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8章 朱允熥的成长(2 / 2)
“城中百姓,除了当年跟随我一同南下的三万军民,这些年又陆续接纳了我大明移民二十余万,加上被我教化,习汉话,穿汉服,遵汉礼的土人,如今我吴国治下,已有编户齐民近百万!”
蓝武一边听着,一边跟着他走在宽阔平整的街道上。
他安静地观察着四周。
街道两旁的店铺鳞次栉比,酒楼,茶馆,布庄,米行……应有尽有,牌匾上的汉字清晰可辨,与大明内地一般无二。
街上的行人,有身穿丝绸的富商,有穿着短褐的力夫,也有不少肤色较深,但同样身着汉家衣裳,说着一口虽然蹩脚但能听懂的汉话的本地人。
他们看到朱允熥的王驾,纷纷停下脚步,躬身行礼,脸上带着发自内心的尊敬与爱戴。
这里,俨然就是一座海外的江南州府。
生机勃勃,繁华安定。
这与蓝武最初设想的,用藩王镇守海外,建立一个个属于大明的桥头堡的战略,完全不谋而合。
甚至,朱允熥做得比他想象中还要好。
他不仅仅是在这里建立了一个军事据点,他是真真正正地,在这里再造了一个小中华。
蓝武的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欣慰与自豪。
自己当年在这孩子心里种下的那颗种子,如今,已然长成了参天大树。
“国公,您当年教我的,我一刻也不敢忘。”
朱允熥似乎看出了蓝武在想什么,他的脚步放缓了一些,与蓝武并肩而行。
“您说,想要让这片土地真正成为我大明的熟土,靠杀戮是不够的,要靠教化。”
“我建了学堂,请了先生,教他们仁义礼智,教他们诗书礼乐。一开始他们不肯学,我就给粮食,给布匹,谁家的孩子来读书,谁家就能减免赋税。”
“慢慢的,他们就都愿意来了,现在,很多土人部落的头人,都以能把自己的子嗣送进吴城的太学为荣。”
朱允熥说起这些,满脸都是光彩。
那是一种开创基业的雄主,才会有的光芒。
蓝武含笑点头,没有打断他。
他很享受这种感觉,看着自己亲手扶持起来的幼苗,茁壮成长,开花结果。
两人在无数军民的簇拥与注视下,穿过了大半个吴城。
朱允熥带着蓝武,拐进了一条更为清净雅致的街道。
最终,在一座气派非凡的府邸门前,停下了脚步。
蓝武抬起头。
只见那朱漆大门之上,悬挂着一块巨大的紫檀木匾额,上面是两个龙飞凤舞的烫金大字。
蓝府。
蓝武整个人,瞬间就愣在了原地。
他看着那两个字,一股复杂而温热的情绪,猛地从心底涌了上来。
“国公。”
朱允熥的声音,在旁边响起,带着一种前所未有的郑重与诚挚。
“您还记得吗?当年在海上,您对我说,若是在大明待不下去了,就会来满刺加,希望我能给您留下一条退路。”
蓝武没有说话,只是静静地看着他。
朱允熥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对着蓝武,重重地一揖到底。
“允熥一直都记着。”
“所以,允熥也想告诉国公。”
“这满刺加,这大明吴国,永远都是您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