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楼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重生 >我以红警踩列强 > 第468章 代言人狠着哪

第468章 代言人狠着哪(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然而,让人意外的是,原本对长生天极为虔诚的阿德旺,此刻却缓缓低下了头,对着图巴克行了一个恭敬的礼:

“尊敬的萨满先生,您的话语,就是长生天指引的方向。我们愿意追随您,继续向北逃亡。”

他一边说着,一边猛地转过身,对着身后的士兵们高声喊道:

“弟兄们,我们已经没有退路了!前面的部落就是我们的战利品!战胜他们,他们的女人、孩子、牛羊,就都是我们的!他们将成为我们新的奴隶!”

阿德旺的话,瞬间点燃了士兵们心中的贪婪与欲望。这些士兵早已被饥饿与寒冷折磨得失去了理智,听到“战利品”“奴隶”等字眼时,眼睛瞬间亮了起来。他们纷纷举起手中的武器,发出一阵阵兴奋的嚎叫,如同脱缰的野马般,朝着不远处达尔汗旗主的部落冲去。

其他几位统领见状,也不甘落后——他们知道,只有跟着图巴克,跟着这支队伍,才能在乱世中活下去。他们纷纷率领着自己的手下,冲进了达尔汗旗主的部落。

一时间,原本宁静的部落变得鸡飞狗跳。士兵们如同饿狼般,闯进牧民的帐篷,将里面的粮食、财物洗劫一空;他们将牧民们的牛羊赶到一起,用鞭子抽打着手无寸铁的牧民;

女人们的哭喊声、孩子们的尖叫声、老人们的哀求声,与士兵们的狞笑声、牛羊的惨叫声交织在一起,整个部落瞬间变成了人间炼狱。

而巴图巴克则站在远处的山坡上,静静地看着这一切。

他的嘴角缓缓勾起一抹残忍的笑意——他知道,经过这场掠夺,这些士兵们已经彻底与他绑在了一起。

他们手上沾了达尔汗旗主部落牧民的鲜血,就算日后想投降华夏军,也绝无可能。从今往后,这些人只能死心塌地地跟着他,为他卖命。

三天后,华夏军940师终于抵达了达尔汗。

当士兵们踩着厚厚的积雪,走进这片曾经繁华的草原部落时,眼前的景象让他们忍不住皱紧了眉头——原本生机勃勃的部落,此刻只剩下一片断壁残垣。帐篷被烧毁,只剩下焦黑的木桩;地上散落着破碎的衣物、农具,还有一些被啃食得只剩下骨头的牛羊尸体。

更让人揪心的是,在部落的角落,散落着大量猛谷老人的尸体。这些老人大多衣衫单薄,身体蜷缩在一起,脸上还残留着痛苦的表情——他们显然是被逃亡的猛谷部落抛弃了。对于急于行军的骑兵人来说,年老体弱的老人就是累赘,他们被留在了这里,在零下几十度的严寒中,活活冻死、饿死。

940师的士兵们沉默地看着眼前的一切,心中充满了复杂的情绪。他们没有多说什么,只是默默地找来木柴,将这些老人的尸体集中在一起,点燃了火焰。熊熊的烈火吞噬了尸体,也仿佛在祭奠着这些无辜的生命。

焚烧完尸体后,940师按照命令,留下一个团的兵力驻守达尔汗,负责清理战场、安抚幸存的牧民,并建立临时防御工事。

其余的兵力则继续朝着苏赫巴托尔前进——根据上级的命令,他们需要尽快占领苏赫巴托尔,打通通往乌兰乌德的通道。

此时的草原,正处于一年中最寒冷的时节。

寒风如同刀子般刮在士兵们的脸上,雪花不断地落在他们的身上,很快就积了厚厚的一层。

但这并没有阻挡华夏军前进的脚步——士兵们穿着厚实的棉衣,踩着防滑的军靴,迈着整齐的步伐,在雪地里艰难地前行。

他们的脸上没有丝毫的抱怨,眼神里满是坚定——赵国强的命令已经下达,他们就必须坚持完成。

又经过三天的艰难行军,940师终于抵达了苏赫巴托尔。苏赫巴托尔原本是猛谷与罗刹的边境重镇,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可当士兵们走进这座城镇时,却发现这里早已没了边境重镇的模样——街道上冷冷清清,店铺的门窗被砸得粉碎,里面的货物被洗劫一空;

居民的房屋大多被烧毁,只剩下断壁残垣;地上散落着各种杂物,还有一些干涸的血迹,显然这里也经历过一场残酷的掠夺。

不过,与达尔汗不同的是,苏赫巴托尔并没有经历大规模的战争。

逃亡的猛谷部落只是在这里进行了掠夺,之后便继续向北逃窜了。

因此,940师的士兵们没有遇到任何抵抗,顺利地占领了苏赫巴托尔。

他们按照惯例,在城镇里建立了临时指挥部,安排士兵进行巡逻,并开始安抚幸存的居民。

占领苏赫巴托尔后,940师并没有停下脚步。根据上级的命令,他们派出一个团的兵力,继续朝着色愣杜马前进。

色愣杜马是苏赫巴托尔与乌兰乌德之间的一个小镇,虽然规模不大,但却是连接两地的重要交通枢纽。只要占领了色愣杜马,就能彻底打通通往乌兰乌德的通道。

当这个团的华夏军士兵抵达色愣杜马时,小镇里的罗刹人早已得到了消息。

不过该跑的都跑了,剩下的一些老弱病残,我只能任由华夏军摆布,小镇被很快占领。

就在940师在草原上节节推进的同时,猛谷地区的另一个方向,华夏军949师也正在经历一场艰难的行军。

他们的目标是阿尔泰地区——那是一片位于猛谷西部的广袤土地,与华夏的新疆地区接壤,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为了抵达阿尔泰地区,949师的士兵们需要穿越一片茫茫的戈壁滩。

戈壁滩上水资源极度匮乏。

士兵们每人携带的水有限,为了节省水源,他们每天只能喝少量的水,嘴唇干裂得渗出血丝,喉咙里像是要冒烟一般。

而且戈壁滩上到处都是沙丘和碎石,没有任何参照物,士兵们只能依靠指南针和地图辨别方向,稍有不慎就会迷路。

但即便是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949师的士兵们也没有放弃。他们互相鼓励、互相帮助,有的士兵体力不支倒下了,其他士兵就轮流背着他前进;有的士兵的鞋子磨破了,就用布条裹住脚,继续前行。他们心中只有一个信念——尽快抵达阿尔泰地区,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

经过十几天的艰难行军,949师终于穿越了戈壁滩,抵达了阿尔泰地区。

当士兵们看到眼前的景象时,都忍不住露出了惊讶的表情——他们原本以为,阿尔泰地区和戈壁滩一样,是一片不毛之地,可眼前的景象却与他们的想象截然不同。

几条清澈的河流蜿蜒流淌在草原上,河水倒映着蓝天和白云;远处的阿尔泰山上,覆盖着厚厚的积雪,雪水融化后,汇成了一条条小溪,滋润着山下的土地;

山上的植被也十分丰富,松树、柏树等耐寒的树木随处可见,偶尔还能看到几只野生动物在林间穿梭。整个阿尔泰地区,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根本不是他们想象中那般荒凉。

此时的阿尔泰地区,人口只有万余人,大多是蒙古部落的牧民。当这些牧民看到华夏军949师的士兵时,脸上满是紧张。

阿尔泰地区的蒙古统领,在得知华夏军到来的消息后,也曾犹豫过是否要抵抗。

他召集了部落里的长老们商议,可商议的结果却是一致的——不抵抗,选择投降。

原因很简单:首先,华夏军的兵力远胜于他们。

华夏军有近万人,而且个个装备精良、训练有素,就算他们部落里的汉子再勇敢善战,也不可能战胜这样一支在严寒与戈壁中依然能保持完美队形的军队;

其次,他们早已收到了来自华夏军的通知——华夏军已经下令,所有原属于清政府管辖地区的部落管事,只要愿意归顺,就能继续留在原地生活,华夏军不会为难他们。

对于阿尔泰地区的猛谷统领来说,归顺华夏军,既能保住自己和部落牧民的性命,又能让部落继续在这片土地上生活下去,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因此,当949师的士兵们抵达阿尔泰地区的部落时,猛谷统领带着部落里的长老和牧民,早早地在部落门口等候。

他们手捧哈达,对着华夏军的士兵们行了一个恭敬的礼,然后当着所有人的面,宣布向华夏军投降。

94师的士兵们接受了他们的投降,并按照规定,对阿尔泰地区的统领给予一定的特殊的特权。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