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1章 转型必有现实之痛(1 / 2)
蒋廉表情凝重地点了点头。
“是呀,老霉是世界流通货币,大可以实施量化宽松疯狂印钞以抢救自己的经济。而其他国家的外资因为避险需求而撤离,再加上经济需求骤降,肯定导致大批企业倒闭,而物流业随之也必定承受订单量大减,工人失业等压力……云东,你所说的改弦更张,具体应该怎么做?”
蒋廉完全同意秦云东对未来两年经济形势的预判,但他却苦无良策应对,这才感觉忧心忡忡夜不能寐。
秦云东给出了自己的预测,一旦全球金融出现动荡,受到冲击的先是出口企业,接着向内需企业蔓延,城市的税收大幅度下降就会引发债务到期无法还款,大量优质资产会流失。
随着失业人口增多,通货膨胀加剧,社会不可避免陷入不稳定状态。
“根据我对未来的经济形势分析,对症给出三剂猛药。严控债务风险,确保基本民生,发展新兴产业。”
秦云东伸出三根手指向蒋廉晃了晃。
中山市这次没有参加省地产投资集团推行的土地证券化融资运动,债务风险并不算高,只要在未来两三年有意识不断压缩负债率,避免盲目搞造城运动和对房地产依赖,那就不至于在金融危机到来时被摧垮。
秦云东建议蒋廉调整中山市的农业结构,放弃发展高价值的经济作物,把市民的吃饭问题作为头等大事来抓。
只要吃饭的消费价格没有明显上涨,社会稳定基本面就有保障。市府才有精力扶持困难企业和救助失业人口。
而在产业布局上,秦云东提出要压缩物流产业规模,发展先进制造业,抵御金融危机的冲击。
蒋廉听罢倒吸一口凉气,沉默不语。
秦云东的建议听上去不错,但要下决心去做,一点也不轻松。
“老蒋,你有什么不同意见就说出来,我们一起讨论。”
秦云东看出蒋廉很有顾虑,这样的反应也在他意料之中。
他没有再催促,只是平静地看着这位主政一方的老朋友,等待着他消化这些逆耳之言。
他深知,自己开的的确是“猛药”,而服药的过程,必然伴随剧烈的“阵痛”。
终于,蒋廉将半截烟灰轻轻弹入烟灰缸,目光复杂地看向秦云东,声音带着一丝沙哑:
“云东,实不相瞒,你的对策……和我正在推行的中山发展构想……冲突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