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1章 秦疆直抵齐境(1 / 2)
“大王!”
一位将领愤然出列道:“此败非战之罪,乃天火妖术。我楚国尚有雄兵百万,淮泗之地易守难攻,岂能就此向暴秦低头?
割让陈城以南?献粮八十万石?太子为质?此乃奇耻大辱!”
“够了!”
熊完猛地一拍案几,厉声打断。
他的目光扫过黄歇与项燕,冷冷道:“败了就是败了,拥有百万雄兵又如何?
秦使所言非虚,那‘天火’焚城,铁骑踏阵,岂是人力可挡?
若秦军挟此威势再临巨阳…”
他顿住,环视群臣,声音带着一丝颤抖:“迁都!即刻迁都寿春!那里有淮水天险,可稍缓秦军锋芒。
至于秦使的条件……”
他疲惫地闭上眼睛,挥了挥手:“准了。令太子悍…准备入秦吧。”
这决定,既是战略收缩,也是恐惧之下的无奈之举。
巨阳,这座曾经的都城,即将被抛弃。
燕国的情况最为特殊。
由于燕国与秦国本土并不接壤,且此次出兵更多是象征性参与,国力孱弱,主将栗腹又被俘。
秦国使者抵达蓟城后,燕王喜的惊恐可想而知。
使者提出的要求,则相对“温和”。
仅仅是让其割让与赵接壤的武阳等几座边城、献粮三十万石、遣太子丹入秦为质。
但这对于弱小的燕国已是伤筋动骨。
满朝文武亦是噤若寒蝉,无人敢言战。
燕王喜在短暂的犹豫和朝臣的恐慌劝说下,最终也选择了接受,只求秦国暂缓兵祸。
燕国的屈服,充满了小国在大国博弈夹缝中求生的悲哀。
至于赵国,邯郸城内的反应则截然不同。
赵王偃醒来后,在病榻上挣扎着坐起,脸色涨红,他的暴戾和刚愎被彻底点燃。
当纲成君蔡泽作为秦国最高规格的使者抵达邯郸,传达秦国的“责问”和索取,要求割让河间数城、献粮百万石、遣太子入质时,赵王偃在盛怒之下,甚至拒绝亲自召见蔡泽。
“混账!无耻之徒!”
赵王偃声音嘶哑,一把将内侍呈上的国书扫落在地:“长平之恨未雪,今朝新仇又叠霜!
告诉那蔡泽,也告诉咸阳的嬴政小儿,我赵国儿郎的骨头还没软。
想要我赵国的土地、粮食、太子?让他自己提兵来取。
邯郸城下,寡人等着他。”
言罢,他剧烈的咳嗽起来,但眼中的不屈之火更盛。
蔡泽听着内侍的转述,脸上并无意外,反而露出一丝意味深长的笑容。
他随即整了整衣冠,声音清晰而平静:“赵王豪气,外臣佩服。既如此,外臣告辞。
今日赵王之言,蔡泽必一字不漏,回禀我王。”
他转身,步履从容地离开了驿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