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9章 回不去了(1 / 2)
冯去疾言辞恳切地劝谏嬴政,希望他这位“帝师”能凭借与皇帝的亲近关系,将方才那番关于新政隐忧的逆耳忠言,寻机婉转传达于圣听。
然而,嬴政听罢,脸上非但没有显出凝重之色,反而浮现出一种略带玩味的笑容。
他好整以暇地端起旁边小几上已然微凉的茶盏,轻轻呷了一口,这才不紧不慢地反问道:
“冯老丞相既已思虑得如此深远透彻,洞察利弊,为何不亲自向皇帝陛下谏言,反而要假手于吾呢?”
冯去疾闻言,脸上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窘迫与无奈,他沉吟片刻,花白的眉毛微微蹙起,声音带着几分自嘲与现实的考量:“先生有所不知。老夫……如今只能算是一个倚老卖老的前朝遗臣,空有几分虚名罢了,早已非陛下身边倚重之心腹。”
“况且,老夫如今已不在朝中担任实职,乃一介布衣闲身,人微言轻。有些话,尤其是这等涉及国本大计、近乎指责陛下施政方向的逆耳之言,由老夫口中说出,陛下即便不治罪,恐怕也未必会真正听入耳中,细细思量。”
他顿了顿,仿佛在斟酌词句,随即长长叹息一声,道出了最核心的困境:“而最主要的是……老夫虽然隐约看到了前方可能存在的暗礁险滩,心中忧虑万分,但……老夫愚钝,苦思冥想至今,也未能寻得一个两全其美、既能保持新政活力,又能规避长远风险的妥善解决之法啊!”
他的目光投向窗外,仿佛要穿透层叠的屋宇,看到那繁华喧嚣的咸阳街市,语气变得愈发复杂:“陛下如今这般施政,削弱世家,抬举商贾,惠及黔首,其成效是显而易见的。国库日益充盈,民间生机勃勃,百姓称颂圣明。”
“可以说,就眼下而言,以武帝的雄才伟略与掌控能力,这套方略非但不会出现任何问题,其所展现出来的,尽是国强民富的盛世气象!在此等煌煌大势、遍地‘好处’面前,老夫空有对未来弊端的忧虑,却拿不出任何实证与替代方案,这……这让老夫如何开口谏言?又从何谏起?”
他将目光收回,重新落在嬴政身上,那眼神中充满了困惑无奈,试探性地问道:“先生智慧渊深,既能教出陛下这等不世出的圣主,眼界见识定然远超老夫。不知先生……对此困局,可有良策?可有那既能延续眼下之利,又能消弭未来之患的……解决之法?”
“解决之法?”
嬴政双眼微微眯起,脸上那抹神秘的笑容愈发明显,他轻轻放下茶盏,发出清脆的磕碰声,在寂静的书房中格外清晰。
在冯去疾期待的目光中,在孟巍然和西文彦惊疑不定的注视下,他轻描淡写地说道:
“其实此事,很简单。”
“很简单?!”
冯去疾几乎以为自己听错了,他双目瞬间瞪得溜圆,脸上写满了不可思议与难以抑制的激动!
他困扰许久、视若泰山压顶般的难题,在对方口中,竟然只是“很简单”三个字?
他猛地从座位上站起,也顾不得保持什么老臣的风度了,急切地追问道:“先生此言当真?还请先生不吝赐教!老夫愿闻其详!”
而一旁的孟巍然和西文彦,此刻更是面面相觑,彻底傻眼了。
他们原本听着冯去疾与嬴政的对话,心中还抱着一丝期望,以为这位曾经位高权重的老丞相,是要代表他们这些备受打压的世家势力发声。
冯去疾向始皇帝痛陈利害,指出皇帝赵凌打压世家是错误之举,是自毁长城。
他们期待着嬴政能被说服,然后回宫劝谏皇帝改弦更张。
可听着听着,味道就变了。
冯去疾非但没有全盘否定皇帝的新政,反而说什么“眼下尽是好处”、“武帝雄才伟略不会出问题”?
这岂不是变相承认了皇帝打压世家的政策,在当下是正确且有效的?
这完全背离了他们原本的期待!
更让他们措手不及的是,就在他们以为冯去疾的谏言即将无疾而终时,嬴政竟然轻飘飘地说此事“很简单”?
这事关乎国运兴衰、世家存亡,错综复杂到了极点,怎么可能“很简单”?!
两人只觉得脑子一片混乱,仿佛置身于一场完全看不懂的棋局之中。
就在所有目光都聚焦在自己身上时,嬴政却依旧保持着那副从容不迫,甚至带着点戏谑的神情。
他并没有直接抛出什么惊世骇俗的治国良方,而是用一种近乎儿戏般的口吻说道:
“此事最简单的做法嘛……便是你我二人,此刻便动身,直接进宫去,将冯老方才所虑的这些问题,原原本本、直言不讳地,当面询问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