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3章 世间好物不坚牢(二合一)(2 / 2)
又一人躬身道:
“郡公大喜,今日满城欢动,能受邀共庆,实是我等荣幸!”
“是啊是啊!陛下厚恩!郡公又添臂助!实乃我大夏柱石之福!”
“郡公大喜!满城同庆!我等能躬逢盛典,实乃三生有幸!”
侯景一身绯红婚服,立于人群中央。
他脸上始终带着恰到好处的笑意,一一拱手回礼,应对自如,言辞热络得体,任谁看了都要赞一声“谦逊儒雅”。
终于,趁着下一波宾客涌上的间隙,他不动声色地抽身,踱步走向偏厅那一扇敞开的木窗。
窗外是初春的景致,嫩芽初绽,可他目光却径直穿过庭院,投向了更深处那僻静的回廊。
回廊的阴影里,立着一个身影。
月姝不知何时已褪去了那身沉重华贵的嫁衣与珠翠,只着一袭再简单不过的浅青色常服,墨玉般的长发用一根素簪松松挽起,再无其他妆饰。
她安静地站在那里,仿佛周遭的一切喧闹、恭维、繁华都与她无关。
她只是望着庭院中那些忙碌穿梭的仆役,眼神平静。
侯景抬手,微不可察地做了一个手势。
身后紧随的侍从立刻躬身,悄无声息地退至远处,将这一方天地留给了他们。
喧嚣的乐声与鼎沸的人声仿佛突然被一道无形的墙隔开,世界骤然安静下来,静得能听见风吹过廊檐的细微声响。
他缓步走向她,脚步声落在光滑的石板上,清晰而沉稳。
他在她身后一步之遥处停驻,并未立刻开口,先是顺着她的目光也望向那片忙碌的庭院,仿佛那是什么极有趣的景致。
沉默了片刻,他才开口,声音低沉了下去,褪尽了方才应对宾客时所有的圆滑与热络,透出一种近乎粗粝的真实质感:
“我以为,”他说道,每个字都落得清晰,“不会这么快的。”
月姝没有回头,甚至连姿势都未曾改变一分,只有垂在身侧的手指几不可见地蜷缩了一下。
他转过身,目光不再是方才的扫视,而是如实质般,沉沉地、不容回避地落在她的侧脸上。
“让你受委屈了。”
这句话他说得极其突兀,没有任何铺垫,直接地砸破了两人之间的客套。
月姝终于缓缓侧过脸,彻底迎上他的目光。
她的眼眸很亮,像浸在寒潭里的星子,却蒙着一层清冷的琉璃,将所有可能外泄的情绪都严密地隔绝其后,不露分毫。
“我也没想到这么快。”
她轻声重复了一遍,听不出是感慨还是陈述一个事实。
静默了片刻,她继续道:
“不过,我倒是没觉得委屈。”
她忽然没来由地轻轻叹了口气,微微别开视线,不再与他对视,转而望向廊外一株新绽的海棠。
“今时不同往日啦。”
她的话语里听不出悲喜:
“昔日里郎君身后的那个小跟班,如今已是一方巨擘,威震天下的汝南郡公。而我……”
她顿了顿:
“……说来也不过是一介身不由己的婢女而已。这场婚事于你只是权宜,或许还是负累。是你该觉得委屈才是,何来我委屈之说?”
“月姝这话却是不妥!”侯景断然打断她的话:
“若真的这般论起来,便是金枝玉叶我也不放在眼里!我从一小卒做起,随高王……随陛下征战南北而有今日,平日里最恨那些所谓的簪缨世贵,他人不知,难道你也不知吗?”
他上前一步,两人之间的距离再度缩短,他身量不甚高大,甚至两人站在一起月姝还要隐隐高出一些。
但他此刻的目光侵略十足,翻涌着一种复杂的情绪,那里面有不容错辨的坚持,还有一丝……或许是因她的话而起的薄愠。
“郡公如今尊卑有别,”
月姝不觉后退了半步,却也没有抬头,目光依旧落在那些海棠花瓣上:
“礼数不可废。岂能再如当年那般不知分寸?”
“尊卑?礼数?”
侯景几乎是咬着这两个词重复了一遍,语气里带上了一丝清晰的嘲弄,不知是嘲弄这世道,还是嘲弄她此刻的固执:
“在这座府邸之外,你是陛下亲封的‘月华夫人’,我是汝南郡公,自有天下人看着的尊卑礼数!但在这里,”
他的声音陡然加重,目光牢牢锁住她:
“在这里,没有什么郡公,也没有什么夫人!只有侯景和月姝!在我心中你还是当年那个屡次调侃与我,心中从来没有什么狗屁尊卑贵贱,总是叽叽喳喳说说笑笑的好女子月姝啊!”
他这番话掷地有声,骤然击碎了月姝努力维持的平静假面。
她猛地抬起头,眼中那层清冷终于裂开缝隙,露出埋藏其下一丝猝不及防的慌乱。
那些被岁月尘封的、她以为早已被遗忘的细微旧事,被他如此清晰而强硬地重新挖出,展现在在两人之间。
“你……”她张了张口,却一时失语,所有准备好的、用以保持距离的言辞瞬间消散。
“我什么?”
侯景逼视着她,不容她闪躲:
“难不成以前你不嫌我侯景粗鄙,今日我侯景竟要嫌你位卑么?再说了,论起来你月华夫人的封号可是陛下亲封,谁能说出什么来?”
他的质问带着他一贯的强势,却又因对象是她而奇异地混合着一种难以言喻的急切,仿佛急于确认某种绝不会因世事变迁而更改的东西。
月姝在他的目光下微微颤了一下,她看着他,看着这个早已不是记忆中少年郎的男人,他眉宇间刻着的是杀伐决断的威严和岁月风霜的痕迹,可此刻他眼中的,却是与当年一般无二的、不容置疑的执拗。
她沉默了良久,久到侯景几乎以为她不会再开口。
终于,她极其缓慢地、几不可察地点了一下头:
“郡公如今位高权重,自然言出必践。只是世事无常,承诺易许却难守。妾身也素来知道彩云易散的道理,只望郡公守之慎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