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3章 李斯陈三患(2 / 2)
胡毋敬本人也一时语塞,脸色涨红,嘴唇嗫嚅着,找不到有力的言辞反击。
就在这主战派气势被彻底压制、陷入尴尬沉寂的时刻,隗状适时出列,声音沉稳:
“大王,李右监所言,字字珠玑,老成谋国,深谙治国用兵之道。”
他先是肯定了李斯,然后转向核心议题:“灭国之战,非仅恃兵锋之利,更需天时、地利、人和。
今洛邑初定,降卒如山,粮秣转运维艰,六国虽败,余烬犹存。
当务之急,非急图鲸吞,而在于深耕固本,消化胜果,使降卒化为助力而非祸端。”
隗状的话语,为李斯的“三患”补充了建设性的方向,也代表了稳健派重臣们的普遍共识。
芈启、蔡泽捋着胡须,微微点头;
蒙武、王龁等武将虽未明确表态支持李斯,但神情凝重,显然已被说服。
胡毋敬看着局势急转直下,猛地深吸一口气,梗着脖子,还想做最后的挣扎:“大王!李右监、隗相未免危言耸听,我大秦挟此旷古未有之大胜余威,士气如虹,列国丧胆,正宜……”
“够了。”
一个平静的声音响起,瞬间压下了胡毋敬的争辩。
整个大殿,殿顷刻落针可闻。
接着,嬴政缓缓从王座上站起。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他的身上。
他按着腰间的太阿剑柄,步履沉稳地走下丹墀,走向那幅巨大的六国疆域图。
他没有看面红耳赤的胡毋敬,也没有看神色平静的李斯或隗状。
他只是停在巨大的地图前,背对着群臣,目光扫过函谷、洛邑,扫过韩、魏的疆域,最后投向更广阔的东方山河。
“诸卿之议,寡人已尽知。”
嬴政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掌控全局的定力,清晰地传入每个人的耳中:“胡大夫求战心切,忠勇可嘉,锐意进取之心,乃强国之所需。
李右监三患之论,鞭辟入里,亦是为国深谋,老成持重之见。
汝二人,皆为我大秦肱骨,所虑皆为国家社稷。”
他先是肯定了双方,调和了争论双方的价值,却并未立刻偏向任何一方,反而将争论提升到了更高的战略层面。
“然,灭国之战,非匹夫之勇,匹夫之怒可成。寡人之意,非战,亦非不战。”
嬴政的手指,重重叩在舆图上洛邑的位置:“此地,乃我大秦我东出函谷,问鼎天下之基石,亦是二十万降卒羁縻之地。
昔年商君徙木立信,方有变法之基;
今日洛邑不稳,纵使大秦带甲百万,东出之路亦如履薄冰。
纵使能破城灭国,我大秦甲士要折损多少?
更遑论,二十万降卒若闻我残杀韩魏军民,必生异心,到那时,函谷关外的基石先崩,何谈问鼎天下?”
说着,他的手指缓缓向东移动,划过韩、魏的疆域。
紧接着,嬴政语气陡然转沉:“韩魏,确乃冢中枯骨。然,强吞之,非但崩齿,更恐噎喉,更污我大秦仁德之名。”
“仁德”二字被他咬得极重,尾音在章台宫内久久回荡。
闻听此言,殿内诸将皆是一愣。
秦人以武立国,列国皆称“虎狼之秦”,何曾有人提过“仁德”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