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 不孝子为钱养父亲(1 / 2)
原来尴尬才二呆趁这些不孝子数落李大爷的时候,拿着李大爷的身份证,去银行给他办了一张卡,并存了十万元。心里想着,既然把李大爷救过来了,那就好事做到底,送佛送到西。
李大爷诧异的看着二呆,“张村长,我没有卡,也没有十万块钱。”
二呆向他使了眼色,“李大爷,你的儿女们是关心你的,你昨天把卡给我,说捐献给边远地区了孩子们,我觉着你还是留着给自己的孩子们吧,毕竟他们挺在乎你的,昨天听说你不行了,他们就找到医院要赔偿。”
李大爷叹了口气,“是啊,我要是出了医疗事故,他们就会有钱赚了,谁还在乎我哦。”
这时的大儿子见风使舵,“爸爸,你老人家错怪我们了,我们都是有家庭的人,为了养家,有些地方就怠慢了你,毕竟我们是你的亲骨肉,打断骨头还连着筋呢。”
二儿子也不甘示弱,搀扶起爸爸坐了起来,“爸爸,以后就住在我的家里,我们养着你,有我们吃的,绝对少不了你一口。”
小儿子也凑上来,“爸爸,养儿育女为防老,现在该我们报答你的时候了,你就安度晚年,享清福吧!”
二呆感叹,“钱,真的是个好东西啊,可以见证人生,判断是非。”
李大爷见他们为了这十万块钱,变脸比翻书还快,不由得心如刀绞。
老伴走得早,他又当爹又当妈,辛辛苦苦的把他们拉扯大。
灶台上的铝锅还温着,李大爷枯瘦的手指摩挲着锅沿,那圈被火熏黑的印记,倒比院里老槐树的年轮还清晰。
那年春上,老伴走的时候,坟头的新土还没干,老大六岁,老二四岁多,女儿也就是三岁,老三裹在襁褓里,夜里总闭着眼哭,哭声像小猫爪子挠他的心。
他是庄稼人,手粗得能搓下泥,可从那天起,这双手得学着捏绣花针。
夜里把孩子哄睡了,煤油灯昏昏黄黄的,他就坐在炕沿上缝衣裳。
顶针是老伴留下的,银晃晃的,硌得掌心生疼。线头总在布眼里打转转,他就把针搁嘴里抿抿,再眯着眼穿,好几次针扎在指头上,血珠渗出来,他慌忙吮掉,怕惊醒炕那头的孩子——他们白天跟着他下地,小脸晒得黢黑,梦里还咂着嘴,许是梦见了白面馒头。
最难的是孩子生病。有年冬天老二烧得小脸通红,村里的赤脚医生不在,他背着孩子往公社医院跑,雪片子打在脸上生疼,路滑得像抹了油,他摔了三跤,膝盖磕出青疙瘩,可怀里的孩子烧得滚烫,他不敢停。
到了医院,医生说再晚点就危险了,他守在病床边,攥着孩子冰凉的小手,一夜没合眼,天亮时才发现自己棉袄后背全湿透了,一半是汗,一半是雪化成的水。
如今孩子们都出息了,老大在城里开了店,老二当了老师,老三虽然在家,但日子也过得红红火火的。
老大过年回来会给他买新衣服,礼品。可他总爱翻出衣柜底那件蓝布衫,胳膊肘上打了三个补丁,针脚歪歪扭扭的,是他当年自己缝的。
阳光透过窗棂照进来,落在补丁上,倒像是落了层碎金。他对着墙根笑了笑,眼角的皱纹挤成一团,那笑声里,有当年的苦,也有如今的甜,混着灶台上飘来的粥香,在屋里慢慢散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