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天花疫苗外销(2 / 2)
这话一出,傅鼐紧锁的眉头稍缓,武将们也不再面露急色。
“至于售卖之法,便依顾爱卿所奏,附加条件。”弘历话锋一转,语气添了几分锐利。
“英吉利、法兰西、葡萄牙与我朝往来尚算友善,每剂痘苗作价五十两白银,但其必须按数接纳我大清留学生,且保证学业无虞。”
稍作停顿,弘历看向周煌:“西班牙、荷兰两国,每剂亦按五十两计价,但每日供应不得超过二十份。
若其想求购更多,便须先拿出诚意——无论是放松对南洋华人的管控,还是停止与倭国军贸往来,亦或是接收更多大清留学生,均可酌情提高供应量,若阳奉阴违,便永久停售!”
一番话既给了西洋诸国机会,又守住了底线,更将留学西洋学子名额、南洋华人的权益与交易绑定,兼顾了利与义。
群臣听得分明,这处置既稳妥又不失强硬,纷纷躬身领旨:“皇上圣明!”
弘历望着阶下群臣,心中的盘算愈发清晰,从首批百名学子远赴英吉利,到二批三百人分赴法兰西、荷兰、西班牙,再到如今每年稳定公派四百人,归来报效的学子虽已过千,可国内革新所需的人才缺口仍然庞大。
清华、北大这些学府虽也在培养新学人才,可书本学问哪有亲眼见识西洋的蒸汽机运转、亲手触摸战船龙骨来得实在?
此前西洋诸国总说学府资源有限,不肯多收,可去年法兰西为了换温州使馆特权,主动把名额翻倍。
如今他们想要我大清的痘苗救命,就借着这由头换留学名额,今日绑痘苗,明日还能绑关税、绑通商,总能让他们松口。
弘历从思绪中回过神,目光转向顾廷仪,语气带着几分期许。
“顾爱卿,方才你提的留学之策深合朕意,但人才之事,需内外并举。”
“你与外贸司一道,同西洋诸国再议名额,只要他们肯让,我大清便多派——不仅学数理新知,更要学他们的办学之法。”
弘历顿了顿,声音愈发沉稳:“朕意再设一所师范大学,专教新学教法。
从留洋归来的学子中择其优者任教,让他们把在西洋见的、学的,编成教材,教出一批批能去州县办新学堂的教师。
清华、北大育栋梁,师范大学便育园丁,日后新学要在各省府州县落地生根,缺的就是懂得新学的教师。
既要有走出去开眼的人才,也要有沉下来传艺的师资,如此方能让新学枝繁叶茂,国力日强。”
顾廷仪躬身领旨,眼中难掩振奋之色。
“皇上圣明!师范育师、留学取技,内外相济实乃兴邦良策!
臣这就与外贸司拟定细则,既要争足留学名额,更要选优留洋学子编订教材,务必让师范大学早日开馆授课,不负皇上所托!”
顾廷仪话音刚落,殿角几位须发斑白的老臣却忍不住交头接耳,声音压得极低却带着明显的不满。
“又是学西洋办学?孔孟典籍千年育人,何曾需向夷人讨教法门?”一位原国子监的老御史捋着胡须,眉头拧成了疙瘩,“师范大学专教新学,这是要把祖宗的学问往哪儿搁?”
旁边的吏部郎中更是轻嗤一声。
“留学生回来教教书倒也罢了,还要让他们编教材、定教法,岂不是让夷人学问登堂入室?
今日用痘苗换名额,明日用师范传夷技,这天朝的根基都要被折腾没了!”
这些低语虽轻,却隐约飘到前排官员耳中,几位革新派官员闻言只是暗自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