孙承宗、袁可立赶忙开口制止,可此时杨鹤和李玄早已打红了眼,哪里听得进去。
坐在龙椅上的朱由校脸色铁青地站起身,怒吼道:“全都给朕住手!”
听到朱由校的怒吼,原本互殴的杨鹤与李玄纷纷停手,其他官员也赶忙罢手,朱由校虽说对待臣子比较宽容、性格温和,但真动怒时,也是会杀人的。
朱由校厉声喝道:“朝堂之上乃商议军国大事之地,怎能如市井泼皮无赖一般相互斗殴?
不就是因为选派官员前往国子监、教授学子们为官理政之事吗?
就至于让朝堂大臣在奉天殿上聚众斗殴?”
说完,他脸色稍缓,开口道:“杨爱卿做得没错,李爱卿也没有错,都是为国分忧,政见不合可以理解,但用不着动手。
朕希望这是最后一次,再有下次,必定严惩不贷!”
见朱由校亲自下场“武装调停”,杨鹤和李玄赶忙带头跪倒在地,身后的人也纷纷跪下,齐声请罪:“臣有罪,请陛下责罚。”
朱由校摆了摆手,笑着说:“诸位,我大明自太祖立国、建元洪武至今,已有二百六十余载。
然而历代先祖从无龟缩自保之意,也从无固步自封之心。
就说隆庆开海、张居正改革,不都是与时俱进、除旧迎新,意在造福天下万民吗?
如今朝堂革旧立新,大明国运蒸蒸日上,值此关头,咱们君臣唯有上下一心,方能让大明再现中兴盛世。
若是一味相互争斗,恐怕没等来大明中兴,便要等到亡国之祸了。
“杨爱卿让官员前往国子监,给学子们传授为官理政之道,这事朕是同意的,内阁也知道,并无不妥。
如今官员贪墨横行、欺压百姓、多有不法,朕为何迟迟不让辽饷案结束?
为的便是肃清官场贪官污吏,还百姓一片安宁!
若是诸位觉得杨爱卿此法不妥,也可提出其他解决办法,或者谁觉得自己能胜任吏部尚书一职,尽管毛遂自荐,朕便免了杨鹤的吏部尚书之职。
闻听此言,在场众人全都陷入沉默。
开玩笑,如今大明最危险的差事便是吏部尚书,除了杨鹤这个老实人能扛下来,其余大佬没一个自认有本事能玩转吏部。
毕竟这位杨大人常年以泪洗面,能撑到如今,已经堪称惊世之才。
就在这时,朱由校见众人默不作声,接着说道:“值此关键时刻,若我大明依旧抱残守缺、固守旧礼、固步自封,无异于坐以待毙。
诸位,若真如此,才是真的害了我大明!
朕登基之时,曾夸下海口,要功盖万世,朕的功绩必超尧舜。
大明江山在朕手中,必定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朕要做千古一帝!
自朕登基以来,兴商税、减农税,兴海贸、办科举、兴武举,整军备、轻徭薄赋,鼓励通商、广开言路,平定西南、收复河套、收回失地、开疆拓土……
这份荣耀,朕不会独享,它属于咱们君臣共有!
刚才李爱卿说祖宗之法,那朕倒想问问,祖宗之法的本意是什么?
为的是让大明国力昌盛、百姓安居乐业、四海升平,而非让后世固步自封!
“可世间哪有永远行之有效的法子?
唯有革旧立新、不断改革,才能让百姓安居乐业、国家强盛。
如今我大明早已时过境迁,祖宗之法已有许多不足之处,所以才要不断改进。
今日朕告诉诸位:大明若想中兴,便要革新除旧。
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法!
朕希望诸位能与朕君臣同心,共造大明盛世!”
众臣闻言,赶忙高呼万岁:“臣等必为大明鞠躬尽瘁,辅佐陛下造就中兴盛世!”
谁知就在这时,李玄和几名清流党官员却高声喊道:“陛下,祖宗之法乃江山永固之法,岂可轻言废除?
还望陛下三思!”
朱由校闻言,顿时眉头紧皱,脸色铁青,心中暗骂:他娘的,老子慷慨激昂说了半天,原以为你们多少能听进去些,就算听不进去,最起码别跟老子唱反调,居然如此不给面子!
随即他脸色渐冷,朝着站在大殿门口的田尔耕使了个眼色。
田尔耕顿时会意,带领大批锦衣卫匆匆冲入大殿。
锦衣卫身为天子亲军,本就是皇权的坚定拥护者,二话不说便上前拖拽李玄及一众清流党官员。
李玄等人仍在高呼:“祖宗之法不可变!”
就在这时,朱由校大喝一声:“慢着!”
在场众人皆是一愣,田尔耕也愣在当场,暗自怀疑:难道自己会错了意?
只见朱由校冷声道:“他们都是我大明社稷之臣,你们怎可随意拖拽?
架出去!”
一众锦衣卫闻言,立马改拖拽为架人,将李玄及一众清流党官员硬生生架了出去。
随后,朱由校宣布散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