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0章 稀土环评通过(1 / 2)
处理站内共有5个处理池,呈一字型排列,每个处理池长20米、宽15米、深5米,池体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内壁铺设20厚的防腐环氧树脂涂层(耐酸碱腐蚀,使用寿命10年),池体之间用300直径的HDPE管道连接,管道外壁包裹着保温棉(厚度50,防止冬季冻裂),每个管道接口处装有压力表(量程0-1.6MPa,精度±0.01MPa)和阀门(不锈钢材质,开关寿命10万次以上)。
第一个是调节池,主要用于调节废水的水量和水质,池内装有2台潜水搅拌机(型号QJB4/6-400/3-960,功率4kW,转速960r/),搅拌机每隔30分钟启动一次,每次运行15分钟,确保废水均匀混合,池体外侧装有液位计(量程0-5,精度±0.01),实时监测水位,防止溢出;调节池进水口装有流量传感器(型号LDG-50,量程0-1003/h,精度±1%),记录每日进水量,数据同步上传至环保部电脑。
第二个是中和反应池,用于调节废水pH值,池内装有2台加药泵(型号GM-0.75,流量0-50L/h,压力0.7MPa),分别添加氢氧化钠溶液(浓度30%,存储在103的聚乙烯储罐中)和盐酸溶液(浓度20%,存储在83的聚丙烯储罐中),根据pH在线监测仪(型号PHG-217,测量范围0-14pH,精度±0.01pH)的数据自动调节加药量,将废水pH值稳定在6-9之间;反应池内还装有1台超声波液位开关(型号SLS-200,检测距离0-2),防止药剂溢出。
第三个是沉淀池,用于去除废水中的悬浮物,池内添加聚合氯化铝(PAC)和聚丙烯酰胺(PAM)作为絮凝剂,PAC加药量为50g/L,PAM加药量为5g/L,通过加药泵精准控制;沉淀池底部装有锥形污泥斗(倾斜角度60°),污泥斗底部连接排泥泵(型号100WQ100-15-7.5,流量1003/h,扬程15),将沉淀的污泥排入污泥浓缩池(容积503),浓缩后的污泥含水率降至80%以下,再由板框压滤机(型号XMYZ100/1000-UB,过滤面积100㎡,工作压力0.6MPa)压滤成泥饼,泥饼含水率≤60%,便于运输处置。
第四个是活性炭吸附池,用于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和重金属离子,池内填充柱状活性炭(直径3,长度8,碘吸附值≥1000g/g),填充高度3,活性炭层上方装有布水器(采用多孔管布水,布水均匀度≥95%),下方装有承托层(由鹅卵石和石英砂组成,鹅卵石粒径20-30,石英砂粒径5-10,厚度各200);吸附池出水端装有COD在线监测仪(型号COD-3000,测量范围0-100g/L,精度±5%)和氨氮在线监测仪(型号NH3N-3000,测量范围0-20g/L,精度±5%),实时监测出水水质,确保COD≤30g/L、氨氮≤8g/L。
第五个是反渗透池,用于深度处理废水,实现循环利用,池内装有2套反渗透膜组件(型号BW30-4040,单支膜元件产水量1.53/h,脱盐率≥99.5%),采用二级反渗透工艺,进水压力1.5MPa,水温控制在25±5℃;反渗透产水(回用废水)存储在10003的不锈钢水箱中,用于车间设备清洗和绿化灌溉,回用率≥70%,剩余30%达标废水通过总排口排放,排口处装有流量计(型号电磁流量计,量程0-503/h)和在线监测仪,数据实时上传至渤海新区环保局监控平台,接受远程监管。
技术总监周明穿着白色实验服(左胸绣“飞天技术”标识,袖口别着钢笔),手里拿着《环境影响评价批准书》(红色封面,编号“渤海环审〔2009〕第58号”,内页共12页,详细记录审批依据、项目概况、环保措施、监测要求)和《废水处理站运行报告》(共20页,包含近7天的处理数据、设备运行记录),正在与环保工程师陈丽(穿着同款式实验服,手里拿着便携式水质检测仪)检查处理设备。
“陈工,环评已经通过,试生产前一定要确保废水处理设备100%正常运行,”周明指着活性炭吸附池的在线监测仪,“你看,昨天的出水COD值是28g/L,氨氮7.5g/L,虽然达标,但还要再优化加药量,争取把COD控制在25g/L以下,氨氮控制在7g/L以下,留足安全余量。”
陈丽打开便携式水质检测仪(型号哈希DR890,测量范围0-100g/L,精度±0.1g/L),从反渗透池取样口取出50L水样,倒入检测比色管:“周总监放心,我已经调整了PAC和PAM的加药量,PAg/L调到55g/L,PAM从5g/L调到6g/L,刚才取样检测,COD24.3g/L,氨氮6.8g/L,已经达到目标值了。”
她翻开《废水处理站运行报告》第8页,指着设备运行记录:“所有设备运行参数都正常,潜水搅拌机运行电流4.2A(额定电流4.5A),加药泵流量稳定,反渗透膜压差1.2MPa(正常范围0.8-1.5MPa),板框压滤机出泥量每天1.2吨,含水率58%,符合处置要求。”
两人随后前往废气处理区,废气处理区位于提炼车间北侧,占地1500平方米,主要处理提炼炉和烘干设备产生的废气,处理流程为“集气罩收集→旋风除尘→布袋除尘→活性炭吸附→30米高排气筒排放”。
提炼炉顶部装有6个集气罩(每个集气罩直径1.5米,集气效率≥95%),通过直径800的不锈钢管道连接至旋风除尘器(型号XCX-1000,处理风量3/h,除尘效率≥90%),旋风除尘器底部装有灰斗(容积53),收集的粗颗粒粉尘(主要是未反应的稀有矿产粉末)每周清理一次,清理的粉尘返回原料仓库重新利用,利用率达80%。
旋风除尘器出口连接至布袋除尘器(型号MC-240,过滤面积240㎡,滤袋材质为PPS针刺毡,耐温180℃,除尘效率≥99.5%),布袋除尘器装有压差监测仪(量程0-5kPa,精度±0.1kPa),当滤袋阻力超过2kPa时,自动启动脉冲喷吹清灰系统(压缩空气压力0.6MPa,喷吹时间0.1秒/次,喷吹间隔30秒),确保滤袋畅通。
布袋除尘器出口连接至活性炭吸附塔(直径3米,高度8米,填充颗粒活性炭(粒径5,比表面积1200㎡/g),填充量15吨,吸附效率≥90%),吸附塔装有温度传感器(量程0-100℃,精度±1℃)和压力传感器(量程0-0.5MPa,精度±0.01MPa),防止活性炭过热或吸附塔超压。
最后,处理后的废气通过30米高的排气筒(直径1.2米,材质为玻璃钢,抗腐蚀)排放,排气筒顶部装有烟气在线监测系统(型号CEMS-2000,监测参数包括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测量范围0-50g/3,精度±2g/3;二氧化硫测量范围0-100g/3,精度±5g/3;氮氧化物测量范围0-100g/3,精度±5g/3),数据每10分钟记录一次,实时上传至环保局平台。
“废气处理这边,昨天的监测数据显示,颗粒物浓度8.2g/3,二氧化硫15.3g/3,氮氧化物12.1g/3,都远低于国家标准(颗粒物≤30g/3,二氧化硫≤50g/3,氮氧化物≤50g/3),”陈丽指着在线监测系统的显示屏,“而且我们每周会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龙国环境监测有限公司)进行手工采样检测,上周的检测报告显示,各项指标都达标,检测报告已经存档。”
接下来是固废处理区,固废处理区位于基地西侧,占地1000平方米,分为一般固废区和危险固废区,两区之间用3米高的防火墙分隔,墙上刷着黄色警示线。
一般固废区(主要是生活垃圾、包装材料)设有20个分类垃圾桶(可回收物、厨余垃圾、其他垃圾各10个,有害垃圾5个),垃圾桶容积50L,每天由渤海新区环卫部门清运,清运频率1次/天,年清运量约36吨,清运协议有效期3年,每年清运费用1.8万港元。
危险固废区(主要是浸出渣、废活性炭、废机油)设有10个密封式储罐(每个储罐容积103,材质为聚乙烯,耐酸碱),储罐上贴有危险废物标识(红色骷髅图案,标注废物名称、危险特性、产生日期),危险固废由龙国危废处理有限公司处置,处置协议有效期5年,浸出渣处置量约200吨/年,处置费用200港元/吨;废活性炭处置量约30吨/年,处置费用500港元/吨;废机油处置量约5吨/年,处置费用800港元/吨,年总处置费用约6.9万港元,处置公司需提供《危险废物转移联单》,每转移一次填写一联,确保可追溯。
“固废处置的所有手续都齐全,危废处理公司有龙国环保部颁发的《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资质在有效期内,”周明拿出《固废处置协议》和《转移联单》,“我们还建立了固废台账,详细记录每类固废的产生量、处置量、转移时间、接收单位,台账保存期限5年,符合环保局要求。”
检查完环保设施,周明和陈丽前往提炼车间,查看设备的最后调试情况。
提炼车间内,3台提炼炉(型号XTL-800)已调试完毕,炉体表面的温度显示屏显示800℃±5℃(设计温度800℃,误差范围±5℃),炉内装有热电偶温度传感器(测量精度±1℃),实时监测炉内温度,通过PLC控制系统(型号西门子S7-300)自动调节加热功率,确保温度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