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兆惠赴西北(2 / 2)
养心殿。
李玉跪在地上,声音发颤:“皇上,王爷他……怕是熬不过这三更天了。”
弘历手里的朱笔在“藩属军制整编实施条例”的奏折上顿了顿。
弘历闭了闭眼,再睁开时,眼底的波澜已压了下去。
这个时空里,允祥活到了五十八岁,从裁撤绿营到设立反贪局,从《中华日报》创刊到蒙古军改,桩桩新政都看在眼里,也算是……不枉此生了。
“拟旨吧。”弘历的声音穿过殿内的寂静,带着一种尘埃落定的平静。
李玉忙躬身应着,铺开明黄的圣旨,笔尖悬在半空等候。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怡亲王允祥,久侍宫廷,勤勉素着,着依亲王例治丧,辍朝三日,其子弘晓依例降袭,着封为多罗怡郡王(注1)。”
朱笔落下时没有半分犹豫,弘历随手将笔搁在笔山,指尖在“依例”二字上敲了敲,眼底没什么波澜,雍正帝亲封的铁帽子王又如何?在他眼里,不过是需要规整的宗室旧制。
李玉捧着圣旨退下时,心下微怔——怡亲王明明是先帝亲封的铁帽子王,按制应世袭罔替,皇上这道“依例降袭”的旨意,竟打破了“世袭罔替”的铁律。
次日早朝,太和殿的晨光里浮着淡淡的肃穆。
“怡亲王允祥昨夜三更薨逝。”弘历声音平稳,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沉郁,“依亲王例治丧,辍朝三日,其子弘晓依例降袭,着封为多罗怡郡王。”
阶下响起一片低低的唏嘘,宗亲列班中已有细碎议论声传开。
肃亲王蕴着眉头紧锁,侧身对身旁的郑亲王福存低声道:“怡亲王是先帝亲封的铁帽子王,明诏‘世袭罔替’,怎么到了弘晓这儿就降成郡王了?于理不合啊。”
郑亲王福存捻着胡须,目光扫过御座上神色平静的弘历,压着声音回。
“皇上既说‘依例’,必是有新章程。只是这铁帽子头一回落了角,往后的规矩……怕是要变了。”
两人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一丝隐忧。
听见阶下宗亲的议论,张廷玉神色如常,心中并无波澜,当今皇上登基以来,整饬旧制从不含糊,今日这降袭的旨意,看似破例,实则早合了皇上革故鼎新的路数,不足为奇。
“藩属军制整编一事,”弘历话锋一转,目光扫过群臣。
“蒙古各师粮草原由怡亲王督办,现着傅恒暂接。
另,传旨鄂弥达即刻卸第六集团军军长职,入军机处协理蒙藏军务。”
此言一出,群臣了然。
鄂弥达早年随允祥走遍蒙古各部牧场,对草原习性、粮草调度早已烂熟于心,那些部落间的牧场纠纷、贡赋折算,经他调停总能妥帖化解,素来得了允祥“稳当”二字的评价。
去年底,鄂弥达率部干脆利落便平定蒙古叛乱,更见才干,让鄂弥达入军机,正是延续允祥“刚柔并济”的治蒙路子。
“至于第六集团军军长一职,”弘历的目光转向武将之列,语气添了几分分量,“兆惠平定大小金川,亲率部众扫清西南顽寇,此乃大功。
着即调任第六集团军军长,即日赴西北履任。”
阶下的兆惠闻声出列,甲胄碰撞发出清脆的声响。
注1:清朝宗室等级分为十二等,按等级高低排列如下:
1.和硕亲王
2.多罗郡王
3.多罗贝勒
4.固山贝子
5.奉恩镇国公
6.奉恩辅国公
7.不入八分镇国公
8.不入八分辅国公
9.镇国将军(分一等、二等、三等)
10.辅国将军(分一等、二等、三等)
11.奉国将军(分一等、二等、三等)
12.奉恩将军
另有“铁帽子王”为特殊爵位,享有“世袭罔替”特权,其余爵位通常“世降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