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度量衡新制(2 / 2)
1744年三月初,春风拂过乾清宫的金顶,檐角的风铃在风中轻响。
工部尚书周明远捧着厚厚的奏疏,在朝会上躬身启奏。
“近年工商繁茂,南北通市往来如织,然各地度量衡差异日显——一匹布,江南称三丈,塞北量出四丈。
一担粮,苏杭算一百五十斤,陕甘却按两百斤计。
商家对账如拆谜,百姓买货常遇‘短尺少秤’,长此以往,恐碍工商发展。”
这番话正合弘历心意,早在开年的御前会议上,他便对周明远交代。
“度量衡是商事根基,乱了规矩,就像御酿缺了酒曲——再好的生意也得变味。
今年务必拿出新标,要简单明了,让百姓商户一看就懂。”
此刻,周明远展开新制的量具,躬身奏道。
“臣等参照天地常数,定下新制。
长度以‘米’为基,取百名身高五尺九寸士兵自然跨步均值为一米,衍生毫米、厘米、分米十进制递进,五百米为‘里’,两里为‘公里’,一丈十尺,三尺为一米,一尺十寸。
面积以‘平方公里’为计,一平方公里合一百公顷,一公顷为一万平方米。民间常用的‘一亩’合六百六十六平方米,十分为一亩,十厘为一分,新旧计量皆可对应。
重量以‘千克’为纲,一立方米纯水重为‘吨’,一千克即其千分之一(合民间两斤),衍生克、毫克,与斤两钱分适配。
容量以升、毫升计,一升合一千克纯水体积,千毫升为升,立方米与升对应,十升为一斗。
时间以‘秒’为基,六十秒一分、十五分钟为一刻,六十分一时、二十四时一日,七日一周、三月一季、十二月一年,与农时营生相合……”
话音未落,监察御史赵启铭已按捺不住,手持笏板快步出列,语气急切。
“皇上,此法万万不可!尺、斗、斤沿用千年,乃是祖宗传下的商事根本。
如今弃旧图新,改用‘米’‘千克’这些闻所未闻的名目,百姓如何能懂?商户算账都要捧着换算表,岂不是添乱?”
资深御史吴尊义紧随其后,语气更为恳切。
“皇上,老臣在地方巡查时见惯了市井营生,卖菜的农妇认‘斤两’,布庄的掌柜论‘尺寸’,这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习惯。
一步算一米,一升定两斤,硬要改弦更张,恐让百姓觉得朝廷不顾民间疾苦啊!”
头发花白的御史梁国治颤巍巍出列,指着新制量具叹道。
“老臣掌管过税赋文书,知晓各地度量虽有差异,却自有约定俗成的换算之法。
如今定‘五百米为里’‘一升合千毫升’,看似精准,实则把简单事弄复杂了——万一基层官吏借机苛责商户‘校准不力’,岂不成了新的贪腐由头?”
几位言官纷纷附和,殿内一时响起低低的议论声,都在忧心新制会颠覆传统、扰动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