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6章 【超基准】时代(2 / 2)
所以几乎可以算是一种货架式的设计方案,进度自然进度很快。
仅仅在一年之后,也就是联邦811年便完成了整体设计,并在联邦813年时...
三艘用于测试的原型舰便已经完工。
之后,联邦依旧高效。
联邦815年,第二代苍穹级【超基准】战舰正式定型,开始进入到试产阶段。
联邦817年,黑腔舰队第一攻击集群第三军团换装完毕,同年...
第二代苍穹级【超基准】战舰进入到大规模量产阶段。
联邦819年,黑腔舰队第一攻击集群,三个军团全部换装完毕。
联邦820年,黑腔舰队第一攻击集群已经形成完整战斗力,至此,封印20年的黑腔开拓行动再次展开。
至于换下来的第一代苍穹级战舰,在经过一些简单“改装”之后,向星海同盟所有“安全委员会”的成员开放购买资格。
仅仅不到一个小时。
3.6亿艘第一代苍穹级战舰,便全部被抢购完毕。
虽然,第一代的战舰并不具备【超基准】的标准,也就是只能在黑腔空间内,进行100个标准黑腔距离的通讯,以及0.99倍pLS的常规飞行。
但对于联邦之外的其他文明,这依旧是一艘极为强大的战舰。
要知道,在这之前,他们只能通过从联邦购买黑腔护盾以及引擎,然后自行建造战舰。
先不说除了这两样之外,整艘战舰便没有其他任何黑腔科技,单单是不具备苍穹战舰的双护盾设计,便让他们在这几十年的对外行动中,时不时出现不少非战斗损失。
更别说,联邦黑腔科技类的武装了。
所以,即便是联邦出售时,开了一个很昂贵的价格。
但安全委员会里的那些文明,依旧还是疯抢。
其中很关键的一个因素在于...
星海同盟对于黑腔内的开拓收益,是有具体规定的。
一切,按贡献来分配。
如此一来,掌握了星海同盟内,九成以上可用于黑腔空间的战舰,联邦自然是吞掉了收益的最大头。
而剩下不到一成的收益,可就看谁的黑腔战舰更多了。
这些苍穹级战舰虽然很贵,但早一刻拥有,以及拥有更多数量。
便能带回更大的利益。
然后,继续找联邦购买更多战舰,以持续扩大收益。
这就像滚雪球一样,一旦开始,便越滚越大,中途不能停止。
一步快步步快,同样也是这个道理。
所以,虽然抢不了联邦的大头,那就争取在剩下的小头里,拿下最大的一份。
这便是他们如今最真实的想法。
而在联邦大规模量产第二代苍穹级【超基准】战舰,大约每15个月的时间,便能完成一个攻击集群完成换装。
所以,同样每15个月的时间,联邦便会出售一轮第一代的苍穹级战舰。
依旧...
只有安全委员会内的那些文明能购买。
至于其他文明,则是只能购买联合战舰,并通过饕餮级母舰运输至其他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