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楼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言情 >嘻哈史诗看古今 > 第802章 赵匡胤断案——兵抢民女该杀吗

第802章 赵匡胤断案——兵抢民女该杀吗(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陛下!”张光翰尖叫起来,“末将有功!末将不能死!陛下,你不能杀我!”

石守信让人把张光翰拖下去,绑得结结实实。周围的士兵都不敢说话,百姓们却爆发出欢呼声,喊着“陛下圣明”,声音震得大营的旗帜都在晃。

赵匡胤又看向营中的士兵,大声说:“你们都听着!朕建立大宋,不是为了让你们欺负百姓的!你们都是百姓的子弟,家里都有爹娘妻儿,要是有人抢了你们的姐妹,你们愿意吗?要是有人欺负你们的爹娘,你们愿意吗?”

士兵们齐声说:“不愿意!”

“不愿意,就别去做这种事!”赵匡胤的声音更高了,“以后,不管是谁,不管你官多大,不管你立过多少功,只要敢欺负百姓,敢做伤天害理的事,朕绝不姑息!杀无赦!”

“杀无赦!杀无赦!”士兵们齐声喊,声音比刚才的操练声还要响亮。

百姓们也跟着喊,看着赵匡胤的眼神,满是敬佩。有人说,跟着这样的陛下,百姓们以后有好日子过了;有人说,这下再也没人敢欺负百姓了。

当天晚上,赵匡胤回到皇宫,皇后贺氏正在御膳房等着他。贺氏穿着一身粉色宫装,手里拿着一双刚做好的布鞋,看见赵匡胤进来,连忙迎上去:“陛下,回来了?今日出去巡查,累坏了吧?快坐下歇歇,饭菜都温着呢。”

赵匡胤坐下,贺氏给他倒了杯热茶,又把布鞋递给他:“这是臣妾给你做的布鞋,你平时骑马巡查,穿靴子累,换上这个,能舒服些。”

赵匡胤拿起布鞋,鞋面上绣着简单的云纹,针脚细密,摸起来软软的。他抬头看向贺氏,心里暖暖的,白天的戾气也消了不少。

“今日在陈留巷,遇上殿前司的兵抢民女,”赵匡胤喝了口茶,把白天的事跟贺氏说了一遍,“张光翰跟着朕打了不少仗,立过功,可他犯了错,还敢狡辩,朕只能杀了他,给百姓一个说法。”

贺氏坐在他身边,轻声说:“陛下做得对。百姓是大宋的根本,要是百姓不安,大宋就不安。张光翰虽然有功,可他欺负百姓,就是错了,错了就要受罚,这样才能让士兵们不敢再犯,才能让百姓们信服陛下。”

赵匡胤点了点头,伸手握住贺氏的手。贺氏的手很暖,带着针线的温度,让他紧绷了一天的身子,终于松了下来。他起身,把殿门关上,又吹灭了案上的烛火,月光透过窗纸,洒在殿内,柔和得像一层纱。

贺氏靠在他怀里,抬头看着他。赵匡胤俯身,吻上她的唇,贺氏没有抗拒,抬手搂住他的脖子。他的吻带着白天的刚硬,却又藏着难得的温柔,从唇上滑到脸颊,再到脖颈,手指轻轻抚过她的后背,贺氏的身子微微颤抖,却把他抱得更紧。

殿外的风还在吹,带着秋天的凉意,殿内却温暖如春。赵匡胤小心翼翼地把贺氏抱到榻上,解开她的衣襟,动作轻柔得不像个刚在军营里下令斩人的帝王。贺氏的肌肤在月光下泛着淡淡的光泽,她睁开眼睛,看着赵匡胤,眼里满是情意。赵匡胤俯身,把脸埋在她的颈窝,感受着她的体温,耳边是她轻轻的呼吸声,所有的疲惫和烦躁,都在这一刻烟消云散。

这一夜,殿里的烛火没再点燃,只有月光静静流淌,映着两人交缠的身影,藏着乱世初定后,难得的安稳。

第二天一早,赵匡胤让人把张光翰从大牢里提出来,押往陈留巷口。消息早就传遍了汴京,百姓们都早早地来到陈留巷口,等着看行刑。巷口挤满了人,连房顶上都站着人,王老汉父女也来了,站在人群前面,手里拿着一束刚摘的菊花。

午时一到,监斩官石守信高声喊:“时辰到!行刑!”

刽子手举起大刀,刀光一闪,张光翰的头掉在了地上,鲜血溅了一地。百姓们爆发出欢呼声,有人扔出手里的青菜和鸡蛋,砸在张光翰的尸体上,嘴里骂着“罪有应得”。

王老汉父女走到石守信面前,磕了个头:“多谢大人!多谢陛下!陛下为草民做主,草民这辈子都记着陛下的恩情!”

石守信连忙扶起他们:“老人家,快起来。这是陛下应该做的,陛下说了,百姓的事,就是大宋的事,绝不能含糊。”

行刑结束后,石守信让人把张光翰的尸体拖走,又对周围的百姓说:“陛下有旨,以后不管是禁军,还是地方官,只要敢欺负百姓,敢做伤天害理的事,一律严惩不贷!若是百姓遇上这种事,只管去开封府告状,开封府要是不管,就直接去皇宫找陛下,陛下一定为百姓做主!”

百姓们都欢呼起来,纷纷说陛下圣明,说大宋有这样的陛下,一定会越来越好。

当天下午,赵匡胤又下了一道圣旨,整顿禁军纪律:严禁士兵欺负百姓,严禁强抢民女,严禁克扣军饷,若是违反,轻则杖责,重则斩首;还下令,让开封府在汴京的各个街巷都贴出告示,让百姓们知道,若是遇到不公之事,随时可以告状。

告示贴出来后,百姓们都围过来看,有人还专门请人念给不识字的人听。大家都很开心,说以后再也不用怕被士兵欺负了,再也不用怕有冤无处诉了。

没过多久,汴京就变了样。街上的士兵再也不敢像从前那样横行霸道,反而会主动帮百姓搬东西,帮老人过马路;地方官也不敢再克扣百姓的赋税,反而会主动帮百姓解决难题。百姓们的日子过得越来越安稳,脸上的笑容也越来越多。

这天,赵匡胤又带着赵普、石守信去御街巡查。街上的百姓见了他,都纷纷跪下磕头,喊着“陛下圣明”。赵匡胤连忙让他们起来,笑着说:“大家快起来,不用跪。朕是大宋的皇帝,也是百姓的皇帝,只要大家能过上好日子,朕就放心了。”

走到陈留巷口时,赵匡胤看见王老汉正在巷口卖菜,他的女儿站在旁边,帮着收钱,脸上带着笑容。王老汉看见赵匡胤,连忙放下菜筐,跪了下来:“陛下!陛下!”

赵匡胤连忙扶起他:“老人家,快起来。你闺女怎么样了?婚事定了吗?”

王老汉笑着说:“托陛下的福,小女的婚事定在下个月,男方家是巷口的铁匠铺,人很老实。陛下,要是没有您,小女早就被抢去了,我们父女俩也不知道该怎么活。您就是我们父女俩的救命恩人啊!”

赵匡胤笑了笑:“老人家,不用谢朕。保护百姓,是朕的职责。只要你们能过上安稳日子,朕就满足了。”

他又跟王老汉聊了几句,才带着人离开。走在御街上,看着百姓们安居乐业的样子,看着街上热闹的景象,赵匡胤心里满是欣慰。他知道,自己当初杀张光翰,整顿禁军纪律,没有做错。只有百姓安稳了,大宋才能安稳;只有百姓幸福了,大宋才能长久。

后来,赵匡胤又陆续平定了南方的几个割据政权,统一了中原地区。他始终记得,百姓是大宋的根本,始终把百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严禁官员和士兵欺负百姓,大力发展农业,减轻百姓的赋税,让百姓们能安心种地,安心生活。

在他的治理下,大宋的国力越来越强,百姓的日子越来越富裕,历史上把这段时期称为“建隆之治”。

多年后,赵匡胤去世了,可百姓们却永远记住了他。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