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被人欺负的可怜炮灰一百六(2 / 2)
苏曼拿出相机,给这幅画拍了张照片:“我要把这张照片发到网上,让更多人知道拾光书店的故事,知道这里有这么多温暖的瞬间。”
林小满把画小心地挂在天窗动。“以后,这幅画就是书店的一部分了,”林小满看着画,心里满是感慨,“它会像时光信一样,记录着我们和书店的故事,陪着我们一直走下去。”
夜幕降临,书店里的灯亮了起来,暖黄色的灯光照在书架上,照在画纸上,照在每个人的脸上。老周坐在藤椅上,给念念讲着《小兔子的胡萝卜》,李建国坐在旁边听着,嘴角带着温柔的笑;张启明在修表箱前,仔细地擦拭着一块旧手表;苏曼在整理今天拍的照片;夏晓则坐在窗边,看着外面的夜空,心里想着明天还要来书店,画更多好看的画。
林小满坐在柜台后,看着眼前的一切,拿起那本“拾光日记”翻了起来。日记里的字迹虽然有些模糊,但字里行间的温暖却丝毫未减。她忽然觉得,拾光书店不仅仅是一个卖书的地方,更是一个承载着回忆和希望的港湾,这里有太多人的故事,太多人的情感,太多人的期待。
“小满姐,你在看什么呢?”夏晓走过来,好奇地问道。林小满把日记递给她:“这是以前常来书店的一位老爷爷留下的日记,里面写满了他和书店的故事。”夏晓接过日记,轻轻翻开,看着里面的文字,眼睛渐渐湿润了:“原来书店有这么久的历史,有这么多感人的故事。小满姐,我以后也要把我和书店的故事写下来,等我老了,再拿出来看,肯定会觉得特别幸福。”
“会的,”林小满笑着说,“只要你愿意,书店永远欢迎你,这里的故事,也会一直等着你去书写。”
夜深了,客人们陆续离开,书店里渐渐安静下来。林小满、老周、张启明、苏曼和夏晓一起收拾好书店,关好灯,锁上门。巷口的桂花香还在空气中弥漫着,月光洒在青石板上,像一层薄薄的银纱。
“明天见,”林小满笑着对大家说。大家点点头,各自向家的方向走去。林小满回头看了一眼挂在门口的木牌——“拾光不辍,温暖常存”,在月光下闪着微光。她知道,明天太阳升起时,书店又会迎来新的客人,新的故事,而这些故事,会像巷口的桂花一样,散发着淡淡的清香,温暖着每一个人的心房。
第二天清晨,林小满刚打开书店门,就看到门口放着一个小小的包裹。她打开包裹,里面是一本崭新的笔记本,封面上画着拾光书店的样子,旁边还有一张纸条:“我是昨天来书店的那个穿红色雨衣的小姑娘的妈妈,谢谢你们让孩子感受到了书店的温暖。这个笔记本,送给你们,希望能记录更多关于书店的美好故事。——一个感恩的妈妈”
林小满把笔记本放在柜台前,阳光透过天窗照进来,落在笔记本上,显得格外温暖。她知道,拾光书店的故事,还在继续,而这些温暖的瞬间,会像一颗颗珍珠,串联起书店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永远闪耀着光芒。
不一会儿,夏晓背着画板来了,她看到柜台上的新笔记本,好奇地问:“小满姐,这是新的留言本吗?”林小满点点头:“是昨天来的一位客人送的,我们可以用它来记录更多新的故事。”夏晓眼睛一亮:“那我今天要在上面画一幅小画,就画巷口的桂花树和书店的门,肯定很好看。”
林小满笑着点点头,看着夏晓拿起画笔,在笔记本上勾勒出美好的画面。她知道,拾光书店就像一个永远不会停下脚步的旅人,带着温暖和希望,在时光的长河中,继续前行,迎接每一个崭新的明天,书写每一个动人的故事。而这些故事,会像一首悠扬的歌,在岁月的流转中,永远回荡在每个人的心中,温暖着每一个路过的人。
夏晓握着彩铅的手顿了顿,笔尖在笔记本封面的空白处轻轻点了点,忽然抬头看向林小满:“小满姐,我能不能把张奶奶的竹篮也画进去?就是装桂花糕的那个,竹编的纹路特别有味道。”林小满刚要应声,玻璃门外就传来张奶奶的声音,老人家提着一个竹篮,颤巍巍地站在青石板上,鬓角的银发沾着晨露。
“奶奶您怎么来了?快进来坐。”林小满赶紧迎上去,接过竹篮,里面是刚蒸好的南瓜饼,还冒着热气。张奶奶坐在藤椅上,喝了口林小满递来的热茶,笑着说:“昨天看你们喜欢桂花糕,今天想着换个口味,刚出锅就给你们送来了。”她目光扫过夏晓手里的笔记本,眼睛一亮,“这丫头在画画呀?能不能给我也画个小像,就坐在这藤椅上,我想留个念想。”
夏晓立刻点头,拿起画笔仔细观察张奶奶的模样:老人家眼角的皱纹里藏着笑意,手里握着茶杯,指节有些弯曲却透着精神。她下笔很轻,先用铅笔勾勒出轮廓,再用浅棕色的彩铅细细描绘竹椅的纹路,最后在张奶奶的衣角添了一朵小小的桂花——那是方才张奶奶进门时,落在她衣襟上的。
的故事。”苏曼的声音突然从门口传来:“这有什么难的!我可以弄个‘时光表册’,把每块修过的表都拍下来,旁边写上故事,放在修表箱旁边,肯定特别有意思。”
大家都觉得这个主意好,苏曼立刻拿出相机,开始给张启明的修表工具和那块怀表拍照。夏晓则在笔记本上画了一个小小的表册,旁边画着一块怀表,还在空白处写:“张爷爷的时光表册,记录每块表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