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楼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重生 >大周文圣 > 第132章 贡院,终将破茧的刀光!

第132章 贡院,终将破茧的刀光!(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朱门高墙森然矗立,檐角飞翘如利爪,似要将整座金陵城攫入掌中。

声音陡然转冷:“这金陵城内——朱门连着朱门,高墙挨着高墙。

金陵十二家门阀中人,何曾讲过是非对错

门阀以姻亲故旧为纽带,视朝堂为私产。

结党营私时如饿虎扑食,国难当头却作壁上观。

金陵王谢,将江南道的举人解元,乃至朝廷三省六部的郎官,视为自己囊中之物。

谁敢阻其仕途,断其利禄,必是不死不休!”

江行舟朝江南贡院外望去,秦淮河对岸的乌衣巷在暮色中愈发阴森,飞檐斗拱如獠牙交错,仿佛一张择人而噬的巨口。

“可无奈的是”

杜景琛沉声道,“大周圣朝十道,三百六十府一千五百县,从庙堂之高到江湖之远,哪一处不是门阀世家的天下

朝中五成官员,俱是大小门阀子弟;另三成虽非嫡系,却与各家联姻结盟,盘根错节。

算下来,门阀独占七成之重。”

杜景琛冷笑,“剩余两成.不是皇亲、国戚,就是勋贵集团。真正寒门出身的不足十一!

陛下虽然不喜门阀,朝廷却也无人可用,不得不用门阀世家子弟!.甚至被迫用勋贵、外戚,去打压门阀!”

杜景琛长叹一声,目光投向远处渐渐隐没的夕阳。

他想到什么,忽然展颜一笑,眼角的皱纹里藏着深意:“那你可知老夫,为何不惜得罪金陵门阀,也要将你留在贡院

以你寒门出身,家世清白,与世家毫无勾连.若你能摘得江南道解元,金銮殿上,金銮殿上面圣时——”他突然压低声音,字字如钉,“必得圣上荣眷!”

暮色中的贡院忽然变得格外寂静,连风声都凝滞了。

江行舟看见学台大人眼中跳动的光芒,像是烛火映在剑刃上的冷光。

“陛下需要一把寒门淬炼的利刃,来劈开这盘根错节的门阀世家,压制他们的气焰!

你以寒门士子之身,步入朝廷,进入陛下视野!

你越是得罪门阀,圣眷就越重!.你若在门阀面前畏惧退避,那便注定,不得陛下重用。”

杜景琛转身时,官靴碾碎了一片枯叶,笑了笑,“所以,你根本无需在意江南道的金陵十二家!

想做什么尽管放手去做!

想要什么文章,只管写便是了!

得罪,便得罪了!

不只是陛下,老夫这等这些京派流官,也是深受本地门阀掣肘。

你在这江南道,纵然惹下天大祸事,本学台亦会为你撑腰!

刺史大人也会默默的支持你。

他在江南道受这些门阀的气,可也是不小。把金陵门阀压下去,他这刺史才能政令通畅。

你的诗词文章,若是扫了金陵门阀子弟的颜面,他只会高兴,不会责备。”

江行舟忽然发现,学台大人含笑的眸子里,竟映着跳动光芒。

似乎,

在暗示什么

“既是如此,那学生明白!”

江行舟忽然展颜一笑,那笑意如寒潭映月,清冷中透着锋芒。

此刻,

他想起周敦颐老大人的一句话——江南道十分权势,三分在金陵门阀,三分在刺史韦观澜,三分在学政杜景琛。

刺史韦观澜和学政杜景琛,皆与金陵十二门阀不睦。

这两位大人想要政绩,要治理江南道,偏偏金陵门阀并不配合,反而诸多掣肘。

刺史和学台大人只要意见一致,便是六分权势,足以压制金陵门阀。

既然如此,他就不用太多顾忌了。

他并不介意,自己成为刀——有用的才是刀,没用那是废铁。

进士也好,翰林学士也罢,在一府一城或为棋手,在大周圣朝则依然是棋子。

唯有成为殿阁大学士、大儒、圣人,才有资格逐步晋升整个大周圣朝棋局的棋手,成为天下执棋之人。

江行舟抬眸望向远处乌衣巷的灯火,从今日起,在这金陵城的棋局,该换个下法了。

金陵十二家若是不死心,别怪他不客气了!

江行舟向学台大人告辞,回到江南贡院的宿舍时,暮色已深。

单间虽简陋,却胜在清净。

木床、书案、一盏油灯,四壁萧然,唯有窗棂外一株老梅探进枝桠,在月光下投下疏影。

比起金陵城那些雕梁画栋的客栈,这里反倒更合他心意——赴金陵赶考,寒窗苦读,本就不该贪图安逸。

“江贤弟,若有事,唤我赵峦便是!”

隔壁宿舍传来爽朗招呼,江行舟微笑应下。

这些举子待他热络,并非虚情——再过两月秋闱,以他江州府案首的才名,最差也是个举人功名。

而若发挥如常解元之位,定然是要争的。

考中之后,他们便是江南贡院的同窗!

江行舟指尖轻抚手中一摞泛黄的《阴符经》,嘴角微扬。

油灯摇曳,将他的影子投在斑驳的墙壁上,忽长忽短。

窗外传来更夫的梆子声。

江行舟研开新墨,笔锋在砚台边轻轻一刮——

“沙”

细微的声响在静夜里格外清晰。

将文虫蜉蝣放在案几处。

他铺开宣纸,每日惯例抄录一个时辰的文章。忽然想起白日杜学台眼中那簇跳动的火焰。

“寒门之刃!”

江行舟轻笑。

说实话,他不敢在秦淮诗会上写嘲讽诗,也确实是怕将金陵十二家骂的太惨,气急败坏之下,群起而攻之。

他双拳难敌四手,还真是惹不起这群江南道的顶级门阀。

但如果学台大人和刺史大人都不介意,甚至乐见其成,那他便无需在乎门阀了。

“《阴符经》——

天发杀机,移星易宿。

地发杀机,龙蛇起陆。

人发杀机,天地反覆。”

他笔走龙蛇间,墨溅在纸上,晕开如黑夜般深邃。

这《阴符经》乃道家圣典,并非大周科举典籍,通常只有进士、翰林学士会去研究领悟,是翰林院学士必修的文术。

江行舟读书不挑,手头有什么书便读什么书。

学台大人每月仅开三五堂经义课,每每引得满堂举子屏息。江行舟垂手侍立在侧,时而添茶研墨,助其讲学。

他除了跟随学台打杂之外,

余下的辰光,他便蛰伏在这方寸斗室内读书,抄撰各色典籍文章。

所学驳杂,什么《春秋》微言大义、《公羊传》大一统、《周礼》六官之职,朱笔批注密密麻麻如蛛网覆茧。

当最后一缕夕照褪去藏书阁的窗棂,江行舟指间的狼毫仍在暗处游走。

案头堆积的不仅是《周礼》六官图谱,更有从江南贡院图书馆内借来的兵家秘卷、医家秘要。

若是其他举人看到,必会震惊失色——纵然是进士,恐怕也未必会读如此多博杂的典籍。

那些交织的朱墨批注,宛如一张蛛网,而蛰伏其中的是终将破茧的刀光。

——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