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3章 赵卒暴动(2 / 2)
他站在高台上,面对因口粮问题骚动的人群,再次重申秦王的承诺和律法的无情,恩威并施;
他更会毫不留情地斥责那些对降卒态度粗暴、玩忽职守的秦军小吏,甚至当场鞭笞示众。
他的冷静、果断和身体力行,一次次将动荡的苗头压制下去,维系着这脆弱的秩序。
他的面容比洛邑血战时更显疲惫,眼神却依旧锐利。
正是这份冷静、果断和近乎苛刻的身体力行,一次次将动荡的苗头扼杀在摇篮,维系着这脆弱得如同蛛网般的秩序。
然而,怀疑的种子,深植人心。
那纸印着秦王大印、许诺“赐田宅、接家眷、免赋税”的文书,那些按下的鲜红手印,在残酷的劳役和无尽的思乡煎熬面前,显得如此脆弱。
尤其是经历过长平噩梦的赵卒,以及那些家乡远在楚地、燕地的降卒。
“秦人狡诈,长平旧事,岂能忘怀?这‘三年之约’,焉知不是缓兵之计?待我等筋疲力尽,便是坑杀之时!”类似的低语,在无数个暗夜中,在窝棚的角落里流传。
当怀疑积累到极致,绝望便会化作疯狂的烈焰。
在一个夜晚,一处集中关押赵军降卒的营区,数百名绝望的赵卒在几个原低级军官的煽动下,抢夺了少量武器和工具,试图冲击东侧营门。
他们高喊着“秦人无信”、“回家”的口号,发起冲击。
求生的本能和对秦人的刻骨仇恨,让他们爆发出惊人的破坏力。
吼声撕裂了夜的寂静,火光在营区内燃起,混乱迅速蔓延。
消息,火速报至秦臻帅帐。
彼时,秦臻正与一同坐镇洛邑的左丞相芈启、上将军麃公、王翦、王贲以及刚将一批民夫护送至关中大渠最新开凿点归来的阿古达木,就那个最棘手、最核心的问题,如何安全、有效地接引降卒家眷,进行激烈的讨论。
“报!赵卒营区暴动,约五百人冲击东营门,王翦将军的巡营部曲正在抵挡,但贼势凶猛,营门恐有失守之危,其他营区已有骚动迹象。”传令兵的声音带着急切。
帐内瞬间安静下来。
一时间,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秦臻身上。
阿古达木眼中凶光一闪,手按刀柄:“主帅!末将请命,点齐本部三千铁骑,踏平此营,杀一儆百。悬首辕门,看谁还敢作乱。”
“主帅!乱贼必须诛尽!末将愿与老胡同往,一个不留!”闻言,王贲同样按剑而起,脸庞上写满了杀意。
麃公眉头紧锁,他看向秦臻,声音低沉而忧虑:“主帅,当断则断,雷霆手段不可或缺。然…二十万降卒,人心惶惶。若杀戮过甚,恐寒了其余降卒之心,于大王‘怀柔固本’之策有碍。”
王翦的目光扫过地图上的营区位置,沉声道:
“主帅,东营门毗邻其他几个大营,一旦此处被彻底攻破,乱军四散冲击,极易引发连锁反应,后果不堪设想,必须立刻弹压。
但上将军所言极是,手段需有度。首恶必诛,胁从可分化。”
此刻,秦臻面色阴沉,他缓缓起身,他没有立刻下令镇压,而是目光看向传令兵,问道:“为首者几人?身份?因何而起?可有滥杀我监管士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