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6章 第791-792章 重生与轮回(1 / 2)
海龙岛的天空虽已恢复澄净,但彭氏一族的人心,却如同被投入巨石的湖面,再难平静。
家族议事厅内,茶香氤氲,却压不住话语间的激动与热切。
“祥瑞!此乃千年难遇的祥瑞之兆!”彭子峰眼中精光闪烁,“麒麟现身,此乃我彭家气运昌隆之象!”
“正是!那叶海涯……此前竟未看出有如此造化!得麒麟认可,重焕青春,骑瑞兽而去,此等机缘,闻所未闻!”薛宝凤的语气中满是羡慕与惊叹。
众人议论纷纷,都在描绘着那赤金光芒、漫天赤霞、步步生莲的盛景,言语间已将叶海涯视作了某种传奇的开端。
唯有坐于上首的彭臻,眼中在掠过一丝因魔气被压制而带来的轻松后,沉淀下来的是更深的思量。
他指节轻轻叩击扶手,声音平稳地压下喧嚣:“叶海涯之事,对外需统一口径,只言祥瑞降临,福泽海岛,其余细节,任何人不得外泄。此外,派人留意海岛周边,若叶道友返回,需以礼相待,即刻回报。”
……
数日光阴倏忽而过,海龙岛上空再无赤霞异象,叶海涯与麒麟也踪迹杳然,然而岛内关于那场祥瑞与奇遇的议论非但未曾平息,反而在口耳相传间愈发炽烈。
彭臻虽然在家族中地位极高,但他并不管庶务,修为才是立身之本。
静室之中,彭臻取出那卷自云墟书院劫火中幸存的儒门真传——《圣心诀》。
玉册古拙,霞光流转,其上行文立意,讲究“养吾浩然之气”,与他修习的《四象天罡功》路数迥异,一时竟觉无从下手。
沉吟片刻,彭臻决意效仿古之儒生,开口诵读。他清了清嗓子,朗声念出扉页上的总纲: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
初时,声调尚显生涩,文义也未尽解。
但随着一句句蕴含天地正理的文字从口中吐出,在静室中回荡,胸臆之间,竟真的隐隐生出一丝温热气流,中正平和,与他熟悉的灵力迥然不同。
这股微不可察的气息流转间,令他因魔气而郁结的胸怀略感舒畅。
然而,当他停下诵读,试图引导这丝气息深入经脉涤荡魔氛时,它却如烟似雾,难以凝聚,效果甚微。
“莫非是不得其法?自己终究不是儒门修士……”彭臻蹙眉,只能将《圣心诀》置于一旁,转而运转根本功法《四象天罡功》。
意念沉入丹田,金丹缓缓旋转,金芒之中,却缠绕着丝丝缕缕挥之不去的漆黑魔气。
金丹表面,青龙、朱雀、白虎、玄武四象铭文依旧,却已被魔气侵润出了一股狰狞之意。
随着他心神入定,很快便沉入“空灵之境”。
在这只属于他的精神世界中,魔云低垂,青龙心象盘踞云中沾染阴郁,大地青草透出不祥暗色,草间白虎面目狰狞,朱雀火羽燃烧着漆黑魔焰,唯有玄武沉于深湖,保持沉寂。
这正是被魔气罐体后留下的隐患——道基受损,道魔混杂!前路迷雾重重。
“这是!?”
彭臻识海震荡,眼前的发现让他神魂俱颤。
那是一枚微小的紫色晶体,悬浮在空灵之境的深处,细小如米粒,却散发着令人心悸的邪异气息。
这正是“圣主魔念”的碎片!
他原以为借助太古青帝之心遗留的生机,早已将这魔念彻底碾碎净化。
万万没想到,它非但未曾消亡,反而如同拥有不灭特性般,在此刻悄然“再生”!
这发现让彭臻心底涌起一股寒意——魔念竟无法根除!
难怪“魔尊”对自己没有丝毫防备,说不定早就通过“魔念”看清了一切。
《四象天罡功》对此束手无策,就连青帝之心也不能治本。
这枚深种道基的魔种,若任其发展,他的金丹终将被彻底污染,化作一颗魔核。
那时他就是陨落魔尊重生的载体。
静室中,彭臻缓缓睁开双眼,终止了这场徒劳的修炼。
现在不是考虑修行的时候,而是如何保命。
彭臻的目光落在一旁散发着温润微光的玉简上——《圣心诀》。
儒门浩然之气,至刚至大,或许这才是克制魔念的正道?
只是他并非儒修,对此道着实陌生。
苦思无果,彭臻索性结束闭关,信步走出静室。
此时正值清晨,朝露未晞。行至家族书院外,一阵朗朗读书声随风传来。数十名年轻子弟正襟危坐,在夫子的引领下齐声诵读:
“自反而不缩,虽褐宽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彭氏家族作为云墟书院的附属家族,彭氏素来重视儒道修养,晨读已成传统。
清越的诵读声在晨光中回荡,字字句句蕴含着对道义的坚守,对气节的推崇,竟在书院周围自然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正气场域”。
彭臻心有所感,悄然步入偏室,在角落择一蒲团静坐。他展开《圣心诀》玉简,虽未出声诵读,心神却已沉浸在那字字珠玑的经义之中。
这一次,感受截然不同!
不再是独处静室时那丝若有若无的温热,一股沛然之气仿佛受到院中学子正气的牵引,自四面八方汇聚而来,自他心田蓬勃生出。这气息虽不似道门灵力那般磅礴浩大,却带着一股独特的韧性,如春泉涌动,温润而坚定。
不知不觉间,彭臻已进入物我两忘之境。
空灵之境内,一股浩然洪流无声涌动。它无形无相,却又至大至刚,充盈着整个精神世界。在这股沛然正气的涤荡下,那些盘踞已久的“魔念碎片“微微震颤,表面的幽暗光泽似乎黯淡了几分。
有用!
虽然效果微弱,远不足以彻底清除魔念,但这微小的变化已让彭臻看到了希望。
就像在漫漫长夜中窥见一线曙光,在绝境之中寻到一条可能通往生路的小径。他不需要立竿见影的神效,他需要的,正是一个可以持之以恒、日日耕耘的方向。
“水滴石穿,绳锯木断。既然有效,那便坚持下去!“彭臻目光重新变得坚定,“今日能压制一分,明日便能压制两分。日积月累,未必不能将这魔念彻底炼化!“
从这一天起,彭臻的修行日常中,多了一项雷打不动的内容:每日清晨,必至书院偏室,与族中子弟一同研读《圣心诀》,引那微薄却坚韧的浩然之气,一遍又一遍地冲刷、温养道基。
……
海风裹挟着咸腥气,吹过海龙岛嶙峋的礁石,也吹动了彭昱通略显宽大的衣袍。
他站在彭家子弟中间,身形显得有些单薄。炼气六层的修为,在这家族里,便如同脚下的微尘,无人会多看一眼。然而,一路行来,即便是那些气息浑厚、已筑基的族人,见了他也会略略停步,颔首唤一声:
“彭姑爷。”
那称呼里听不出多少真心实意的敬重,倒更像是一种约定俗成的客套,或者说,是对某种无形规则的忌惮。
彭昱通面上波澜不惊,只微微点头回礼。他早已习惯。这声“姑爷”,是他身上最醒目的标签,也是他最深的枷锁。一切只因为,他那名义上的道侣,是金丹后期的大修士——薛宝凤。
这桩姻缘,本就是一场闹剧,是薛宝凤用来羞辱前任的道具。
而他,彭昱通,不过是那场金丹修士博弈中,被随手拈起,又弃若敝履的棋子。
空有一个名分,莫说肌肤之亲,连见那位“夫人”一面都难如登天。
他在彭家所得到的一切,居住的院落,分配的资粮,乃至旁人或真或假的客气,都像是一捧精心搭建的沙塔,维系其存在的,仅仅是薛宝凤这个名字所带来的一丝微不可查的余威。
潮水一来,便会溃散。
他的目光投向远处蔚蓝的海面,白日里那震撼心魄的一幕,再次清晰地浮现于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