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章 庆幸,分化(2 / 2)
原本,一部奇幻青春爱情电影,还是中等成本的电影,在北美上映很平常,哪怕它是由畅销小说改编的。
可电影表现出来的火爆程度,与它在传统相对保守的影迷和影评人的眼中的质量完全不相符,就像一坨包着巧克力的屎拍卖出了天价,让这批所谓的主流人士感到特别的恶心。
其实,在电影上映前,电影的宣发NTL就是按照A级电影的规模进行的,尽管这部电影的制作成本只有3500万美元左右。
上映前的电影预售,已经能够想象出电影的火爆,但是真到了正式上映时,给人的震撼又是不同的。
上映第一天周五,从午夜场开始,就有无数的书迷涌进了影院,这就是第一批电影观众,也是电影的基本盘。
而第一天的票房又正好印证了这一点。
《暮光之城:暮色》以3419家影院开画,第一天就以过万美元的单馆票房震惊了所谓的专家们。
要知道,这可不是小规模点映的艺术片,也不是投资过亿的特效巨作,而只是3500万美元中等投资的青春向电影。
第一天,单馆票房美元,单日票房3598万美元强势拿下第单日冠军。
更为关键的是,在第一天的现场观众调查中,电影居然拿下了A的优秀评价。不是A-,而是A。
要不是一些传统的路人观众也进行了评价,它分分钟给你冲上A+。
这让那些同样在第一天就进入影院观看电影的影评人和媒体们错愕不已。
我在哪?我看了个啥?为什么这坨屎就是A了?
于是,就出现了北美难得一见的两极分化场景。
只要是专业评分和影迷评分都有的评分网站,两者都出现了巨大的差异。
就像烂番茄网站,只是第一天,就有23家媒体给出了42%的新鲜度评分,这个评分,连很多一周游的电影评分都不如。
不过,在影迷评分一栏,超过名影迷,在第一天就集体给打出了92%的超高新鲜度,那番茄的图标,简直都红透了。
同样的,现场影迷给了了A级的评价,但13家媒体综合评分为确是C。
不是别人,就连林枫自己,要不是知道情况,都以为是雅各布和伊莎贝拉花了大价钱买了无数的水军刷分。
而且,这部分影迷或者说书迷,还不是那种沉默的大多数,都是网络新新人类,都喜欢在网络上分享自己的观点。
“这就是纯净水般的爱情,它纯粹、强烈且超越一切世俗障碍”
“爱德华不再只是恐怖的怪物,而是集英俊、强大、自制力与深情于一身的完美恋人,满足了我对完美情人的一切想象。”
“我爱死这部电影了,这就是我看小说时脑中的画面,太美了。”
“我与贝拉一同体验初恋的悸动、不安与狂热。看了《暮色》以后,昨晚竟然做了好几个春梦,今晚我还要再看一次。”
......
在这一刻,很多人开始意识到一个问题:专业评价还能影响多少电影票房?
这就激起了许多专业影评人和专业媒体的恐慌和好胜心,自己的舆论高低可不能丢,这可是他们吃饭的根本。
于是,这些专业影评人和媒体开始了猛烈的反击,各种影评、分析文章纷纷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