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被人欺负的可怜炮灰七十五(2 / 2)
赵爷爷也来了,他手里拿着两个刚编好的竹套,是给最大的两个桃果准备的。“先套上这两个,”他把竹套轻轻套在果子上,“剩下的等再长大点套。”他坐在孩子们中间,给他们讲山里的故事,说以前山里有棵老桃树,每年都结很多果,村里的孩子都去摘,后来老桃树枯了,大家还在树下种了向日葵,说要让友谊一直延续。
小默听得入迷,把故事记在笔记本上,说要把老桃树的故事也写进书里。丫丫靠在赵爷爷身边,闻着他身上淡淡的竹香,忽然觉得,“友谊花田”里的每一样东西,都是有故事的——向日葵有故事,桃树有故事,连风里的香味,都藏着大家的回忆。
接下来的日子,孩子们每天都会去看桃树,给它浇水、除草,还把赵爷爷编的竹套一个个套在果子上。桃果一天天长大,颜色也从深绿变成浅绿,偶尔能看见一点淡淡的粉色,像小姑娘害羞的脸蛋。
晓雨从城里回来了,她带回了好几本儿童文学书,还有出版社编辑的名片,说编辑对《种子的旅行》很感兴趣,想看看完整的稿子。孩子们围着晓雨,听她讲城里的事,小默赶紧把笔记本递给她,让她看新写的章节。
“晓雨老师,你看我们的桃树结果了!”丫丫拉着晓雨去看桃树,晓雨看见枝头上的桃果时,惊喜地叫出声:“长得真好!等熟了,我们就用它做桃酱,装在玻璃罐里,贴上孩子们画的标签。”她还提议,在“种子驿站”里放一个专门的架子,用来放大家做的手工食品,比如桃酱、向日葵饼干,让来花田的人都能尝尝。
小宇和毛豆立刻行动起来,他们去找赵爷爷要竹条,想编一个小架子。赵爷爷帮他们削好竹条,教他们编简单的竹架,小宇学得快,不一会儿就编好了一个小格子,毛豆则在竹架上刻了小小的向日葵图案,说这样才配“种子驿站”。
丫丫和朵朵则开始准备标签,她们用晒干的向日葵花瓣贴在硬纸板上,再用彩笔写上“友谊花田的桃酱”“向日葵饼干”,还画了小小的桃树和向日葵。朵朵的画画得好,她在每个标签上都画了一个笑脸,说这样看到的人都会开心。
八月初的时候,桃果终于熟了,最大的那颗已经变成了粉红色,像个小灯笼挂在枝头。孩子们小心翼翼地把竹套取下来,一股淡淡的桃香飘了出来,丫丫忍不住凑上去闻了闻,甜丝丝的,比想象中还香。
苏晓早就准备好了玻璃罐,洗得干干净净,还消了毒。孩子们围在驿站的桌子旁,看着苏晓把桃子去皮、去核,切成小块,放进锅里煮。锅里的桃子慢慢变成了粉红色,甜味也飘了出来,满屋子都是桃香和向日葵花香混合的味道。
“我来搅拌!”小默举起小手,苏晓给了他一个小木勺,让他慢慢搅拌锅里的桃酱。小默搅拌得很认真,生怕把桃酱煮糊了,丫丫和朵朵则在旁边帮忙擦玻璃罐,小宇和毛豆则把标签贴在罐身上,每个罐子都贴得整整齐齐。
桃酱煮好后,苏晓把它装进玻璃罐里,盖上盖子,放凉后密封好。一共装了六罐,正好分给城里的六个小朋友,每个罐子里还放了一片晒干的向日葵花瓣。“这样他们打开罐子,就能闻到花田的味道了。”苏晓笑着说。
小默在每个罐子的信封上都写了字,告诉城里的小朋友,这是“友谊花田”的桃树结的果,是大家一起做的桃酱。他还在信里说,等明年夏天,欢迎他们来花田,一起看向日葵,一起摘桃子,一起办“双果节”。
寄完桃酱的第二天,邮递员送来了一个大包裹,是城里的小朋友们寄来的。打开包裹,里面装满了书和画,还有一些城里的种子,比如太阳花种子、波斯菊种子。林林还寄来了一个小小的音乐盒,打开就能听到《向日葵之歌》,音乐盒上还画着“友谊花田”的样子,是他照着晓雨老师发的照片画的。
孩子们把新寄来的种子种在花田周围,把书放进“种子驿站”的书架上,音乐盒则放在书架最显眼的位置,谁来了都能打开听。丫丫和朵朵还把城里小朋友的画贴在驿站的墙上,贴成了一个大大的“友谊”字样,看起来特别温暖。
八月中旬的时候,“友谊花田”的向日葵开始成熟,花盘慢慢低垂下来,金黄的花瓣也开始凋谢。孩子们跟着赵爷爷一起收割向日葵,他们戴着草帽,手里拿着小镰刀,小心翼翼地把向日葵花盘割下来,放在竹筐里。
收割的时候,小宇发现有一个花盘特别大,比他的脑袋还大,他兴奋地举起来:“这个花盘肯定有很多籽!”毛豆赶紧过来帮忙,两个人一起把花盘放进竹筐里。苏晓则在旁边教大家怎么把葵花籽剥下来,说晒干后可以炒着吃,也可以留着当种子,明年再种。
孩子们围坐在花田边,一边剥葵花籽,一边聊天。丫丫说,明年她要种更多的向日葵,朵朵说要在花田边种更多的蒲公英,小默说要把《种子的旅行》写完,小宇说要跟毛豆一起学编竹篮,毛豆则说要种更多的桃树,让花田边长满桃树。
赵爷爷看着孩子们叽叽喳喳的样子,笑着说:“明年春天,我再教你们编竹灯笼,等秋天的时候,我们在花田边挂满灯笼,像星星一样亮。”苏晓也说:“明年我们再办丰收节,邀请更多城里的小朋友来,一起打葵花籽、做桃酱、编竹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