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母婴保育院(1 / 2)
“皇上圣明!”苏琦连忙躬身笑道。
“征调土民助建分馆,免了大清子民肩挑手扛之苦,省下的人力还能专司耕读——如此一来,不仅银钱花得精明,更让天下学子能安心向学,实乃千秋功德!”
弘历嘴角微扬,却未多言,指尖在舆图上缓缓滑动。
“近年田地赋税接连减免,‘多子多福’的劝生诏也深入人心,民间生育之风愈发浓厚。”
弘历顿了顿,目光扫过账册上的人口增长数据。
苏琦连连点头,脸上堆着赞许的笑意。
“皇上所言极是!自皇上登基以来,新政迭出,实乃百姓之福。
先有丁税全免,卸下百姓肩头重担,后下五寸之令,田税减半,家家户户都松了口气。
加上人口新政里,多子家庭可享赋税减免,更是让百姓敢生、愿生。”
苏琦凑近一步,指着账册补充道。
“还有大清中央银行统一币制,征税再无火耗克扣,一银元便能实打实地用在实处,百姓手里的钱更经花了,日子自然蒸蒸日上。
还有这两年移民局将内地稠密地区百姓、流民迁往关外、澜沧、红河、安东省,既解了土地兼并之困,又拓了边疆。
去年土地新政,土地局把豪强大户的田产收购低价租给无田百姓,更是让家家户户有地种、有饭吃。
臣前几日下乡巡查,见农户院里嬉闹的孩童,几乎家家五六个,七八个的也不稀奇,这都是托皇上的福啊!”
弘历听着苏琦细数新政成效,指尖在舆图边缘轻轻摩挲,嘴角噙着一丝欣慰。
穿越八年有余,从初登帝位时的心头紧绷,到如今能让这片土地上的百姓安家立业、人口滋长,他确实知足。
但这份满足并未持续太久,弘历话锋一转,语气沉了几分:“你说的这些,只是其一。”
弘历抬眼看向苏琦,目光里带着忧虑。
“可你可知,民间妇人生产,崩血难产者仍占一成,生下的孩童,未满周岁便夭折的,更是高达三成。”
弘历顿了顿,想起此前的举措。
“朕虽让太医院派妇科圣手去民间培训稳婆,教些助产法子,这两年情况虽有好转,却远没到朕满意的地步。”
苏琦闻言心头一震,连忙躬身道。
“皇上忧心民生至细,臣汗颜。
此前只盯着人口增长的数字,竟忽略了这般生死大事。
产妇难产、婴孩夭折,实是千家万户的锥心之痛,若能妥善解决,何止是百姓之福,更是大清根基之幸!”
“今年国政平稳,国库也算充裕,北京医科大学培养的妇科、婴幼儿科医师也该派上用场了。”弘历向前倾身,语气郑重。
“你与太医院院使谋划一番,整合各地惠民药局,在各省州府设‘母婴保育院’,各县设分院。
让医科大学的专业医师驻院坐诊,既给产妇接生,也给婴幼儿诊病,再把那些培训合格的稳婆编入其中,统一调度。”
弘历指尖在桌案上点了点,补充道。
“此外,还要在保育院里推行一事——遍贴告示鼓励母乳喂养,让产妇知晓这是养护婴孩最好的法子。
更要严令禁止堕胎、弃婴、杀婴,凡查实者,依律重判。”
“臣明白!”苏琦应声时,弘历又道。
“同时整合各地育婴堂,设立‘育婴福利院’,收留无依无靠的弃婴,请乳母照料,待长至学龄便送入学堂。
既救一命,也为大清添一分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