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殿阁大考!五儒齐至!(万更2)(1 / 2)
第244章殿阁大考!五儒齐至!(万更2)
洛京,御赐的江阴侯府内,香案早已设好,檀香袅袅,气氛庄重。
薛玲绮身着繁复庄重的三品淑人诰命服制,与一身江阴侯爵常服的江行舟一同跪接圣旨。
司礼监太监尖细而抑扬顿挫的声音在庭院中清晰回荡: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
咨尔薛氏玲绮,乃户部左侍郎、江阴侯江行舟之妻。
毓质名门,秉心蕙质,克娴内则,宜室宜家。
佐夫有功,堪为命妇典范。
兹特封尔为三品淑人,锡之诰命。钦此——”
“臣妇薛玲绮,叩谢陛下隆恩!万岁万岁万万岁!”
薛玲绮压下心中的激动,恭敬叩首,然后伸出双手,郑重接过那卷用明黄绸缎制成、象征着无上荣耀与身份的诰命圣旨。
就在她指尖触及圣旨,将其完全接过手中的刹那——
“嗡!”
异变陡生!
一股无形的波动以圣旨为中心荡漾开来!
只见洛京城中心,那座供奉着历代儒家先贤、凝聚了天下文运与才气的文庙,竟似乎与这道蕴含着皇权天命与国运力量的诰命产生了玄妙的共鸣!
一道精纯至极、煌煌正大的才气光柱,如同受到无形牵引,骤然破开云层,自文庙方向贯空而来,精准无比地笼罩住刚刚起身的薛玲绮!
光柱之中,并非简单的能量,更蕴含着浩如烟海的文道至理与磅礴的天地元气!
“这是……文庙赐福官身敕封引动的文气灌顶”
一旁的江行舟眼中闪过一抹了然与惊喜。
他深知,在这文道显圣的世界,朝廷正式的、高阶的册封,本身便是一种得到天地与国运认可的“认证”。
能引动冥冥中的文脉加持,为受封者开启或大幅提升文道修为!
这正是“学而优则仕”文道规则的另一面体现——“贵而文气附”!
薛玲绮娇躯微微一颤,只觉得一股温暖而磅礴的洪流瞬间席卷四肢百骸,意识被拉入一种玄之又玄、物我两忘的顿悟境界。
在这股浩瀚文气的冲刷、洗礼与改造下,她体内原本寻常的经脉,如同干涸的河床迎来了甘霖,发生了脱胎换骨般的变化!
丹田深处,海量文气疯狂汇聚,遵循着某种古老的文道法则,迅速构筑起一座虽略显小巧却结构坚实、散发着莹莹白光的宫阙虚影——
童生文宫,成!
此乃文道之基,是未来储存、凝练与转化文气的本源之地。
文宫甫成,其核心处,一点灵光骤然绽放,化作一颗剔透玲珑、闪烁着坚定光芒的核心——
秀才文心,凝!
此心一定,标志着文道意志初步确立,可明心见性,百邪不侵。
紧接着,胸中一股浩然之气沛然升腾,与文心呼应,凝聚成一面无形却坚韧无比的意念壁垒——
举人文胆,生!
文胆护体,正气自生,无畏谗言,不惧威压,是文修精神力量的体现。
最后,周身骨骼发出细微却清晰的嗡鸣,仿佛被注入了一种不朽不灭的意蕴,变得更加坚韧通透,隐隐有光华内敛——
进士文骨,成!
文骨铸就,方能更好地支撑肉身,承载更强大的文气运转,为施展更高深的文术打下坚实基础。
童生、秀才、举人、进士!
文道奠基四境,竟在这道三品诰命加身、文庙才气灌顶的巨大机缘下,势如破竹,一气呵成!
这一切描述起来缓慢,实则从光柱降临到改造完成,不过短短几个呼吸之间。
当那煌煌文气光柱缓缓消散,天地异象平复。
薛玲绮缓缓睁开双眸,眼中竟有智慧的光芒流转不息,周身气息已然大变!
从前是功勋将门之女的飒爽英气,此刻更添了一份书香门第的沉静、文修特有的渊深与洞明。
她清晰地感受着体内那真实不虚的文宫、坚定跃动的文心、守护精神的文胆以及支撑道基的文骨,一股难以言喻的狂喜涌上心头,几乎要惊呼出声!
这意味着,从今日起,她不再是需要完全依赖夫君庇护的闺中女子,而是一位得到了天地与朝廷共同认证的、真正的进士文修!
虽然这番修为是敕封机缘而来,起步便是进士,不如寻常文人那般历经寒窗苦读、层层突破来得根基扎实、感悟深刻,但文位是实打实的!
大周圣朝的文道规则:文宫一旦筑成,文胆一旦凝聚,便如同开启了一扇门,永存体内,后续只需不断积累学问、砥砺文气,便能稳步提升!
“夫君!”
薛玲绮激动地看向身旁一直守护的江行舟,声音带着抑制不住的颤抖与欣喜,
“我……我体内真的有了文宫、文心、文胆、文骨!
我感觉……感觉现在思绪前所未有的清晰,以前许多艰涩难懂的典籍,现在似乎能轻易明白其中的微言大义!
甚至……甚至能清晰的感受到天地间流淌的文气!
这……这就是进士文位带来的力量吗
我是不是……是不是也能像那些文士一样,施展大型诗词文术了”
江行舟看着妻子因这巨大惊喜而格外璀璨明亮的眼眸,心中充满了欣慰与柔情。
他走上前,轻轻抚摸着她的秀发,温和笑道:“自然如此。
三品淑人,秩同进士。
朝廷诰命引动文庙才气,为你重塑文基,这是你的福缘与造化。
自此以后,玲绮你便正式拥有同进士文位。
虽然实战经验、文气运用技巧尚需从头学起、慢慢积累,但文道根基已立,已然具备了施展进士级别文术的实力。”
薛玲绮闻言,更是喜不自胜,仿佛看到了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全新世界在眼前豁然打开。
她不仅可以与夫君在身份、文位上更加匹配,并肩而立,更能真正踏入那个她一直敬畏且向往的、以诗词文术改变现实的文道世界!
“太好了!日后夫君在书房处理公务、批阅文书,我也可以在旁静心研读典籍,或许还能在某些方面帮上忙,为你分忧!”
她雀跃地说道,随即又握紧拳头,眼神变得无比坚定,“夫君放心,我一定会努力修习,认真感悟,定不辜负这份天大的机缘和陛下的浩荡恩典!”
江行舟含笑点头,眼中满是鼓励。
有这实打实的进士文位在身,薛玲绮的自身实力和潜力已不可同日而语。
再加上他早已为她准备好的、可供其慢慢掌握的【鸣州】乃至【镇国】级诗词文章作为底牌,假以时日,足以让她的实战能力提升到进士境的顶尖层次。
届时,等闲妖帅之流,绝非她的对手。
这无疑让他对妻子的安全放心了不少。
庭院深深,月色如水银泻地,将嶙峋的假山和扶疏的花木染上一层清辉。
江行舟与薛玲绮并肩漫步于蜿蜒的石径上,夜风拂过,带来沁人心脾的花草清香。
薛玲绮细细体味着体内新生的文宫、跃动的文心、坚实的文胆与文骨,一种前所未有的充实感与对未知前路的好奇交织在心间。
“夫君,”
她微微侧首,轻声问道,眼中闪烁着求知若渴的光芒,“进士文位,已让我感觉天地焕然一新,仿佛揭开了一层朦胧的面纱。
那……进士之后,文道又该如何精进
你要面对的殿阁大学士之境,究竟有何等玄妙”
江行舟负手而立,停下脚步,仰头望向那浩瀚无垠的星空,目光深邃,仿佛穿透了层层虚空,看到了那条奔流不息、承载着古今天下智慧的文道长河。
他的声音平静而舒缓,却自然而然地带着一种阐述天地至理的韵味,引人入胜:
“文道修行,如同登九重之塔,层层递进,各有风光。”
“进士之境,核心在于凝练文骨。
此乃铸就了支撑自身道途的坚实框架,如同房屋之梁柱,使得文修能够承载更磅礴的文气,施展更强大的文术,初步具备了影响现实、干预战局的能力。
此时文气之运转,大多仍依循前人典籍所载之固定法门,犹如临摹字帖,形似而神未全,尚未能真正与天地间那浩渺无垠、充满灵性的文脉产生深层次的共鸣与互动。”
他顿了顿,让薛玲绮消化片刻,才继续道:
“及至翰林学士之境,则需于自身已然稳固的文宫之内,凭借对学问的深刻理解与文气的精妙掌控,开辟出一条独属于自身的文脉。”
“此脉,非指人体经络,而是连接自身文宫小天地,与外界大天地文气的桥梁与通道,亦是自身学问体系、思想见解初步凝聚成型的象征。
文脉一成,吞吐吸纳天地文气之效率将倍增,感应天地至理、洞察万物规律的敏锐度亦非进士可比。
至此,文修已可引动更为宏大的天地异象,施展更接近法则本源的强大文术,开始真正拥有‘代天行法’的雏形。”
薛玲绮听得心驰神往,仿佛眼前展开了一条清晰无比、直指大道的修行路径图卷。
江行舟的声音在此刻微微凝重了几分,带着对更高境界的阐述:“而殿阁大学士……此境,乃是文道修行中一个至关重要的分水岭,是真正迈向文道巅峰的起点,亦是区分‘运用者’与‘执掌者’的关键。”
“欲达此境,核心便是在文宫最深处,凝聚一枚文枢!”
“文枢”
薛玲绮喃喃重复这个词汇,感受其中蕴含着莫大的力量与玄奥。
“不错,文枢,乃文道中枢核心之意。”
江行舟详细解释道,语气笃定,“它不再是简单的桥梁或框架,而是自身对文道所有理解、感悟、学识的高度浓缩与具象化核心!
是统御自身所有文气、学问、意志,乃至能够引动、调御部分天地规则力量的中枢枢纽!”
“文枢一成,文修方可真正意义上‘执掌’文道之力,而不仅仅是‘运用’其皮毛。
其威能,远非翰林学士可比,已初步具备‘言出法随’、‘以文载道’的无上威能雏形。
可以说,唯有凝聚了文枢的殿阁大学士,才算真正踏入了文道的高深殿堂,拥有了参与塑造规则、影响国运的资格。
在此之上,便是能够诞生文域、教化一方的大儒之境!”
薛玲绮心潮澎湃,忍不住追问道:“那……夫君,如何才能凝聚这至关重要的文枢,成就殿阁大学士呢”
江行舟淡淡一笑,月光勾勒出他侧脸的轮廓:“常规途径,便是通过由朝廷主持的殿阁考核。”
“届时,陛下会亲临现场,文武群臣观礼,天下有识之士瞩目。
朝廷会派遣五位德高望重的当朝大儒,组成考核团,当众出题考核。
题目内容不限,完全由五位大儒根据自身学识与对国事的理解而定。
可能涵盖经史子集的微言大义、治国安邦的方略策问、天文地理的推演测算,乃至应对四方异族、解决民生疾苦的务实之策……
考察应试者的学问深度、广度、临场应变能力,以及对国运文脉的理解与契合度。”
他进一步细说道,如同在陈述一件寻常事:“而且,殿阁大学士之间,亦有高下之分,从其受封的殿阁名号便可见一斑。
大学士共有十种封号,分属五阁、五殿。”
他屈指数来,声音清晰:
“五阁为:文渊阁、龙图阁、奎章阁、体仁阁、东阁;
五殿为:文华殿、武英殿、集贤殿、崇政殿、保和殿。”
“其中,文渊阁大学士与文华殿大学士这两个封号最为尊贵,象征其学问最为渊博纯正,堪称文官极致荣誉。
因此考核也最为严苛,通常需要得到五位大儒的一致认可方可授予,难度极大,近乎于完美标准。
而其他殿阁的大学士封号,或许只需得到其中一到四位大儒的认可即可。
因此,一位殿阁大学士的才学高低、受认可程度,观其受封的殿阁名号,明眼人便可窥知一二。”
薛玲绮听得咋舌,五位大儒一致认可
这几乎是难以想象的挑战,意味着在学问、见识、应变、心性等所有方面都不能有丝毫短板,要经受住五位顶尖大儒的轮番拷问而毫无瑕疵。
“当然,”
江行舟话锋一转,语气依旧平淡,“世间之路,并非仅此一条。
亦有他途,可以绕开朝廷考核,晋升殿阁大学士。”
“譬如,若一位翰林学士,能于翰林院中,甘受寂寞,耗费数十年甚至半生心血,独立修撰、补全、注解一部上古圣贤遗留的残缺圣典,使其湮没的智慧重现光华,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那么,在圣典修成、文光冲霄之日,天地文气自发共鸣,降下磅礴赐福,亦可自然而然地助其凝聚文枢,晋升殿阁大学士。
此途不假外求,全凭自身毅力、学识与恒心,但耗时极长,非大恒心、大智慧者不可为。”
他心中清楚,自己没有那么多漫长的时间去皓首穷经,慢慢修补圣典。
北疆虽平,但天下暗流汹涌,洛京局势瞬息万变。
他需要更快地掌握更强大的力量与更高的权位。
薛玲绮闻言,默默点头,心中了然。
无论是面对五位大儒如同烈火真金般的严峻考核。
还是选择那条皓首穷经、与青灯古卷为伴的孤独修典之路,都绝非易事,充满了艰辛与挑战。
她抬眸望向身旁的江行舟,月光下他的身影挺拔如松,眼中充满了炽热的期待。
以夫君经天纬地之才、旷古烁今之功以及那份睥睨天下的自信,定会选择那条最具挑战性、也最能在天下人面前,彰显无匹实力与风采的道路——
直面五位当朝大儒的联合考核,一举夺下那最为尊贵的文渊阁或文华殿大学士之位!
内阁。
静谧异常,唯有上等的檀香在古铜博山炉中静静燃烧,吐出缕缕青烟,缭绕于梁柱之间。
中书令陈少卿、门下侍中郭正、尚书令魏泯,这三位平日里执掌帝国权柄、一言可决天下事的殿阁大学士。
此刻却围坐在一张厚重的紫檀木案前,面对着一份墨迹初干的大儒名单,眉头微锁。
气氛不似往日商议军国大事时那般挥斥方遒、运筹帷幄,反而透着几分罕见的凝重与……一种面对超然力量时的无可奈何。
名单之上,赫然以端庄的楷书写着五个重若千钧的名字:陆明德、董献、李文远、郑守常、周朴。
“唉……”
尚书令魏泯率先打破这令人压抑的沉默,
他抬手用力揉了揉有些发胀的眉心,发出一声带着疲惫的叹息,
“反复推敲,权衡利弊,眼下洛京及周边,能请动、且身份资历足够担当殿阁大学士主考官的大儒,看来……确实只能是这五位了。
再也挑不出第六个文位、声望都足够服众的人选。”
门下侍中郭正缓缓放下手中的青瓷茶盏,温热的茶水似乎也无法驱散他心头的些许凉意。
他伸出一根手指,指尖带着一种审慎的力量,轻轻点着名单上的名字,语气复杂地分析道:
“陆明德公执掌嵩阳书院数十年,门生故旧遍布朝野,学问渊博如海,为人刚正不阿,请他出山主持,任谁也挑不出错处,可堵天下悠悠众口。
李文远公精研《春秋》,以微言大义成就大儒之位,掌国子监,乃天下文教之表率,此次考核关乎文道正统,他不可或缺。
郑守常是翰林院院君,考核翰林学士晋升殿阁大学士,是他分内之职,于情于理都避不开。”
他的手指微微移动,停留在“董献”这个名字上。
顿了顿,他语气变得微妙起来:“至于董公……乃是陈相的座师,前朝元老,德高望重,在士林中一言九鼎。请他出面主持,最能彰显此次考核的公正性与无上权威。”
他说着,目光若有深意地瞥了一直沉默不语的陈少卿一眼,话外之音不言而喻——有董献这位“自己人”在考评团中,至少能确保考核的基调不会完全失控,不至于让江行舟过于轻易过关。