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楼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言情 >嘻哈史诗看古今 > 第804章 岳家军魂:岳飞铁血护山河

第804章 岳家军魂:岳飞铁血护山河(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岳飞拿起笔,手微微颤抖,却没有在认罪书上签字,而是在纸上写下了四个大字——“天日昭昭”。

写完后,他把纸扔在何铸面前:“告诉秦桧,我岳飞一生,精忠报国,从未谋反!这些罪名,我不认!我的家人和弟兄们,要是有半点损伤,我就是化作厉鬼,也不会放过他!”

何铸看着纸上的四个字,又看了看岳飞坚定的眼神,心里竟有些发怵。他捡起纸,转身走出牢房,把情况告诉了秦桧。

秦桧听了,气得拍案而起:“好一个岳飞!死到临头,还嘴硬!既然他不肯认罪,那就不用等了,明日,就地处决!”

第二天,岳飞被押往风波亭。天还没亮,风波亭周围就围满了百姓,都哭着喊着要放了岳飞,可士兵们拿着刀枪,把百姓们拦在外面,气氛悲壮得让人窒息。

岳飞穿着一身囚服,戴着镣铐,头发散乱,脸上满是伤痕,却依旧挺直了脊梁,目光坚定地看着北方——那是中原的方向,是他一生都在守护的地方。

牛皋等人也被押了过来,他们看着岳飞,眼里满是悲愤,却被士兵们按住,动弹不得。

李氏也来了,她被士兵们架着,头发散乱,衣服破烂,膝盖上的伤还没好,却依旧挣扎着,想要靠近岳飞:“将军!将军!”

岳飞看着李氏,眼里满是愧疚。他想说话,却被士兵们堵住了嘴,只能发出“呜呜”的声音。

秦桧的亲信拿着一杯毒酒,走到岳飞面前,说道:“岳飞,这是丞相大人给你的‘恩赐’,喝了它,能少受点罪。”

岳飞看着毒酒,又看了看周围的百姓,看了看牛皋等人,看了看李氏。他没有挣扎,任由士兵们松开他的嘴,接过毒酒。

他举起毒酒,对着北方,大声说道:“我岳飞,一生精忠报国,今日却遭奸人陷害,含冤而死!我不甘心!我死后,若有来生,还要做大宋的将军,对抗金军,收复中原,保护百姓!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啊!”

说完,他仰头,把毒酒一饮而尽。

毒酒入喉,瞬间传来一阵剧痛,从喉咙一直传到五脏六腑。岳飞的身子晃了晃,却依旧没有倒下,他看着北方,眼里满是不舍,最终,还是倒了下去,没了气息。

“将军!”李氏哭着扑过去,抱着岳飞的尸体,哭得撕心裂肺。牛皋等人也哭了,百姓们也哭了,哭声传遍了风波亭,传遍了临安,传遍了大宋的每一个角落。

岳飞死后,秦桧下旨,抄了岳飞的家,把李氏和岳飞的儿子岳霖流放岭南,还解散了岳家军,把一些不愿归顺的士兵,都处死了。

可百姓们没有忘记岳飞。他们偷偷把岳飞的尸体收了起来,埋在西湖边的栖霞岭,还在墓前立了一块碑,上面写着“宋岳鄂王墓”。为了发泄对秦桧的恨意,百姓们还铸了秦桧和王氏的铁像,跪在岳飞墓前,让他们永远赎罪。

多年后,宋孝宗继位,他早就知道岳飞是被冤枉的,刚继位就下旨,为岳飞平反昭雪,恢复他的官职,追封他为“鄂王”,还把李氏和岳霖从岭南接了回来,重新整顿军队,重用岳家军的旧部,想要完成岳飞收复中原的大业。

李氏回到临安后,第一件事就是去栖霞岭祭拜岳飞。她穿着一身素色衣服,手里拿着一束菊花,走到岳飞墓前,轻轻放下菊花,看着墓碑上的字,眼泪忍不住掉了下来。

“将军,陛下为你平反了,你可以安息了。”李氏轻声说道,“岳霖长大了,他像你一样,喜欢舞刀弄枪,说以后要像你一样,做个保家卫国的将军,完成你没完成的大业。”

“岳家军的旧部也回来了,他们都还记得你,还记得当年在朱仙镇的日子,还记得你说过的,要收复中原,迎回二圣。”李氏蹲下身,用手轻轻拂去墓碑上的灰尘,指尖蹭过冰冷的石碑,像在触碰当年岳飞温热的手掌,“我这一辈子,都在等这一天,等你沉冤得雪,等有人替你完成心愿。”

风从西湖边吹过来,带着水汽,拂过李氏的脸颊,也吹动了墓前的松柏。她坐在墓旁的石阶上,絮絮叨叨地说着这些年的事——说在岭南流放时,岳霖冻得夜里哭,却攥着她教的“精忠报国”四个字不肯松手;说岳家军旧部偷偷给他们送粮食,在信里说永远等着“岳将军”的名号;说百姓们就算被秦桧打压,也偷偷传着岳飞抗金的故事,没人敢忘。

正说着,身后传来脚步声。李氏回头,见岳霖穿着一身青色战袍,身后跟着几个年轻的士兵,都是岳家军旧部的孩子。岳霖快步走到墓前,“扑通”一声跪下,磕了三个响头,额头磕得通红。

“爹,儿子来看你了。”岳霖的声音带着哽咽,却透着一股军人的硬朗,“儿子现在是禁军的校尉了,跟着当年张叔、王叔他们练刀枪,早就不是当年在岭南哭鼻子的小孩了。”

他从怀里掏出一枚令牌,放在墓碑前——那是岳飞当年的将军令牌,当年抄家时被一个老仆偷偷藏了起来,后来辗转送到了岭南。“爹,你的令牌,儿子一直带着。以后儿子上战场,就带着它,像你一样,杀金军,收失地,不让任何人欺负大宋的百姓。”

李氏看着儿子,眼里满是欣慰。这些年的苦没白受,岳飞的骨血,没断;岳家军的魂,还在。

没过多久,宋孝宗下旨,命老将张宪(岳家军旧部,岳飞平反后召回)统领大军,北上抗金,岳霖也在军中,任先锋官。出兵那天,临安城的百姓都出来送行,街道两旁挤满了人,手里拿着馒头、鸡蛋,往士兵们手里塞,嘴里喊着“杀金军,收中原”“替岳将军报仇”。

李氏和岳霖的妻子站在城楼上,看着大军浩浩荡荡地向北出发,旗帜上“岳”字的印记,在阳光下格外醒目——那是张宪特意让人绣的,既是纪念岳飞,也是给士兵们壮胆。

大军北上后,捷报频频传来。岳霖像当年的岳飞一样,作战勇猛,有勇有谋,在郾城一战中,率领先锋营冲破金军的防线,斩杀金军大将完颜兀术的侄子,还收复了郾城,缴获了大量粮草和兵器。

消息传到临安,宋孝宗大喜,下旨嘉奖张宪和岳霖,还亲自去栖霞岭祭拜岳飞,在墓前承诺,定要完成岳飞收复中原的遗愿,迎回二圣的灵柩(此时宋徽宗已在金国病逝)。

李氏收到捷报那天,特意做了岳飞当年最爱吃的红烧肉,带着去了栖霞岭。她把菜放在墓碑前,倒了一杯酒,轻声说道:“将军,你看,霖儿没给你丢脸,岳家军也没给你丢脸。郾城收回来了,再过不久,开封也能收回来,中原也能收回来,你在天有灵,也该安心了。”

酒液洒在墓前的泥土里,像在回应她的话。风拂过松柏,发出“沙沙”的声响,像是岳飞的应答,又像是岳家军士兵们的呐喊。

可战事并没有一直顺利。完颜兀术不甘心失败,集结了十万大军,在朱仙镇设下埋伏,想要一举歼灭宋军。张宪带着大军赶到朱仙镇时,没察觉异样,贸然进军,结果被金军包围,粮草也被金军截断,陷入了困境。

消息传到临安,宋孝宗急得团团转,朝中大臣也都慌了——朱仙镇是当年岳飞大败金军的地方,若是这次宋军在这里惨败,不仅收复中原的大业会功亏一篑,大宋的兵力也会大损。

李氏得知消息后,连夜去了军营,找到正在收拾行李、准备偷偷北上的岳霖妻子。“你别急,”李氏按住她的手,“霖儿在朱仙镇,张将军也在,他们都是岳家军的人,不会那么容易输。我这里有一封书信,是当年你爹在朱仙镇作战时写的,里面记着朱仙镇的地形,还有破敌的计策,你让人快马加鞭送到朱仙镇,交给霖儿。”

岳霖妻子接过书信,眼泪掉了下来:“娘,谢谢你,要是霖儿能平安回来,我们一定好好孝敬你。”

“傻孩子,”李氏擦了擦她的眼泪,“霖儿不仅要平安回来,还要带着大军,打胜仗回来。”

书信很快送到了朱仙镇的宋军营中。岳霖接过书信,看着父亲熟悉的字迹,心里一阵激动。他按照书信上的记载,找到了朱仙镇后山的一条小路——那是当年岳飞为了防备金军埋伏,特意勘察出来的,只有岳家军的核心将领知道。

岳霖挑选了五千精锐士兵,趁着夜色,从后山小路绕到金军的后方,突袭金军的粮草营。金军的守军根本没想到宋军会从这里过来,一个个睡得正香,岳霖带着士兵,轻松就攻破了粮草营,点燃了火把。

火借风势,很快就蔓延开来,金军的粮草被烧得一干二净。完颜兀术得知粮草营被烧的消息后,气得当场吐血——没有了粮草,十万大军根本撑不了几天,再加上宋军的正面进攻,金军很快就陷入了混乱。

张宪抓住机会,率领大军从正面发起进攻,岳霖则带着士兵从后方夹击。宋军士兵们士气大振,一个个像打了鸡血似的,拿着刀枪往前冲,嘴里喊着“杀金军,替岳将军报仇”“收复中原”的口号。

金军本来就军心涣散,再被宋军前后夹击,很快就溃不成军,纷纷往北方逃窜。完颜兀术带着残部,狼狈地逃回了金国,再也不敢轻易南下。

朱仙镇大捷的消息传到临安,整个京城都沸腾了。百姓们张灯结彩,敲锣打鼓,像过年一样热闹,还自发地去栖霞岭祭拜岳飞,说岳将军在天有灵,保佑大宋打了胜仗。

宋孝宗亲自出城迎接大军,看到岳霖时,连忙上前,拍了拍他的肩膀:“岳霖,好样的!不愧是岳飞的儿子,没给你爹丢脸!”

岳霖跪在地上,躬身说道:“陛下过奖了,这都是将士们奋勇杀敌的功劳,也是先父在天保佑,臣只是做了该做的事。”

大军进城后,张宪和岳霖第一件事就是去栖霞岭祭拜岳飞。他们带着岳家军的旧部,穿着铠甲,拿着刀枪,整齐地跪在岳飞墓前,行了三叩九拜之礼。

“将军,”张宪声音哽咽,“我们打赢了,朱仙镇打赢了,金军被我们打跑了!再过不久,我们就能收复开封,收复中原,完成你当年没完成的心愿!”

岳霖也说道:“爹,儿子没让你失望,没让岳家军的兄弟们失望。以后,儿子会继续带着岳家军,守护大宋的山河,保护百姓,直到把金军彻底赶出中原,让大宋的百姓,再也不用受战乱之苦。”

墓前的松柏,在风中轻轻摇曳,像是在回应他们的誓言。

后来,宋军又陆续收复了开封、洛阳等失地,把金军赶回了黄河以北,中原地区终于回到了大宋的怀抱。宋孝宗下旨,追封岳飞为“武穆王”,还在临安和开封都建了岳飞祠,供百姓祭拜。

李氏晚年时,搬到了西湖边的一座小院里,离栖霞岭很近。每天清晨,她都会去岳飞墓前,扫扫墓,擦擦墓碑,坐在石阶上,絮絮叨叨地说着家里的事,说着中原的百姓有多安居乐业,说着岳霖又打了胜仗。

岳霖后来继承了岳飞的爵位,成为了大宋的大将军,镇守北方边境,金军再也不敢轻易来犯。

他把岳飞的“精忠报国”四个字,刻在了自己的铠甲上,也教给了自己的儿子,教给了军中的每一个士兵。

多年后,李氏去世,宋孝宗下旨,将她与岳飞合葬在栖霞岭。

合葬那天,临安的百姓都来了,排着长长的队伍,给他们送行,哭声和敬意,传遍了西湖边。

岳飞和李氏的墓前,常年有人祭拜,香火不断。

秦桧和王氏的铁像,依旧跪在墓前,被百姓们唾骂,永远也抬不起头。

而岳飞抗金的故事,也一代代传了下去。

无论是老人还是小孩,都知道大宋有个岳飞将军,知道他精忠报国,知道他带领岳家军,在朱仙镇大败金军,知道他被奸人陷害,却永远活在百姓的心里。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