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楼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言情 >大明权臣:从嘉靖朝科举开始 > 第271章 王远贪名?

第271章 王远贪名?(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这都到了何等紧要之时?每一分力量都不可浪费,你还说这样的话?莫不是不相信于我!”

海瑞摇了摇头,起身行了一礼这才说道:“我从未这般想过,我说的也都是真心话。

子曰:‘交友无不如己者!’

我海瑞这大半生了,也从未遇见看得过去的朋友说句大言不惭之言,实在是我海瑞从未遇见可交之人。

这次来到浙江,我便感到十分幸运。交上了两个远胜于我的朋友。

一个是李时珍李先生,还有一个就是你了。你和李先生都是可以寄托生死之人,这一点我就很难做到了。”

王用汲听到后,只感到热血向着头顶涌去,整张脸立刻变红了。

古人最为讲究的就是一个知己。

伯牙钟子期的:高山流水。

管仲和鲍叔的: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

李白和长史昭的:知音不易得,抚剑增感慨。

这些讲的都是人生中,最难得到的就是别人看自己,比自己看自己还清楚。

这种可以寄托生死,互相理解的关系。上下由此相交,称之为知遇。平辈由此相交,称之为知己。

而要是这个知己,也是自己敬仰之人,那便正是李白写的那句诗: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

王用汲如今就是这样的感受,平缓了情绪这才摇头说道:“刚峰兄你这也太高看我了,我是怎样的我自己也清楚。你想要我做什么?你直说便是。”

海瑞也没有直接客套,直接便开门见山了:“我想请你照顾家母和我的妻女。”

王用汲愣了片刻,立刻就明白海瑞这是心存死志,定要将此事做个明白。

不过他此刻也不好制止了,沉默了片刻就说道:

“事情应该还没到最后这一步,织造局打着宫里的牌子,干的那些事情,比郑必昌和何茂才还要恶劣。

这些我都知道,但是你想要和他们斗,那我们就一起斗。

而且还有景行呢,他是主审官,只要我们三个彻查下去,胜负也在未定之间。”

海瑞摇了摇头,十分冷静的问道:“王钦差会愿意彻查吗?”

王用汲听到海瑞的这个称呼,不由得在心中苦笑,不过很快就点头说道:

“应该会的,景行的品行你我也是清楚的,更何况他还是徐阁老的学生,断然不会坐视不管!”

海瑞静静的看着王用汲,发现他神色中的认真,不由的苦笑一声:

“润莲兄,你还是有些书生意气了!”

王用汲神色严肃的说道:“书生自有浩然正气,行事挥斥方遒。景行也是书生!”

海瑞摇了摇头,失望的说道:“错了,我可从未从他身上看见半点书生意气,我看见的竟是官场的算计。

这个案子我要继续查下去,能将我掀翻而置之死地的,不是织造局的人。只会是王钦差!”

王用汲这下是真正的惊讶了,他虽然也发现,王远并没有之前表现的那般。

但是也万万不至于,将海瑞逼死的地步呀?

惊的王用汲好半晌都说不出话来:“刚峰兄,你…你怎会这样想?景行他断然不会如此!”

海瑞叹了口气也解释了起来:

“润莲兄,你如今再好好想想。圣旨叫我们抄没沈一石的家产上缴国库。

但是郑必昌和何茂才,将沈一石的家产都卖给了那些徽商,当时王钦差明明就在现场,而且也有着圣旨,他为何不阻止呢?

非但没有阻止,而且还在那些合约上盖了印。原因只有两条,其一是他还另外有着一份密旨,其二就是他这揣测圣意欲要逢迎。”

王用汲自己想了想,也肯定的点了点头。

“依我看来,陛下定然没有给他另外的密旨。若他真的有密旨,昨晚便会阻拦我,不会让我去审问郑必昌和何茂才。

而他却放我过去了,用意自然是为了试探宫里的反应。

若是陛下护短,想要保住织造局。那么这个罪责,就在我身上,恶名则是陛下的。

而陛下若是想要追查织造局,他随时可以加入。届时也不得罪宫里,又可以获得清名。

其用心,我看比郑必昌更加可诛!”

王用汲听完这些,立刻就皱起了眉头,十分不认可:“刚峰兄,你这般说,便有些言过了吧!景行与郑必昌还是有所不同的。

他或许迫于宫里的压力,又或是他师祖的影响,至少他不是想要拿钱放进自己口袋里。

更何况,景行在前段时间,推行改稻为桑,以及遇到许多弱势群体时,都是积极出手。这些总不能也是假的吧!”

海瑞想到那些商人,拿着粮食过来买他手中刚开垦出来的桑田。不由的又是产生厌恶:

“我看并没有什么区别,只不过郑必昌他们是贪财,而他王钦差贪名而已。

昨日我审案子的事情你也知道了,我在里头审着案子,他叫锦衣卫和杨金水在外头看着。

这便是让人认准了是我在审案子,也是想让上头知道。

其心思如此,后面他又会干什么可想而知。若是不彻查织造局,他就会逼着那些商人产更多的丝绸。而他却以官府的采购价,低价收购桑农手中的生丝。

如此一来,国库亏空丝毫未变,百姓仍然受到盘剥。

若是不彻查织造局,郑必昌和何茂才那些贪官,也就无法一查到底。

甚至连今年五月,端午训他们毁堤淹田,以及后面暗通倭寇、陷害良民的事情,也会就此被按下去。

润莲兄,如此大案,已经明发圣旨,使得朝野皆知。

如果让王钦差办完之后,和没办一样。这种风起一开,我大明朝才是无药可救了。

我担心的不是这个案子,而是未来呀。此例不可开,此风不可长!”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