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8章 外交启幕(2 / 2)
最神秘的莫过于联军统帅,赵将庞煖。
这位老将如同人间蒸发,自洛邑突围后便杳无音讯。
有传言说他重伤不治,死于乱军;有传言说他羞愧自尽;更有传言说他遁入山林,意图等待时机,伺机再起。
他的生死,成为了这场终结性大战中留下的最后一个扑朔迷离的谜团。
赵王偃闻听兵败噩耗、庞煖生死不明时,惊惧交加,当场吐血昏厥,打击了他挑战秦国的信心和勇气。
洛邑一战,不仅摧毁了五国联军的肉体,更彻底摧垮了山东列国合纵抗秦的脊梁和精神。
曾经煊赫一时、左右天下大势的将相们,或沦为阶下囚,身陷囹圄;或身死名裂,埋骨他乡;或威望尽失,苟延残喘;或神秘消失,生死成谜。
列国几十年间最后一次、也是规模最大的一次联合抗秦,以一场彻底的、灾难性的、近乎毁灭性的失败告终。
天下格局,已然明朗。
秦国东出函谷、扫平六合的大门,在洛邑的血火中被彻底轰开,再无阻碍。
而山东列国,则在失败的阴影和秦国日益迫近的威慑下,惶惶不可终日。
秦臻播下的“怀柔”种子已在降营中萌发,而嬴政手中那柄名为“威慑”的巨锤,正由他派出的使者们高高举起,带着洛邑胜利的万丈光芒和无可匹敌的国力,狠狠砸向战败国的心脏。
.........
洛邑的战事尘埃落定,秦国使节在山东各国的朝堂上,开始了他们的“严辞责问”。
而其中,最为强硬、最具戏剧性、也最深刻地诠释了嬴政“恐惧威慑”与“外交讹诈”精髓的一幕,正在魏都大梁上演。
而执行这份意志的最佳人选,非姚贾莫属。
魏都大梁,此刻笼罩在战败的阴云和巨大的恐慌之中。
魏王宫,正殿。
魏王增高坐王位,原本富态的脸庞如今憔悴不堪,眼窝深陷,浑浊的双眼布满血丝,仿佛一夜之间苍老了十岁。
殿下的群臣,个个面如土色,噤若寒蝉。
往日慷慨激昂的武将们,此刻或低头盯着靴尖,或眼神飘忽不定;文臣们更是大气不敢出,生怕成为君王迁怒的对象。
合纵的惨败,不仅葬送了魏国最后赖以生存的精锐主力。丞相魏沾被俘、大将芒卯战死、宗室公子被斩的噩耗,更将魏国推向了悬崖边缘。
就在这风声鹤唳之时,秦国使臣姚贾,到了。
姚贾身着秦国使节服色,身后跟着一队神情肃杀的秦军锐士。
更令人毛骨悚然的是,锐士们抬着一具漆黑的棺椁。
在无数魏国军民惊恐、愤怒、屈辱的目光注视下,这具棺椁被姚贾下令,直接抬到了魏王宫正门之前。
棺椁落地,震得宫门守卫脸色煞白。
姚贾看也不看那口他为自己准备的“归宿”,他只是整理了一下衣冠,随后迈着坚定而傲慢的步伐,径直穿过洞开的宫门,踏入了宫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