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楼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武侠修真 >开局:召唤锦衣卫 > 第三百一十六章 归藩

第三百一十六章 归藩(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陛下明鉴!臣镇守南方,曾与南楚对峙,大小战役经历了上百场,麾下儿郎死伤无数,为的就是守护大燕的疆土,何曾有过半点私心?臣对陛下、对朝廷的忠心,天地可表!如今却平白遭此猜忌,臣……臣真不知该如何自处了!”

他说着,抬手抹了抹眼角,眼眶竟真的微微泛红:“若是陛下对臣有何不满,尽可明言,臣绝无半句怨言,可这背后嚼舌根的小人,实在可恨!”

安王则依旧是那副阴冷模样,捻着佛珠的手指微微用力,语气沉重地说道:

“陛下,老臣常说,流言猛于虎。臣等深知陛下圣明,断不会为区区小人之言所惑。但老话也说,三人成虎,众口铄金。如今京中流言四起,臣等即便清白,也怕被这污水泼得满身脏污。”

他顿了顿,佛珠在指间转了一圈:“臣恳请陛下,彻查此事,将那散布谣言之人揪出来,严加惩处,以正视听,也还臣等一个清白!否则,臣等此番归藩,心中揣着这等污名,怕是终日不得安宁,又怎能尽心处理藩地事务,为陛下分忧呢?”

三人的说辞,层层递进,表面上是在喊冤,指控朝中有奸臣,请求皇帝主持公道,实则字字句句都在强调自身的忠诚与被冤枉的委屈,以及那丝“归藩后恐难自安”的隐忧,完美契合了他们“被迫害藩王”的人设。

朝堂之上,鸦雀无声。

许多大臣心中了然,这三位王爷果然不是省油的灯,一上来就先发制人,喊冤叫屈,占住了道德高地。

也有部分大臣偷偷观察着皇帝的反应。

李景炎端坐龙椅,冕旒下的面容看不出丝毫情绪波动。待三王说完,他沉默了片刻,才缓缓开口,声音平淡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哦?竟有此事?”

他目光扫过下方垂首的三王,又扫过满殿文武,缓缓道:“朕日理万机,专注于朝政民生,竟不知朝中还有此等言论。”

这句话轻飘飘的,却让许多人心中一凛。皇帝这是不接招,直接将“流言”的存在都模糊化了,仿佛那些话不过是无关紧要的碎语。

“三位皇叔皆是朕之股肱,国之藩篱,多年来镇守一方,劳苦功高,朕心中都记着,甚感欣慰。”

李景炎继续说道,语气依旧平稳:“些许市井流言,多是无知之人随口妄言,何足挂齿?皇叔们都是历经风浪之人,不必放在心上,更无需因此惶恐不安。清者自清,时间久了,自然会真相大白。”

他轻巧地将三王刻意渲染的严重性压了下去,定性为“不足挂齿的市井流言”,让三王的“喊冤”显得像是小题大做。

安王三人面上却依旧保持着恭敬,甚至添了几分“感激”的神情,齐声说道:“陛下明鉴!臣等……感激涕零!”

然而,李景炎的话并未说完。

他话锋微微一转,声音依旧平稳,却莫名地多了一丝重量:“不过,既然皇叔们提及此事,朕倒是想起一事。近年来,各地藩镇的兵额一直在增加,粮饷开支也随之日益增大,长此以往,国库实在难以负荷。而且,各地的兵制、法令,也渐渐有了些与中枢不同的地方,偶有冲突之处。如此下去,政令不一,恐非国家之福啊。”

他顿了顿,目光在三王脸上扫过,继续道:“朕有意,逐步整饬各地的军务、税赋,统一全国法度,强化中枢的统筹之力,以求政令畅通,真正做到强干弱枝,让我大燕的江山更加稳固。这件事,还需要三位皇叔及各地藩镇,与朝廷戮力同心,共襄盛举才是。”

“此番皇叔们回藩之后,便可先着手准备,配合朝廷派出的专员,先行核查一下所辖区域的兵员实数、田亩数量、库藏钱粮之数。这些都是为后续的整饬做准备,望皇叔们能体谅朝廷的苦心,在这件事上率先垂范,给各地藩镇做个榜样。”

李景炎的声音不疾不徐,仿佛只是在陈述一项普通的国策调整。

然而,这番话落在殿中,却不啻于一道惊雷!

整饬军务!核查兵员、田亩、库藏!

这每一项,都是直指藩镇的核心权力——兵权、财权、行政权!

虽然皇帝说得委婉,“逐步整饬”、“配合核查”、“以备所需”,但背后的意图,昭然若揭!这分明就是要削藩的前奏!

百官之中,响起一阵极力压抑的吸气声。

许多人脸色都变了。他们没想到,皇帝竟然如此直接,比他们预想的还要急切,在三位藩王喊冤之后,非但没有安抚,反而顺势抛出了更具压迫性的政策!

在朝臣看来,皇帝这是在逼他们当场表态!

若一口答应,便是自缚手脚,将权力拱手让人;若当场拒绝,便是抗旨不尊,正好坐实了“拥兵自重、心怀叵测”的罪名!

好狠的手段!好快的刀!

安王(玄翦),立刻躬身,声音带着无比的“诚恳”与“顺从”:

“陛下圣明!强干弱枝,一统法度,本就是强国之基,臣早就盼着这一天了!臣镇守南方,深知政令不一的弊端,臣必定竭尽全力,配合朝廷专员,一丝不苟地完成核查整饬之事,绝不敢有丝毫懈怠,为各地藩镇做好表率!”

端王也立刻跟上,语气坚定:“臣附议!陛下此举,利国利民,臣身为藩王,理当支持!北疆之事,臣会妥善安排,定不耽误专员核查,绝不负陛下所托!”

晋王紧随其后,朗声道:“臣也遵旨!陛下为江山社稷着想,臣等岂能拖后腿?回去之后,臣立刻着手准备,保证配合朝廷,将核查之事办得妥妥当当,率先垂范,绝无二话!”

他们应承得极为爽快,那份急切之色溢于言表,将“忠君爱国、不存私念”的藩王形象演绎得淋漓尽致。

然而,他们低垂的眼眸深处,却装成一片冰冷。

李景炎看着下方恭敬顺从的三王,冕旒下的嘴角,勾起一丝微不可查的弧度。

“甚好,”他淡淡说道,仿佛对他们的表态十分满意,“着司礼监明发圣旨,将此事昭告天下……有皇叔们此言,朕心甚安。”

朝会继续,又议了几件事,但所有人的心神都已被方才那番交锋所吸引,后续之事,几乎无人真正在意。

终于,司礼太监高唱:“退朝——”

“臣等恭送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百官再次跪拜。

李景炎起身,在百官复杂的目光注视下,转身离开御座,消失在御屏之后。

太和殿内,先是一片死寂,落针可闻,陛下圣明啊,先声夺人,以圣旨定下基调,若是三回到封地后,即便相反,也失了大义,毕竟尔等在朝堂上可是亲口承诺削藩的。

片刻之后,一声低低的嗡鸣陡然扩散,旋即化作鼎沸的议论声,如潮水般汹涌开来。圣旨既已宣读,便如开弓之箭,再无收回的可能。

削藩之事,就此正式拉开序幕。南方之地,战火随时可能燃起,这般局势之下,朝野上下想必都要即刻忙碌起来,再无宁日了。

三位藩王相互对视一眼,交换了一个只有彼此才懂的眼神,随即在众多或探究、或同情、或敬畏的目光中,面无表情地随着人流,缓缓向殿外走去。

阳光照射在太和殿前的汉白玉广场上,明亮晃眼,却驱不散那弥漫在空气中的紧张与寒意。

山雨,欲来。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