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章 灰白(1 / 2)
灰白的静滞领域,如同一幅永恒的画卷,所有躁动与喧嚣都被绝对地凝固。然而,在画卷的核心——方舟“伊甸”内部,一场无声的、关乎意志与信念的耕耘,正悄然进行。
战琦的计划看似疯狂,却是基于对莉莉残留“执念”最深刻理解的唯一可能。他们将自身从绝望的囚徒,重新定位为卡珊德拉未竟事业的继承者,在这片由同伴牺牲所化的庇护所内,继续那对抗“深渊”的、近乎悲壮的使命。
没有能源的轰鸣,没有设备的喧嚣。所有的“行动”都发生在思维的层面,以及利用领域规则“允许”存在的基础探测和记录功能上。
科学官们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对静滞领域本身的分析中。他们不再试图暴力破解,而是像最耐心的学者,细细品味着这片绝对宁静的每一个“细节”。他们记录灰白光源搏动的每一个细微到几乎不存在的涨落,测绘领域边界那看似光滑无暇的规则结构在微观层面的“纹理”,甚至尝试捕捉那些被静滞的、来自“坚韧号”的能量残留和空间扭曲数据,试图反推外部“深渊”规则的特性。
雷克指挥官则带领着(虽然只有他自己和有限的意识活动)梳理方舟数据库深处,所有与卡珊德拉·黎星相关的、未被注意的碎片信息。那些未完成的演算草稿、被标记为“待验证”的大胆猜想、关于意识海与高维规则关联的晦涩笔记……都被重新翻检出来,在绝对的静默中,被反复咀嚼、推演。他们无法进行物理实验,便在心智中构建模型,进行无穷无尽的思想实验。
战琦则是这一切的核心与桥梁。他长时间处于深度冥想状态,蓝印的光芒微弱却稳定地亮着。他一边持续向灰白光源输送着那份模拟出的、“守护与前进”的同频情感波动,一边将科学官们分析出的规则“细节”和雷克梳理出的理论“碎片”,通过蓝印的共鸣,以一种非信息、非语言的、纯粹的“认知存在”状态,缓缓导入那片冰冷的规则意志之中。
他不再说“醒来”,也不再祈求回应。他只是持续地、固执地展示着:
看,我们在理解你所化的这片领域。
看,我们没有忘记卡珊德拉的遗志。
看,即使在此地,我们仍在思考如何对抗那吞噬一切的黑暗。
这是一种极其消耗心神的劳作。战琦感觉自己像是一个在冰原上孤独跋涉的旅人,不断呵出微弱的热气,试图温暖一块亘古不化的寒冰。大多数时候,他感觉不到任何变化,灰白的光源依旧按照它绝对的韵律搏动,冰冷的规则壁垒隔绝着一切。
但偶尔,在战琦将某个特别契合卡珊德拉理论核心的“认知碎片”导入,或者科学官们发现了领域某个与“秩序之种”本源高度关联的微妙规则特征时,他会捕捉到那灰白意志深处,一丝极其短暂的、几乎无法与背景噪音区分的“凝注”。
仿佛一个沉睡的巨人,在无意识中,被某个熟悉的声音或气息轻轻触动了一下睫毛。
这变化太细微了,细微到战琦自己都无法完全确定是否是错觉。但它确实存在,如同黑暗中的磷火,虽不能照亮前路,却证明了黑暗并非铁板一块。
日子(如果还能称之为日子的话)就在这种无声的耕耘中流逝。没有戏剧性的突破,没有激动人心的转变。只有持之以恒的、近乎固执的坚持。
然而,变化,往往孕育于最深的沉寂之中。
就在一次战琦将一段关于利用高熵环境构建“规则迷彩”的卡珊德拉猜想(这与静滞回廊的特性隐隐相关)导入后,他惯例地感受着领域的反馈。
这一次,那丝“凝注”的感觉,比以往任何一次都要清晰,持续的时间也稍长了那么一刹那!
不仅如此,在那一刹那,战琦通过蓝印,清晰地感知到,平台中央那团灰白光源的搏动,产生了一个极其微小、但确实存在的频率偏移!
不再是之前那种被尘埃蹭到的无意识偏离,而是一种……有倾向性的调整!仿佛那冰冷的规则意志,在无意识中,试图去“理解”或者“容纳”刚刚被导入的那个“认知碎片”!
成功了!他们的“无声对话”,他们的“行动展示”,真的开始潜移默化地影响这片领域的底层逻辑了!
虽然这影响微乎其微,距离真正唤醒莉莉的意识,或者改变领域的规则还遥不可及,但这无疑是一个里程碑式的进展!
它证明,莉莉所化的这片静滞,并非绝对的死物。那“守护的惯性”和“未尽的遗憾”,使得这片领域在维持绝对静滞的同时,其核心深处,依然保留着一丝对“意义”和“可能性”的潜在开放性!
战琦缓缓睁开眼,疲惫的脸上难以抑制地露出一丝振奋的笑容。他看向围拢过来的雷克和科学官,尽管无法言语,但眼神已经传达了一切。
有希望。他们的道路是正确的。
他们或许无法立刻打破这灰白的囚笼,但他们正在学会与看守囚笼的“意志”沟通,甚至……正在悄悄地,为这座囚笼,注入一丝新的定义。
耕耘仍在继续。只是这一次,耕耘者的心中,都燃起了一簇更加坚定、更加明亮的火苗。
他们知道,在这片永恒的静默之下,种子已经播下。现在需要的,是更多的时间,和永不放弃的耐心。
而那被静滞的“坚韧号”,依旧如同一座沉默的纪念碑,矗立在领域边缘,等待着内部这无声的努力,最终能带来打破永恒沉寂的那一天。
那一次清晰的频率偏移,如同在死寂的深潭中投入了一颗真正意义上的石子,激起的涟漪虽然依旧微弱,却持久地回荡在战琦的心间,也点燃了雷克和科学官们眼中几乎快要熄灭的希望之火。
他们的“无声耕耘”并非徒劳!这片静滞的领域,这片由莉莉意志所化的绝对规则,并非完全封闭!它对那些与卡珊德拉遗志、与对抗“深渊”核心相关的“认知存在”,产生了反应!
方向被证实,接下来的工作便有了更加明确的焦点。他们不再漫无目的地导入所有信息,而是开始进行筛选和优化。
科学官们集中精力,专门分析与“秩序之种”本源、高熵环境应用、规则伪装、以及意识海与高维空间关联性等核心课题相关的规则细节。他们试图从这片静滞领域中,逆向推导出卡珊德拉理论中那些未经验证部分的可行性。
雷克则更加系统地梳理卡珊德拉的笔记,将那些最大胆、最前沿、同时也最可能触及“深渊”规则本质的猜想提炼出来,尤其是那些涉及到利用“混沌”与“秩序”辩证关系、以及不同文明智慧融合可能产生新规则范式的部分。
战琦的工作则变得更加精细和富有挑战性。他不再仅仅是将“认知碎片”导入,而是开始尝试进行结构化的共鸣。
他会在脑海中先将筛选出的理论碎片与对应的情感倾向(对卡珊德拉的怀念、对“深渊”的警惕、对未来的期盼)精心编织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蕴含着“认知”与“意图”的复合共鸣体。然后,再通过蓝印,将这个“共鸣体”如同一个精心打包的、无声的“信息胶囊”,轻柔地、持续地送入那灰白光源的核心。
这个过程对他的精神力要求极高,如同在脑海中同时演奏多种乐器,还要确保它们和谐共鸣。他额间的蓝印时常因为过度负荷而传来针扎般的刺痛,但他咬牙坚持着。
效果是显着的。
灰白光源产生“凝注”和“频率偏移”的次数逐渐增多。虽然每一次变化依旧细微、短暂,但频率在增加,持续的时间也在极其缓慢地延长。甚至有一次,当战琦导入一个关于利用“静滞”本身作为陷阱,惰性化“深渊”探测波的猜想时,那灰白光源的搏动,竟然出现了连续三次、一次比一次明显的节奏调整!仿佛那规则的意志,在努力地咀嚼和消化这个新奇而富有攻击性的概念!
更令人惊喜的变化,发生在静滞领域的边界。
一直负责监控领域的科学官发现,在战琦进行深度共鸣引导时,领域那绝对光滑、隔绝内外的规则壁垒,在某些极其微观的层面,开始出现了一种周期性的、极其细微的“软化”迹象!
并非变得脆弱,而是仿佛坚冰在特定频率的声波影响下,内部结构产生了些许的、可逆的弹性变化。这种“软化”程度之低,甚至无法允许一个基本粒子通过,但它确实改变了壁垒的某些物理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