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归乡曲二 墨海浮生(1 / 2)
海面低伏着,潮水拍在船舷,声声闷重。
大船顺着暗流缓缓前行,东风裹着潮腥,推着船尾,将它送往津沽的方向。
雨雾散尽,天色沉成墨蓝,风声、浪声,层层叠叠,仿佛仍带着不安的气息,漂在冷寂的夜色里。
回望去,罗刹岛的影已隐没无踪。海天之间唯余一轮弯月,光冷冷地落在浪尖,碎作一层颤动的银。
岳清澄扶着青菀靠在仓板上。她肩头微微抖动,靠在岳清澄的臂弯里,呼吸浅而急,带着余悸的颤。
虞春花缓缓走近,伸手稳稳地探到青菀额头,又落到腕上。指腹一点点按着,脉息跳得又快又弱,带着慌劲儿。
她的呼吸微微一松,声也轻了:“并无大碍,就是气还没顺过来。”
她回头,目光一转,低声轻唤:“黎若。”
舱后传来一阵轻响。
身影几乎是立刻从舱里钻出,青布围裙上还带着药灰,神色还有些怔。她快步上前,声音带着急:“婆婆,我在。”
“去煮碗魂汤,”虞春花的指尖仍覆在青菀腕上,微凉的触感让她停了下,又补了句:“用灶上温着的老陈皮,撒把柏子仁,慢火炖透。给她理理魂气。”
黎若应了声,拍了拍围裙,转身快步往内里走去。
甲板归于静,只有海浪贴着船腹滚,声音低沉沉的,带着闷重的节奏。
“我刚才……好像看见爷爷的幻象了。”青菀靠在岳清澄怀里,睫毛还在轻颤,声音发紧,像被海雾勒着喉咙。“他站在雾里,穿灰长衫,伸手要拉我…我…我识破了它。”
虞春花伸手轻拍她的手背,掌心覆上去,指尖微凉,语气压低:“好在你没信它。那东西最擅窥人心底执念,化形惑心,方才趁你魂虚,化作你爷爷的模样,是想勾你神思。若真跟它走了,这会恐怕已经被它夺舍了。”
她顿了顿,眼神微柔,声音也轻了几分:“也算没白费你爷爷教你那些法子。你得了他的亲传,心神稳得住,不会轻易受惑。”
青菀的眼猛地睁大,瞳仁一收,手挽住岳清澄的胳膊:“爷爷,爷爷呢?他……他好点没?”
虞春花怔了怔,唇瓣动了动,却没立刻开口。
风从船缝里灌入,吹得她鬓发微乱。她缓缓收回手,目光落在青菀脸上,那双眼明亮又惶急,像极了当年的那个人。
她的呼吸轻轻一滞,指尖微颤,终于在片刻的沉默后低声道:“……你爷爷已经走了。”
声音极轻,却像被海风压碎似的,散成细细的疼。
“他这一生最盼的,就是你能平安。”她垂了垂眼,语气更低,“若看见你方才那样,在底下也不得安生。”
青菀的肩微微一抖,唇角动了动,却没有立刻开口,泛红的眼中藏着隐忍的克制。
过了片刻,她的眼神渐渐收回清明,嗓音低而稳:“奶奶!那……方才海里的,是妖邪,还是幻象?”
虞春花眉头微凝,目光扫过夜色,又落在青菀脸上,眼角轻轻跳动,似在思索:“此非真妖,乃噬骨饮血的朽壤之菌,吸聚山岚瘴气,凝而成形的‘菌魑’幻象。”
“菌魑?那它……与岛上的那些东西,有关么?”青菀的眸光微微闪动,眉心微蹙,轻声追问:“这茫茫海上,怎会生出这样可怖的……”
虞春花没有立刻答话,只抬眼看了看银月下闪动的海面,目光深处泛起隐隐的警意。
“若真要问是何物,还得下去问问桶里,你爷爷封住的那个。”她语气低缓而沉,神色骤然一冷,:“我能感受到他的伥戾!”
她话音未落,辛澜玉的声音从侧舷传来:“药老夫人,入夜了,先让清澄带着菀儿进舱里说吧。”
夜风夹着海腥与铁味,吹得灯焰直颤。青菀被岳清澄扶起,几人一前一后走向船舱。
就在这静寂之际,傅砚青的声音自风里插入:“都督且慢!”
辛澜玉回首,只见他凝望着船楼上层。
辛澜玉回过身来,顺势抬头,目光掠过无桅无橹的船影,眉头微蹙:“都指挥使是发现了什么?”
傅砚青未答,伸手撩开帷幔。帷幔翻起,月光冷冷洒下,映出一行金漆刻字——“卫河船·通州右”。
两人神情凝重,脑中同时掠过“丁巳漕木诈失案”五字。
“二位大人在聊什么?”一串笑声在风中传来。
邬灵儿与金家姐妹踏月而来,衣袖轻拂,香气轻微却带着湿凉的咸味。
傅砚青忽然瞥见金宝儿持扇的手臂上,纹着形似螺纹、卷着神秘涡旋的图案,目光骤然一凝。
他眉头微皱,语气里透着冷厉:“竟然是你?逍遥坊那杀了张公公、在逃的舞姬?”
“大人,那都是过去的旧事了。今时今日早早已无人追究了。”邬灵儿浅笑依旧,语气却凉得似刀。
“不要岔开话题。”傅砚青的声音猛地拔高,仿佛每一个字都击打在风声和潮声里,“你与她二人为伍,我怎会猜不出你是谁!”
邬灵儿垂眼不语,轻轻扯了扯衣袖,眼底含着讥讽:“那大人倒是说说,我是哪个?”
傅砚青的拳微微握紧,指关节微白,眼中寒光闪烁:“逍遥坊内,妙音阁舞姬舞姿翩跹如仙;墨香居丹青手笔下,人物神态惟妙惟肖;摹写他人字迹,皆能分毫不差,以假乱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