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章 祸事起(1 / 2)
史信和林黛玉软语温存了一阵。心满意足的回了家。
到了家中,盼儿上前来。
“国公,潘文杰派了人来,说粮食已从交趾和真真国起运了。
等浙江开始改稻为桑,种桑树的时候,粮食已经到了。”
史信难得的严肃了起来。
作为一个华夏人。史信深刻的体会到大雍现在的国力和状态。
这就是个华夏明清的复合体。这里已经有了资本主义萌芽,现在大雍的经济占世界的比重非常的大。
可是这么悬殊差距,大雍正如明清,并没有开启海运时代,依旧是闭关锁国,固步自封。
这怎么能行呢?
改稻为桑若是做得好,以大雍的纺织品占领海外的市场。再拿海外的粮食养活国内的人。这样才能在现在这样的全统治阶层烂掉的危机下。把国家发展起来。
……
话说浙江本是鱼米之乡。可是今年的春天浙江却发生了件大怪事。
这民以食为天,可是朝廷却不让种稻谷,让种桑养蚕。
养蚕抽丝当然挣钱。是稻子的三倍,大家都知道,但是大家更知道,这种桑养蚕不是一般人干的。
要稍有身家的才会去种。因为一般人付不起那开头的沉默成本,熬不过一开始的不赚钱。
最主要,养蚕不像种稻,种稻只要不是特大的灾害,一般都能有个收成。
可是养蚕不一样,一场暴雨,一次瘟疫。养殖不善。都能让一切本利皆无。
这谁敢干呢?
一开始大家还是在等,在观望。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
官府见百姓不主动改稻为桑,便开始了强制。
直接把任务派发下乡。一个村改多少。要是完不成就拿族长或者堡长问罪。
这些乡贤才是大雍土地的实际掌控者。
家族里或者乡堡里谁不听话,他们有一万种办法让他活不下去。让他一家子生不如死。
便是这样改稻为桑如火如荼的发展了起来。
便有那胆小怕自家熬不到桑树养蚕的时候。
便去那些大户家里租上几亩地,到时也算是有个保障。
可是那些坏种官员哪里能让你顺利下去。
那样他们还怎么赚钱。
你们不是能包大户的田地摊低危险吗?
那我就让你们没了回头路。
浙江改稻为桑的百姓种下了地。心里也踏实了几分。
这一日,不少老百姓还没去新包的地那里除草。就听远处传来轰隆隆的声音。
没多久,大家便看到远处滔天巨浪奔着他们而来。
原来上面的堤坝决堤了。
老百姓被冲走淹死了不少。
便是没有人伤亡的,那田地也是一下子被冲毁了。刚刚插上的秧苗只剩下略略几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